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侧旋球,就可以分为“接侧上旋球”和“接侧下旋球”两种情况了。
接侧上旋球:侧上旋球通常来球时会比较“跳”和“拱”,而且是没办法搓的,只能去拉它。
正手位或反手位拉侧上旋球时,注意在接触球后,一定要多往前迎。
抵消住球的旋转,找一点盖住球往前拉的感觉。
切忌去碰或者往上吊,对于接侧上旋来说,只会让球出界的更远。
接侧下旋球:侧下旋球通常来球会比较“急”和“沉”,接纯下旋球时可选择高调弧圈拉起来,但侧下旋球必须要顶着球去拉。
因为侧下旋球可以理解为是速度较快的下旋球,不顶着球拉是持不住旋转的,从而造成球直接栽网根儿的情况。
如果对自己弧圈球水平不是很自信,侧下旋球是可以搓的,但对节奏、时间和控制要求很高,并且几乎都是搓的出台球,需要对下一板的防守做好准备。
虽然只是兴趣爱好,绝大多数业余球友对乒乓球,态度是认真的、付出是积极的、希望是进步的。
观看专业教学片,是实现以上目标很好的途径之一。
好多球友心里暗想,“都啥年代了?还看“老掉牙”的教学片,抖音、快手不香吗?也太老古董了”!
对此观点,我理解,但并不认同。
如果说观看经典、系统的专业教学片,你的视角是一位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的战略家,知全貌、晓细节。
那么,观看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你的视角更像是一位摸象的盲人,看着挺热闹,其实局限在局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可能又会有球友反驳我,说“短视频的内容多新潮啊,那些老教学片连拧拉技术都没有,也太跟不上形势了”。
我的观点又恰恰相反,“传统的东西”才是真正值得业余球友学习的关键所在,乒乓球运动最经典的内涵从来没有变过,从来。
对于业余来说,“少而精”远胜“多而杂”。
既然值得看,那么问题来了——怎么选?
在信息泛滥的年代,这绝不是一句话半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问题。
选择太多,以致无从选择,是几乎所有初学者面临的共同难题。
需求不同,答案也不可能相同。
与其给定众口难调的“标准答案”,不如聊聊“好教学片的标准”。
在我心目中,好教学片需符合三个标准,分别是:
一是专业性。
这条很容易理解,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科班出身有它的局限性,但更有它的科学性、普适性。
专业性,是最基础的要求。
二是系统性。
这条最容易被大家忽视,反而恰恰是教学片最大优势、最大价值所在。
你不能眼睛只盯着“结果”,你更需要了解“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懂得了“全过程”,你也能慢慢抓住重点,有的放矢。
这,是短视频不可能给予的。
三是经典性。
时间是检验经典的唯一标准。
经得起时间考验,才能称之为“经典”。
聊了这么多原则性的内容,下面进入正题,来一些具体推荐:
入门必看:《打好乒乓球》五十集
这部教学片诞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距今已经小三十年了。
但是,哪怕以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该教学片即使不“绝后”,仍然“空前”,是中国乒乓球教学片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座里程碑。
为什么这么说?
先来看“阵容”。
该教学片由前国际乒联主席徐寅生、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担任技术顾问,中国第一位乒乓球博士张晓蓬担任出镜教练,阵容堪称星光璀璨。
再来看“内涵”。
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体系。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中国乒乓球崛起,至今长盛不衰!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总结出一整套科学、先进、完整的科研体系与训练方法,我深以为然。
现在该教学片从乒乓发展史到基本动作、到主流打法、常用步法、经典战术等等各个方面,全景式、毫无保留展示给你,你说宝贵不宝贵?
