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理解了下面这几个词汇的真实含义,你自然对降魔篇有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三魔这个降魔故事中降了三个魔,分别是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哥仨按照排行被唐僧倒序降伏的,这一点和原著中的顺序相反。
因为先来为大,小说中固然把大师兄安排在前,电影为了将高潮部分留在后面,让大师兄压阵,这样编排也是非常好的——唯一不足是最初水怪吃人的情节,那水怪又是一个无须的帅哥,让我以为是小白龙先出场了。
所谓魔,即是心魔。
西游记原名古本西游证道书,在原书中这哥仨依照佛教思想象征人心中的三种心魔,佛家叫“三毒”,分别是贪、嗔、痴。
按照佛家解释,以迷心对于一切顺情之境,就是贪,八戒是也;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就是嗔,悟空是也;一般情况下的心性迟钝就叫做无明,就是痴,沙僧是也。
大智度论中说:“三毒为一切烦恼根本”。
涅磐经说:“毒中之毒,无过三毒”。
在电影降魔故事中,也正是降伏三种心魔。
孙悟空的暴戾、八戒的痴情、沙僧的怨毒,都可以归为心性受阻时的怨恨,可能从分类法上不如佛家明晰,但是也不妨碍表达:所谓魔都是内心的魔障。
降魔人唐僧是故事中的降魔人,叫陈玄奘,其实玄奘是唐僧出家后的法名,用在出家前也倒没什么,片中说唐僧出家后法名三藏却是不妥,因为三藏不是法号,是他的“学位”。
佛经分为经、律、论三藏,精通其中一藏者,可获得经师、律师、法师的称号,若是三藏皆通,则为三藏法师。
历史上的三藏法师虽不多,也颇有人在。
在西游故事中,唐僧就是我们沉重的肉身和求解脱的意志,而他所依赖的,则是贪嗔痴三位弟子。
这一路上,他只须坚持。
磨难、痛苦和繁重的工作主要是弟子们的,这一路上,我们打磨着我们的贪嗔痴,九九八十一难都是为了这三者的磨洗。
影片中的唐僧是有非凡潜质的,他不像其他的降魔人,致力于消灭恶魔,他理想的降魔是唤醒恶魔内心的真善美。
但是他又总只差那么一点点。
就因为他过于迷信真善美了,贪嗔痴不能使人解脱的那部分,真善美其实一样不能。
就像师父手拿鸭腿做的比喻,无论你看到鸭腿掉口水还是犯恶心,鸭腿不曾改变,只是你的心在在乎、在执着。
佛家讲:烦恼即菩提。
很多人参不透这最后一层,总是把佛家语当作反正话儿来听。
烦恼就是烦恼,心魔就是心魔,是因为你要执着于烦恼,被魔所障,爱与不爱都是纠结,若你放手,即是解脱与觉悟。
如来神掌八戒、沙僧都被收服了,最厉害的悟空如何了结。
当我看到如来神掌再次从天而降,觉得有点无厘头。
本来彼时,唐僧面对恋人之死,读诵大日如来的真经,已经现出觉悟的庄严佛相,我期待唐僧能亲自收服悟空。
恋人之死,结束了唐僧对真善美的最后执着。
大日如来经在影片中则是象征真善美的儿歌三百首的重新排版。
佛家有所谓三身佛的说法,如来佛即释迦摩尼佛是佛的报身,而毗卢遮那佛则是佛的法身,即是大日如来,象征着佛法的根本——毗卢遮那是日之别名,为除去一切黑暗之意。
觉悟后的唐僧翻开大日如来真经,遍体散发光明,当是编导对此的正确领悟。
原著中悟空是被如来神掌拍过一次,那是在五百年前,如来神掌化做了五行山将他压在山下——无论多么能耐,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
其实如来佛的手掌,即五行山,这个名字就说明了,不是如来的手掌如何,而是世间的规律,五行之循环相生相克象征着这世上任何人都无法冲破的铁律。
我宁愿相信,影片中的大佛就是唐僧觉悟后的力量显现,而不是如来佛又来救场,我宁愿如来神掌是对以前影片的美好致意,而不是再也没招儿的最后一招。
