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31 11:35:03|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你到地图左上角就是那个火元素的位置火元素所在的那个巨大的实验室的西南和对着斯科鼠山洞中间的道路走到地图左边有个山洞进去然后发现一个传送门进去就开点了
高墙深院,铁门紧闭。
秦城监狱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
作为中国最高级别的监狱之一,它不同于一般的监狱。
关押的并非普通罪犯。
而是那些曾经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高官显要。
这里与想象中森严恐怖的景象不同,秦城监狱并没有高耸的围墙和密布的铁丝网,甚至还有专业的厨师为犯人烹制饭菜。
那么,秦城监狱究竟是什么样的?它与普通监狱有何不同?
秦城监狱,始建于1958年,由当时的苏联援建。
在中苏关系最好的那会儿,一共有157项援助计划,其中就有这么一个特别的监狱项目。
由于其保密性质,当时的建造过程并未对外公开,普通民众对其几乎一无所知。
秦城监狱原本由四座白色的三层楼构成,每座楼里都有审讯室,旁边还设有犯人放风的场地。
1967年,监狱规模进一步扩大,新增了戊己庚辛壬癸六栋楼房和六个院子,容量和功能都得到了提升。
早期的秦城监狱,关押对象并非统一。
从满清要员到日本战俘,再到国民党战犯,各种身份的特殊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从90年代起,秦城监狱主要关押省部级贪官,成了实际上的“高官监狱”。
虽然普通人无法进入秦城监狱内部一探究竟,但外界并非完全没有机会窥见其神秘面纱。
在秦城监狱周边的劳动农场,犯人们被军人看管着进行劳动改造,远处的村民能模糊地看到他们的轮廓。
在犯人刑满释放时,监狱门口聚集的车辆和接人场景,也成为了外界了解秦城监狱的一个小小窗口。
1975年3月19日,最高法院发布消息,决定对所有在押的战争罪犯实施特赦。
自那以后,秦城监狱的重点便转向了关押那些贪污腐败的官员。
与普通监狱“就近关押”的原则不同,秦城监狱接收的犯人来自全国各地。
不管哪个地方判刑,只要级别是省部级及以上,一般都会被转到秦城监狱去执行刑罚。
这种特殊的安排,也凸显了秦城监狱的特殊地位和职能。
2002年,北京公安局对看守所进行改造,把一些嫌疑人暂时转到秦城监狱的第一看守所,刘晓庆因涉嫌逃税也被安置在那里。
这段经历后来被刘晓庆多次提及,也使得秦城监狱的“神秘感”进一步在大众视野中发酵。
外界关于秦城监狱“特殊待遇”的传闻,一直是人们那么,这些传闻究竟是真是假?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秦城监狱的管理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宽松随意”。
这个地方还是个监牢,规矩森严,安保措施也很到位犯人在这里失去了人身自由,需要接受改造,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秦城监狱的管理方法跟一般的监狱有点不一样。
高官被关的地方空间更大,还有办公桌、单独的洗手间和坐便器等。
囚犯们也能看书读报,每天还能抽空看看电视。
虽然监狱会给犯人统一发囚服,但很多人还是能穿自己的衣服。
这些所谓的“特殊”并非简单给犯人加分,而是基于各种因素的考量。
一方面,秦城监狱关押的很多犯人曾经身居要职,掌握着大量的国家机密。
为了防止这些机密泄露,监狱需要采取更加谨慎的管理方式,尽量避免犯人因为不满情绪而做出过激行为。
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和人性化的管理,可以帮助他们保持心理稳定,配合监狱的管理,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那些曾经位高权重的官员,如今却沦为囚犯,心理承受着巨大的落差。
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监狱生活,并积极接受改造。
单间能让他们有更多独处时间,减少集体中可能出现的冲突。
允许穿着私服,也是对他们曾经身份的一种尊重,可以减少他们的心理抵抗,更有利于改造工作的进行。
秦城监狱的伙食也与外界传闻有所出入。
