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村,一座沿黄河岸边矗立的历史古镇,其悠久的历史可以在百度地图的资料中找到佐证。
该村曾作为黄河上的一个重要渡口,目睹了黄河的沧桑巨变,村南的黄河古道铭记着无数的历史瞬间。
沙门村北,一条古官道横穿而过,这里正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的发生地。
古人有诗云:“北望沙门路,无风亦起尘”,描绘了这里历史上的喧嚣与战争的痕迹。
官道的存在,不仅仅是连接历史的纽带,更见证了王朝的更替和英雄的传说。
村北的古城墙引人注目,它被称为吴起城,这个名字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吴起城的存在,让人们对古时候的生活景象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由于其重要性,这座古城墙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沙门村乃至整个地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沙门村不仅仅是地理上的咽喉要道,它更是历史的见证者。
这里的每一片土地、每一块石头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故事,静静地等待着人们的探索和解读。
过了小年,就真正开启了过年模式,农村更是如此。
沙门村的旱船在延庆区小有名气,村民也只有在过年才能聚在一起玩耍。
锣鼓响,旱船跑,预示着过年了。
村民家中贴上具有世园会元素的窗花,表达了延庆人民喜迎世园会的美好心情。
外面天寒地冻,大棚内温暖如春,香草长势良好,闫贵发带领村民们除草。
村民们聚在一起包饺子,还要比试一下谁包的好看。
四村八乡闻名的剪纸传人宋小青(左三)来到村民家的热炕头上教村民剪纸,村里的妇女们都过来学习。
载着一车大红灯笼的农用车欢快的奔驰在回村的路上,这些装饰品都是村支书闫贵发一样样精心挑选的。
种植大棚贴上春联,挂起红灯笼,村民们聚在一起包饺子过年,既新鲜又感到温暖。
延庆区大庄科乡沙门村,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行政村了,全村只有24户人家。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这样一个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小山村,透露出浓浓的年味儿。
众所周知,距2019年世园会在延庆区开幕不足100天的时间。
沙门村抓住世园会这个好机会,大力发展香草产业。
规划好项目,也引来了北京农学院的专家,准备大干一场。
这个冬天,沙门村的农民由往年的“冬闲”变成了“冬忙”,他们建大棚、平整土地、繁育花苗,忙得不亦乐乎。
本村劳力不够,邻村景而沟村、霹破石村的农民都来帮忙,一个香草种植基地把大家聚在一起,其乐融融。
村民们放弃休息时间,春节只放三天假,就为了春暖花开时呈现一个美丽的香草谷。
虽然村民们心气儿很高,但作为村支部书记的闫贵发心里还是很不落忍。
因为他知道,山里人比较重视过年,这几天本该是村民们在家里忙年,可要是放下手里的农活,工期完不成不说,大棚里的花苗时刻也离不开人。
延庆区是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50个试点地区之一,而沙门村是最基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闫贵发就是站长,让大家“温暖过大年”是他这个站长应尽的责任。
闫贵发突发奇想,要在工地上过大年。
他的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说干就干,闫贵发和村民们开始张罗起来,过年首先得有饺子,于是张罗买菜、买肉、买面;还要有喜气盈盈的红灯笼,他也亲自去买。
他还冥思苦想了一副对联“世园容万景香草奇花芬芳辞旧岁 冬奥纳千贤智慧农民欢乐过大年”横批“时代欢歌”,道出了新时代农民的心声。
香草大棚悬挂上了大红灯笼、香喷喷的饺子上了桌,大家吃得有滋有味。
欢快的舞蹈跳起来,传统的旱船跑起来,威风的锣鼓敲起来,全村的农民动起来。
大庄科乡有个优良的传统,一家有事大家帮,一村有事各村帮。
思语爱心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主动到村里帮忙。
铁炉村的剪纸传人宋小青也来到村民家里给村民剪窗花、贴窗花。
小山村的春节,凝聚着善良农民朴素的情怀,浓浓的年味儿在山村里飘荡。
今年沙门村农民的春节,背后更有道不完的喜悦。
因为,忙碌的背后,他们似乎提前闻到了香草的幽香,看到了满谷的花海。
一个集香草种植、精油提炼、化妆品生产、香草文化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香草产业园,伴着世园会的召开,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原标题:山村年味儿)
流程编辑 刘伟利
来源 北京日报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