厕所防水的洞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堵住:1、水泥堵:用水泥糊住洞口,等水泥完全干透后,再将表面弄平,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堵住水,还可以防止污物外泄,成本也比较低。
2、瓷砖修补剂:如果洞口比较小,可以选择使用瓷砖修补剂来进行填补。
先将修补剂按照指示加入水中搅拌,再抹在洞口上,等待干透即可。
这种修补剂可以自然与地砖的颜色相协调,不容易看出痕迹。
3、硅胶:硅胶可以有效地堵住水,并且干了之后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水作用。
使用硅胶的过程比较简单,只要将硅胶挤出来,填上洞口,等到硅胶干透即可。
4、防水胶带:如果洞口比较大,可以选择使用防水胶带进行封闭。
防水胶带可以直接贴在地面上,而且质量也非常耐用。
注意选择质量较好的防水胶带,以保证其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堵住厕所防水的洞时,一定要注意用品的质量和使用方法,同时也要选择干燥的天气进行操作,以保证效果的最大化。
如果使用方法不当,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导致水和污物外泄,严重影响住房环境卫生。
南京军区1军1师赴老山轮战结束后,部分伤员在杭州西子湖畔的驻军医院养伤。
在战场上,他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伤残后他们顽强地与伤残作斗争,开始新的战斗。
其中有两位伤员的事迹很典型,一位是20岁的范胜山,二等功臣,特务连四班副班长;另一位是21岁的缪传伦,二等功臣,某团六连七班长。
1985年2月,上级决定收复被越军占领的老山一座无名高地。
这个高地离我军阵地虽然只有400米,但这里是一片光秃秃的开阔地,无遮无掩。
越军在山上精心构筑了工事,能躲能藏,我军炮火无法施展威力,偷袭拔点的任务交给了特务连侦察排。
四班担负第一突击组打头阵的任务。
第二天凌晨5时,在朦胧的晨光下,四班副班长范胜山带着第一突击组的4名战士,向越军阵地摸去。
他们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时而跃起,时而匍匐,很快逼近了越军阵地。
等越军哨兵发现他们的时候,范胜山和战友们的枪口已堵住了越军藏身的洞口,当场击毙了负隅顽抗的7名越军,范胜山一人击毙了3名。
范胜山打开随身携带的指挥机,刚准备向连指挥所报告情况时,狡猾的越军从另一侧隐蔽的洞口里钻了出来,手雷向突击组砸了过来,强大的气浪把范胜山掀倒在2米外的沟坝里。
两颗钢珠手雷先后在范胜山身边爆炸,他伤得很重。
右小腿粉碎性骨折,全身中了60多块大大小小的弹片,右腋窝动脉血管被炸断,鲜血向外直喷。
虽然包扎了,但鲜血仍然止不住。
范胜山解下背在身上的指挥机,交给身边的一名老兵,让他代替指挥:“我不行了,任务交给你了……”旁边一名新战士第一次遇到如此情况,忍不住哭了,范胜山给他擦了泪水,说:“我们流血不流泪……”。
当后续部队上来,把范胜山抬到师医院的时候,由于流血过多,他的血压有一个半小时处于极危险的状态,死神悄悄逼近。
8小时内,输血2000多毫升,输液9000多毫升,经过艰难的抢救,范胜山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战后,四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缪传伦和范胜山一样,也是1982年入伍的战士。
他比小范大一岁,比范胜山早一些天在火线加入组织。
2月31日清晨,缪传伦所在连队奉命向被越军占领的老山高地发动强攻。
他是第一突击组组长,在弹雨中第一个攻上了山头,搜索残敌时被越军炮弹炸伤,后腰部中了20多块弹片。
他的病历上这样写道:“第十二胸椎第一腰椎开放性骨折,伴截瘫,下身瘫痪。
全身多处炸伤,弹片存留……”
范胜山和缪传伦先后从昆明军区总医院转到杭州117医院,都住在三楼骨科六号病房,两张病床紧挨着。
由于伤口感染,范胜山的右腿先后两次截肢。
大小手术已做了五次,他听说麻药用多了会刺激大脑和神经,手术时不愿打麻药,恳求医生说:“我已经少了一条腿,我比任何人都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大脑,今后我还要工作学习呀。
我不怕痛!”医生非常理解小范,手术尽量用半麻或局部麻醉。
第二次截肢时,手术延长了一点时间,麻醉的药性过了,豆大的汗珠从范胜山的额头上滚下来,他的嘴唇咬破了,始终没有哼一声。
手术后第三天,范胜山就拄着双拐下床了。
一天下来,两腋窝被磨得又红又肿,特别是右腋窝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一碰到拐杖,就钻心的痛。
为了尽快地适应截肢后的生活,他忍着疼痛,每天坚持锻炼,从三楼跑到一楼,再从一楼跑到三楼。
术手康复,范胜山恨不得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他托人买来了拉力器、握力器,四根六公斤的拉力器合起来有24公斤的拉力。
一开始,范胜山右手连饭碗都端不住,后来一根拉力器能拉几下了。
经过几个月的锻炼,四根一起拉,他能拉30多下,比常人拉得还多。
现在如果不看他的腿,你简直不相信他是个伤员。
小范身体恢复之快,大大出乎军医和护士们的意料。
而缪传伦的活动天地,比范胜山小多了。
他要么躺在床上,要么坐在轮椅上。
为了控制腰肌和下身肌肉的萎缩,他每天躺在床上,至少拉吊杠三百下。
天气热,一动浑身都是汗。
医生护士不忍心,有时坐在床边看着他,严格限制他的活动量,可等她们一走,他又练开了,说:“只要能早日康复,什么苦我也不怕。
”
杭州大学一位教授到医院来慰问伤病员,看见一条腿的范胜山和坐在轮椅上的缪传伦在操场上打羽毛球,感慨道:“看看他们受伤后的样子,就知道他们在战场上为什么能打胜仗!”
一次,杭州链条厂团委邀请范胜山去作报告。
报告结束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跟上来悄悄地问:“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吗?你才20岁,就失去了一条腿,不能跳舞,不能溜冰,不能游泳了,不感到痛苦吗?”
范胜山说:“到老山参战以来,在我身边倒下过十多位朝夕相处的战友,最小的一位只有17岁。
我是幸存者,想想那些长眠的烈士,我总感到我未来的路还很长。
要说痛苦的话,就是我少了一条腿,不能更好地工作了……”
缪传伦很清楚瘫痪意味着什么。
他也知道今后无论是到荣军疗养院还是到其他地方,他的生活问题组织会安排,但他不愿意让别人侍候自己一辈子,他要用伤残的身体继续工作生活。
他托人买了一台录音机,开始自学英语。
他说:“自己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了,但还有双手,还有双眼,把英语学好了,或者将来可以翻译一点外国儿童作品。
”他学习起来很艰难,坐在床上看书的时间一次不能超过20分钟,超过了时间腰部就受不了。
躺在床上看,两手举着书,时间也不能久。
他只好坐起,躺下,不断变换着姿势。
一天下来很累,但他从来没有一天停止学习。
除了英语,他的床头还摆着其他很多书籍。
范胜山还努力复习高中课程,他托人买了一套复习丛书,说以前在学校没有学好,现在要把损失补回来,为以后参加考试和工作打好基础。
小范和小缪还各买了一把吉他,学习和锻炼之余,便来一段弹唱,他们的歌声给人们希望的力量!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