金箍从看见舒淇把一个金镯使得神乎其神,我就猜它必有用处,只是无奈它没有金箍那个双曲的经典细节,不敢妄下论断。
后来,我也释然了,既然它能大能小能一能多,变成金箍也不算意外吧。
其实唐僧把它戴在手上和戴在悟空的头上没有什么不同。
在原著中孙悟空的另一个象征是“心”,所谓“心猿”。
而紧箍咒正是“心经”。
当取经归来,悟空要求师父取下金箍时,金箍已经不在了。
因为觉悟的心已得自由。
在片中,金箍是恋人的礼物,也是对心的约束,唐僧戴上它,完成了师父所说的差那么一点点的觉悟。
男女之间唐僧的师父有点无厘头,两次问唐僧:你对男女之间的事怎么看。
莫非他说的是爱情吗。
开始唐僧说,他要追求大爱,不需要小爱。
他不明白大爱不是剔除小爱,而是不沉溺于小爱。
坚决抵制小爱,说明他还在乎这点爱,这就是他差的那一点点。
其实无论大爱小爱,都是我们对自身的期待与爱。
我们期待从爱与爱的回报中肯定自身的存在。
世间事,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所谓生死,即是存在问题。
在我的生死之间,我的存在其实不是自明的。
大爱或小爱,爱的回应让我们得到存在的快乐。
佛家不讲爱,讲慈悲,是真正的大爱,是为而不有的爱,不需要回应的爱。
正如佛家不追求长久的存在,而追求涅槃,即是解脱,即是觉悟。
不是存在,不是不存在,是超越存在。
不是大爱,不是小爱,是超越爱。
男女之间的事就指的是爱情吗。
其实中国本没有爱情这个概念。
但是有相思这个概念。
所谓“清风明月苦相思”,说的就是那个在风清月明之时,你思念那个能与你分享此情此景的人。
也许在人的一生中,会在不同的美景中思念不同的人,这会是一种罪过吗。
我以为,相思本身就是美好的。
如果因相思而痛苦,固然是离于中道,如果不敢相思,也还是差那么一点点。
人世美好,何妨相思。
因为,一生所爱,往往“在白云外”。
美丽与恐惧有人说这个片子有恐怖片的气氛。
的确,三魔的造型很吓人,有些情节的起承转合也非常惊悚。
不过我却能接受。
我也喜欢三魔平时的造型,三个演员真人出镜,脸部没有附加品的化妆。
在我心中,其实痴情的八戒一直就应该是美男,沙僧的温润气质也不错,而黄渤放纵不羁的悟空则甚合我意。
一句话,贪嗔痴完全可以是真善美。
万法唯心造。
正因为如此,我深切同意作为魔时的恐怖凄厉,正如我同意他们作为人时的潇洒帅气。
不如此,不能看到地狱与天堂的转变,只在瞬息之间。
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影视作品中,孙悟空的形象已经经过美化;
十分正面且充满正义感的美猴王。
然而在原著中,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身材矮小,相貌极为丑陋;
完全就是一副尖牙利嘴的猴子模样。
周星驰认为原著里的孙悟空,才是最符合电影故事的孙悟空;
所以他一反其他作品“美化”孙悟空外形的做法;
把原著中那个暴戾的孙悟空,展现给了我们。
在一开始的时候,黄渤并不愿意接下这个孙悟空的角色。
因为他认为周星驰在《大话西游》里所饰演的;
实在是太深入人心,担心自己无法超越。
周星驰做事很执着,他认为黄渤行就是行。
在周星驰的多次请求下,黄渤最终答应了偶像周星驰的邀请。
而黄渤客串的孙悟空,在造型上和《功夫》里的大反派火云邪神几乎一模一样;
还有多场和熟悉跳舞的镜头。
虽然这种演法让黄渤比较不适应;
但是凭着出色的演技和敬业精神,黄渤还发挥出了演技。
靠着电影里的孙悟空一角,黄渤还拿到了最佳男配角奖。
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的本事,这一点让周星驰印象十分深刻。
周星驰本来想把孙悟空“72变”的本事全部展现出来;
在周星驰的想法里,孙悟空不仅可以变男人也可以变女人;
甚至可以变成外国人或者小动物。
