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12月3日是国际什么日子(12月3日)

2025-02-10 08:31:42|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12月3日是国际什么日子

每年的12月3日,世界共同庆祝国际残疾人日,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旨在提升对残疾人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1992年,联合国大会在历史上首次专门针对残疾人议题召开会议,通过了决议,决定每年的12月3日为“国际残疾人日”。

此决议旨在强化国际社会对残疾人尊严、权利与幸福的关注,鼓励各国采取行动改善残疾人群体的生活质量。

国际残疾人日的设立,标志着全球社会对残疾人权益的重视。

它提醒我们,无论在何处,无论在何时,都应尊重和保护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这一日子的庆祝活动,不仅旨在提升公众对残疾人问题的认识,更是为了激励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消除对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创造一个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

每年的12月3日,世界各地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包括研讨会、讲座、展览、音乐会等,旨在促进残疾人士的参与和平等。

这些活动不仅为残疾人提供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也让社会大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增进相互理解与尊重。

国际残疾人日的庆祝活动,不仅是一种纪念,更是一种行动的召唤。

它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对待,享有基本权利,无论是否有身体或精神上的限制。

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合作,我们可以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公正的社会,让每个个体都能充分发挥其潜力,实现个人价值。

12月3日是国际什么日子(12月3日)-第1张图片-拓城游

12月3日

12月3日是国际什么日子(12月3日)-第2张图片-拓城游

重要论述

1950年12月3日

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朴一禹和宋时轮等。

电报指出:我九兵团数日作战,已取得很大胜利,不但在下碣隅里地区将陆战第一团及其他数部增援队基本歼灭,而且在新兴里地区将美七师一个多团完全消灭。

敌方在数日内可能增援的部队,只有两个李承晚师和美七师一个多团。

如我军能将这些增援队各个歼灭,在朝鲜战局上将起很大变化。

又指出:对柳潭里地区之敌,除歼灭其一部外,暂时保留一大部,围而不歼,让其日夜呼援,这样便可吸引援敌一定到来,使我有援可打。

如果柳潭里地区之敌被我过早歼灭则援敌一定不来了,他们将集中咸兴一带,阻我南进,对我下一次作战不利。

2007年12月3日

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

他指出:着眼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着眼于抓紧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全党同志必须深刻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好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和紧迫现实意义,扎扎实实地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他就统筹城乡发展问题指出:必须坚持城乡统筹。

我国能否由发展中大国逐步成长为现代化强国,从根本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用适合我国国情的方式,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的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关系,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力度,使稳妥推进城镇化和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双轮驱动,从而逐步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他就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问题指出:新形势下推进我国现代化,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总态势和新特征,善于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把握好国内产业发展和国际产业分工,统筹处理好不断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善于运用我国综合优势,为我国现代化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提供持久可靠的资源保障,努力促进我国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

这篇讲话的部分内容收入《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2013年12月3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全党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认识国情,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

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

他强调,要学习和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法,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

我们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

他指出,要学习和掌握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的观点,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推动实现物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

物质生产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现实过程,并不是单线式的简单决定和被决定逻辑。

我们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是因为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

只有既解决好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的问题,又解决好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的问题,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

同时,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他强调,要学习和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能大有作为。

要处理好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一张蓝图抓到底,抓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同时,要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

党史回眸

1980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基本实现普及小学教育,有条件的地方进而普及初中教育。

1981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于1954年10月7日成立,1975年3月25日撤销。

1984年

12月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决定》。

2005年

12月3日 国务院作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指出: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

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2014年

12月3日至4日 全军装备工作会议召开。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建设,坚持自主创新、持续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加快构建适应履行使命要求的装备体系,为实现强军梦提供强大物质技术支撑。

资料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更多阅读:《党史上的今天》专栏

来源: 光明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