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M是治疗药物监测:1. TDM是药学临床学科:运用多学科交融的研究方法,研究药物治疗个体化应用。
2. TDM核心是个体化给药方案:通过测定患者药物的体液浓度,拟定最佳的个体化给药方案,以达到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的目的。
3. 需要密切观察药理反应:即使在治疗浓度范围内,仍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和毒性作用,需要注意监测。
视频介绍
TDM是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动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使治疗达到理想效果的一种方法。
一般下列情况适用TDM。
治疗窗窄、毒副反应大且不易鉴别的药物;个体间血药浓度变化较大的药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肝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肾代谢、排泄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蓄积的药物;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药物;常规剂量下易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需要开展TDM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阿米卡星。
2、庆大霉素。
3、妥布霉素。
4、氨碘酮。
5、丙吡胺。
6、氟卡胺。
7、利多卡因。
8、普罗帕酮。
9、普鲁卡因胺。
10、奎尼丁。
11、索他洛尔。
12、卡马西平。
13、氯安定。
14、乙琥胺。
15、苯巴比妥。
16、苯妥英。
17、丙戊酸。
18、阿米替林。
19、丙米嗪。
20、去甲替林。
21、氟哌啶醇。
22、水杨酸盐。
23、茶碱。
24、环孢素。
25、碳酸锂。
26、地高辛。
那么, 开展TDM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呢?
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相关性,否则无法从血药浓度数据推测药效情况;已知药物的治疗窗,否则给药方案的调整没有目标;具有快速稳定灵敏特异的检测方法,否则实施TDM不具可行性。
总的来说,治疗药物监测(TDM)可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确定给药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这是保障了药品应用的安全性的一项重要举措。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