这一条,也是我最为看重,认为本片历久弥新的根本所在。
乒乓球,理解到一定的水准,一定是一个有机整体,练步法也是在练弧圈,练盯球也是在练进攻,互助共通,殊途同归。
提升必看:唐建军教学系列
之所以把“唐建军教学系列”放在《打好乒乓球》五十集后面学习,并不是厚此薄彼的意思,据我个人观看体会,两者之间有一个互相递进的关系。
实事求是地评价,“唐建军系列”(网络上俗称“短裤版+长裤版”)远不如《打好乒乓球》系列全面、成体系,但很难得的一点是:唐建军更懂业余。
在该教学片系列中,唐建军教授除了示范正确动作,“拿出”专门时间来示范业余球友常见错误,并对症下药,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我觉得非常贴心、非常可贵,是该教学片的精华亮点所在。
如果把你的乒乓技术比喻为一座大厦,这两部教学片就应该是你的“地基”。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的重要性,再如何强调也不为过。
也可以说一句绝对的话,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在这两部教学片中“找到答案”。
不要总觉得你的问题是个性化的“新问题”。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业余球友的一切“新问题”,都只不过是困扰已久的“老问题”换了一个模样,而已。
当你反复观摩、咀嚼、体会,对这两部教学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做到“专”之后。
下一个阶段,需要进入“博”。
每一名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样出类拔萃的某一项技术,不同运动员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比如王楠正手拉球动作有些“裹”、张怡宁的正手拉球动作有些“撇”,这丝毫不影响她们的伟大。
你只有博观,方能约取,非骨灰级球迷不足以道也。
接着聊,想要进入“博”的境界,殊非易事,乒乓理论、少儿教学、业余顽疾、专业技术等等各个方面,你都要懂,不能有明显短板,一个一个具体来聊。
乒乓理论方面,推荐斯帝卡V乒乓的李晓东教学系列。
李晓东是国乒公认的大笔杆子、大才子,在动作示范方面也许稍逊一筹,但在乒乓理论造诣方面,他几乎是独一档的存在。
理论这种东西,说实话,像中药,药效慢,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管根本、管长远。
少儿教学方面,推荐斯帝卡V乒乓的谷云峰教学系列、国球汇《乒乓基础课》系列和从0到11,郭焱教你打乒乓系列。
成年人最应该多看的教学片是少儿教学,没有之一。
不要总盯着成品,多看看成品养成的过程,才是捷径。
业余顽疾方面,推荐国球汇马凯旋《乒在民间》系列。
这位老爷子也许是全世界最懂业余球友的专业教练,经验丰富无比,最难能可贵的拥有业界罕见的一流口才,学球过程中有一种听单口相声的既视感,寓教于乐。
专业技术方面,推荐最为丰富。
学整体感觉,看马龙《龙斗士》;
学正手弧圈,看王励勤《力战》;
学直拍横打,看王皓《皓令天下》和邹阳斯帝卡V乒乓教学系列;
学步法,看牛剑锋《凌博微步》
学发球,看刘国梁尼塔库教学片、老瓦多尼克教学片、林昀儒蝴蝶教学片;
学防守和衔接,看张怡宁和孔令辉的蝴蝶教学片;
学日直,看柳承敏骄猛教学片;
学削球,看松下浩二的TSP教学片;
学生胶,看王涛尼塔库教学片;
学长胶,可以看王茵、黄建疆教学片和机密长胶旋转原理;
学训练技巧,看老瓦佩尔森多尼克教学片,等等。
学专项技术,就学该技术最顶尖的那一个运动员,最划算。
时代在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
近些年,传统的教学片几乎不出了,有大趋势使然,球友视听习惯的改变,也有经济方面考量,老式教学片的“春天”已经一去不复返,越来越少了。
取而代之的,是各类层出不穷的短视频教学。
湿父《全民学乒乓》、黄河教你打乒乓、袁义兴乒乓教学、米粒乒乓教学,等等,渐渐占据了主流。
以前远在天边、高高在上的世界冠军,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自媒体号,王皓、谭瑞午等前国手经常在网络上分享技术心得,
我想说的是,存在即合理。
时代在发展,我们不能忘记过往的传统,也要敢于目光向前,与时俱进。
教学片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帮助我们在乒乓道路上取得进步的良师益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想走得更快、走得更远,不应故步自封,画地为牢,只有始终抱着空杯心态,多拜“老师”,反复比较,才能领悟各位“老师”的独到之处。
一个骨灰级乒乓玩家的乐趣,尽在于此。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