不是大鱼大肉,更看重饮食营养全面。
囚犯每天得吃三顿饭,要是饿了还能额外要一餐。
监狱会尽量满足合理的伙食建议或者是对家味菜肴的思念,只要不违反相关规定。
各个区域的饭菜条件不一样,高级区域吃得好些,一般是一荤两素加一汤。
秦城农场在监狱后面,给囚犯们提供最新鲜的当季蔬菜,但有时某种蔬菜会接连不断供应。
相比之下,普通监区的伙食相对固定,通常是一荤一素一汤。
历史上,高级监区的犯人还曾享用过牛奶和水果,例如在60年代的204监区。
犯人们每天早上七点起床,晚上九点上床休息。
每天都有一定的放风时间,但需要在专人监视下进行。
为了让囚犯生活得更充实,监狱会提供报纸和书来让他们看。
在规定时段,囚犯也能看看电视、下棋、打牌等,享受点娱乐,但这些活动都是在严格监管下进行的。
与普通监狱强调劳动改造不同,秦城监狱的犯人由于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原因,劳动强度相对较低。
他们更多的是进行思想改造和反思,学习法律法规,并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秦城监狱的安全措施极其严密,从外围到内部层层设防,构筑起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最外层有几道铁路防护设施,作为第一重防线。
深入内部,有一道电动不锈钢伸缩门,严把关,控制人来车往。
那地方最显眼的,是两扇差不多有三米高的铁栅栏门,紧闭着,旁边还开着个小侧门。
穿过侧门,眼前是一排精心建造的小屋,这些小屋巧妙地挡住了外面的视线,让人难以窥见监狱里的情况。
监狱最中心的地带被一圈5米高的墙严严实实地围住,保卫得挺严的。
围墙内分布着十个监区,编号从201到210,其中204监区被划分为高级监区,其余为普通监区。
一般牢房的空间差不多有15平米,而高级牢房的空间会稍微宽敞一点,大概在20平米左右。
每个房间都有自带的卫生间,里面有坐便器和冲水板,还有个洗漱台。
牢房里的东西不多,最显眼的就一张离地大约三十公分的硬床。
牢房里那些长期存在的尖角都仔细地磨圆了,以防万一。
如果犯人要做笔录,狱警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小学生那种小桌子,用完就收走。
窗户位置较高,采用磨砂玻璃并加装铁栅栏,只能向上向外开启,防止犯人攀爬或逃脱。
为了进一步保障安全,每个牢房都设计有两道门。
外层是一道常年紧闭的薄铁皮包裹的木门,钥匙由管理员保管。
内层是一道铁门,通常保持开启状态。
在木门下方,靠近地面的位置,设有一个送饭窗口,用于递送餐食。
这些设置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做些变动。
高级监区的牢房没有送饭窗口,管理员会亲自将饭菜送到牢房内。
204监区的牢房墙壁采用了特殊材料,即使犯人撞到墙上也不会造成严重伤害,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监狱内的安全秩序。
秦城监狱接待过不少访客,他们有的是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也有司法系统的同事,还有各级领导。
2005年9月,有五十多个司局级官员去参观了秦城监狱,实地了解了监狱的历史变迁和囚犯的改造过程。
2014年国庆前夕,湖北省组织70多名民警到秦城监狱学习培训。
尽管参观范围受到限制,管理也十分严格,但每次参观学习都给参与者带来了深刻的震撼和启迪。
在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会详细介绍秦城监狱的历史沿革、管理模式以及犯人的改造历程。
而且还会让服刑的干部亲自来谈谈,他们是怎么从领导岗位滑落到罪犯身份的,他们自己也会说说内心的懊悔和思考。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比书本上的案例更具冲击力,让参观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威严和失去自由的痛苦,从而在内心深处筑牢廉洁从政的防线,时刻保持对法律和自由的敬畏之心。
信息来源:
《探访“中国第一监狱”:高墙内50年风云变幻》人民网
文/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