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范筑先纪念馆生平简介(【故事】竹仙替死的故事)

2025-02-09 20:07:55|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范筑先纪念馆生平简介

范筑先,本名金标,又名夺魁,字竹仙,生于1882年,逝世于1938年,山东馆陶(今河北省)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和抗日爱国将领。

1904年,他加入了北洋军第四镇,起始职务为备补兵、副兵和正目,后进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深造,以优异成绩毕业,晋升为哨官和炮兵连长。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他深感民族危机,对清政府的腐败和国家的衰败感到痛心,开始萌生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决心通过富国强兵来振兴中华,支持了辛亥革命。

1913年后,范筑先在军事领域步步高升,曾任中央陆军第四师炮兵营长、补充团长、师参谋长和第八旅旅长。

然而,他厌恶军阀间的混战,选择辞去高官,回到家乡隐居,更名“竹仙”,效仿古代的志士仁人,寻找国家复兴的道路。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他毅然复出,加入冯玉祥部队,更名为筑先,表达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被冯部委任为高级参议和汉中镇守使署参赞。

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范筑先担任冯部第一路军参谋长,1931年回山东后,他担任韩复榘第三路军参议,并在1933年被任命为沂水县县长及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期间以朴素的生活和对民众的关怀赢得了人们的敬爱。

1936年,他晋升为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任保安司令和聊城县县长。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范筑先担任山东省第六区游击司令员,积极组织民众抗日,誓保家园。

当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下令撤退时,他坚决反对,坚持抵抗日军。

在聊城,他主持部下会议,发布了支持全国抗战军民的通电,这一举措得到了全国各大报的广泛报道。

范筑先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他的抗日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人民心中的英雄。

扩展资料

范筑先纪念馆位于聊城光岳楼北,座北面南,占地2040平方米。

庭院中心有一通用黑色大理石雕成的石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民族英雄范筑先殉国处”,碑阴刻有范将军传略。

【故事】竹仙替死的故事

说说竹仙替死的故事!

1. 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李福的善良樵夫,他为人老实勤劳,每日靠上山砍柴为生。

一日李福在山中砍柴时无意间救下了一只受伤的小狐狸,小狐狸临走时竟回头望了李福几眼,眼中似有灵性。

2. 不久后的一个夜晚李福做了一个奇异的梦,梦中一位身着绿衣的美丽女子向他走来,自称是山中的竹仙。

竹仙感谢李福救了小狐狸,说日后定会报答他,日子照常过着。

范筑先纪念馆生平简介(【故事】竹仙替死的故事)-第1张图片-拓城游

3. 可突然有一天村里传来了噩耗,朝廷要在村里抓壮丁去边疆打仗,每家都要出一人。

李福家中只有他这一个顶梁柱,若他去了家中老小无人照料。

就在李福忧心忡忡之时竹仙竟出现在他面前,竹仙说愿意替他去边疆,让他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李福又惊又喜,心中满是感激。

竹仙化作李福的模样被官兵带走了。

范筑先纪念馆生平简介(【故事】竹仙替死的故事)-第2张图片-拓城游

4. 边疆战事吃紧,竹仙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然而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敌军的箭如雨般射来,眼看着一支箭就要射中竹仙。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受伤的小狐狸突然出现,奋力扑向那支箭,替竹仙挡下了致命一击。

最终战争胜利了,竹仙平安归来。

5. 李福和村民们都对竹仙和小狐狸充满了敬意和感激。

从此他们在这个山村里过上了平静而幸福的生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