周星驰十分沉迷于这个想法。
周星驰曾经为了把“72变”全部展现出来;
为此他想请72位明星,分别饰演这些角色;
让观众们体验一下全明星大汇聚的感觉。
这种天马行空的想法被证明了难度太大,没有太多的可行性,只得作罢。
整部电影只展现了孙悟空“72变”中的3变;
周星驰表示自己以后会把更多的变化展现出来。
但是在经历《西游·伏妖篇》的失败后,周星驰已经没有拍摄西游系列的计划。
2016年以后,周星驰把精力放到了《美人鱼》系列。
周星驰和马云曾有几面之缘;
马云的谈吐气质让周星驰印象十分深刻。
所以在开拍前,周星驰亲自邀请马云参演其中一个小角色。
其实很多电影都喜欢用商业大佬参演,以提升电影的
对于周星驰的邀请,马云感到十分惊讶;
但是看了自己繁忙的行程表之后,马云婉拒了周星驰的邀请。
其实马云不是不想拍电影,只是魔幻片不对他的胃口罢了。
比起周星驰的喜剧,马云更喜欢金庸的武侠作品。
在几年后,马云推出了自己的电影短片《功守道》。
在开拍前,周星驰面试了许多来试演猪刚鬣的演员;
包括一些大牌演员。
选来选去,周星驰对这些来试镜的人都不感兴趣。
而周星驰在休息时看到整天围绕在自己身边的助理陈炳强时;
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为何不让陈炳强去试试呢?”
在周星驰的支持下,陈炳强成为了那个油面的帅哥猪刚鬣。
陈炳强本人对这个从天而降的角色是又惊又喜;
他表示自己不会辜负周星驰所托。
在周星驰的教导和陈炳强的努力下,猪刚鬣这个角色被演活了。
《大话西游》系列让周星驰的公司亏损一千多万,而直接宣布倒闭;
这件事对周星驰的打击非常大。
在《西游降魔篇》中,周星驰和华谊通过电子邮件,签署了一份分红协议;
但是周星驰以为华谊兄弟家大业大,不会欺负他,所以就没签这份合同。
在上映后,这部电影获得了12亿的票房;
周星驰按照协议,找华谊公司要八千万的分红。
华谊公司在看到协议没有签名之后,就拒绝支付。
之后双方闹上法庭(貌似星爷经常上法庭),最后周星驰因为没有签署有效协议而败诉。
之后周星驰就转向华谊的对手光线传媒,推出了《美人鱼》;
《美人鱼》接近34亿的票房,可谓让许多影评家大跌眼镜;
华谊兄弟可以说是为了“芝麻”,丢了周星驰这个“大西瓜”。
罗志祥在影片里所饰演的空虚公子;
是影片中的一大亮点。
而空虚公子所用的四大护法,也成为网络热议的一部分。
其实这四大护法在剧本里并不存在,只是突发奇想而已。
这四大护法的由来也十分随便,就是从横店现场随便招来。
在某次拍摄时,由于周星驰没有喊CUT;
那个只有一句台词的演员;
只好不断地重复那句:“你为什么不早说”。
在演员说话时,旁边的罗志祥也积极的配合,最后铸就了这个经典场面。
影片中文章和驱魔人周秀娜的斗舞,让人看了十分捧腹。
周秀娜身材性感,舞起来十分养眼。
文章则大行搞怪,在跳舞时不断挤眉弄眼,让个气氛十分的欢乐。
周星驰为了拍好这一段,亲自上阵;
把每一个动作和眼神都传授给周秀娜和文章;
这才有了这场十分经典的无厘头斗舞。
《西游·降魔篇》和周星驰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完全没有关系;
是一个独立的故事。
但是周星驰虽然把故事独立了出来,却没有将故事的内涵隐去。
在电影里,周星驰用喜剧的手法;
引出了“舍生取义”和“爱恨离别”的悲剧内涵。
阿乐乐认为,《西游·降魔篇》在无厘头上完全不输周星驰的其他作品;
在内涵深度上虽然没有《喜剧之王》那么厚重,却胜在让人产生深深的思考。
把魔幻的视觉张力和搞笑的情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当代只有周星驰能做的好。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