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歌曲名字为《你怎么说》,原唱是邓丽君。
《你怎么说》由上官月填词,司马亮作曲,收录于邓丽君1980年宝丽金专辑《在水一方》中,于香港等地发行。
此曲是邓丽君的经典作品,也是演唱会必唱曲目之一,邓丽君在演唱会演唱此曲时,邓丽君经常与观众互动,留下诸多经典画面。
歌曲歌词:
我没忘记你忘记我,连名字你都说错
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看今天你怎么说
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
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
把我的爱情还给我,我没忘记你忘记我
连名字你都说错,证明你一切都是在骗我
看今天你怎么说,你说过两天来看我
一等就是一年多,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
你心里根本没有我,把我的爱情还给我
你说过两天来看我,一等就是一年多
三百六十五个日子不好过,你心里根本没有我
把我的爱情还给我
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关于说服的文章。
说服的本质就是“什么人用什么方法把什么信息传递给什么人。
”通过信息的传递,改变对方的态度和行为,达到说服的效果。
社会心理学中,把说服的过程理论化,总结了4个说服要素,分别是说服者、说服内容、说服渠道和说服对象。
我在前一篇文章里重点解释了说服者具备的特点,今天接着尝试解释说服内容和说服渠道。
在沟通领域里有一句名言,叫“沟通的关键不在于你说了什么,而是怎么说。
”意思是表达的方法很重要。
而如果我们想要说服别人,不仅要重视表达方法,传递的信息也同样关键。
说什么?
一、说和对方有关的信息。
人都是非常现代营销人员深谙此道,尤其是保险业务员。
人最怕三样东西:穷、病、孤独。
当保险业务员告诉你得病很痛苦,要花很多钱,你会感到担忧害怕。
这时候,他就会借机介绍保险业务,告诉买完保险就不怕得病了!这时候,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掏钱,想快点消除恐惧感。
我对保险没有偏见,我还很看重保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保险是低成本对冲风险的最好手段。
不过,保险不是消除我们对疾病恐惧的最好方法,最好的方法是不得病。
要想不得病,就得坚持锻炼,放松心情。
二、信息源要具有权威性。
尽管我们传递的信息可能和对方有关,但如果信息的可信度不高,不具备权威性,人家仍然会不屑一顾,不把我们说的话当回事。
为什么人们更愿意去三甲医院?
为什么人们去医院更愿意挂专家号?
为什么人们更喜欢买大品牌?
……
因为在人们的意识里,大医院、大品牌、专家、教授更有权威性。
权威性意味着什么?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质量保证,值得信任。
人们对权威发布的信息深信不疑。
同样一件事情,从教授嘴里说出来肯定要比从高中生嘴里说出来更让人信服。
所以,当我们想劝一个人开始锻炼减肥时,自己的经验可能缺少说服力,最好选用权威机构发布的有关减肥的坏处和锻炼的好处的信息。
再分享两个现象,分别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它们经常被应用于双方论战中。
首因效应意思是最先呈现的信息最有说服力,前提条件是两段信息连续出现。
近因效应的意思是最后呈现的信息更有说服力,前提是两段信息之间隔了一段时间。
以上,是有关说服内容的解释。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