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时通大厅里叫下人,点合作模式,搜不到服务器就自己建个房,竞时通在晚上人多,推荐在晚上或下午玩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达旨
崔骃
【注】:达旨:表达主旨。
拟扬雄《解嘲》,班固同时作《答宾戏》,同类之文。
往者扬雄设言,客有难玄之尚白,应以战国之士,若范、蔡、邹衍,乘衅相倾,诳曜诸侯,以干浊世之宠.或人亦有睹我之澹泊,故比方昔问以难余。
余略依前训以报焉。
【注】往:昔。
设言:立言,说话。
《淮南子•原道训》:“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硗埆……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
”难:诘问,责难。
玄:《太玄经》,扬雄拟《周易》写的哲学书。
尚白:依然白色。
《汉书·扬雄传下》:“ 哀帝时丁、傅、董贤用事,诸附离之者或起家至二千石,时雄方草《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
或嘲雄以玄尚白,而雄解之,号曰《解嘲》。
其辞曰:‘客嘲扬子曰……然而位不过侍郎,擢绕给事黄门。
意者玄得毋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 颜师古注:“玄,黑色也。
言雄作之不成,其色犹白,故无禄位也。
”后以“尚白”喻功名无所成就。
应:应对,对答。
范蔡:范雎蔡泽。
乘衅:利用机会,趁空子。
《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
”衅:缝隙,裂痕;祸患,混乱。
相倾:相互竞争;彼此排挤。
《史记•吕不韦列传》:“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倾:倾轧。
诳曜:欺骗迷惑。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彼岂虚谈夸论,诳曜世俗哉!”诳(kuáng):欺骗,迷惑。
《说文》:诳,欺也。
曜:炫耀,显示。
干:求,求取。
浊世:混乱的时世。
《楚辞•九辩》:“处浊世而显荣兮,非余心之所乐。
”或人:某人,有些人。
澹泊:恬靜而不慕名利。
《汉书•叙传上》:清虚澹泊,归之自然,独师友造化,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
比方:比拟。
《荀子•强国》:“今君人者,辟称比方,则欲自并乎汤武,若其所以统之,则无以异于桀纣。
”前训:先君的教诲。
《国语•晋语四》:“臣闻之,亲有天,用前训,礼兄弟,资穷困,天所福也。
”韦昭注:“前训,先君之教。
”报:报告,答复。
或说己曰:“《易》称‘备物致用’,‘可观而有所合’,故能扶阳而出,顺阴而入。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有始有极,爰登其质。
今子韫椟《六经》,服膺道术,历世而游,高谈有日,俯钩深于重渊,仰探远乎九乾,穷至赜于幽微,测潜隐之无源。
然下不步卿相之廷,上不登王公之门,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
独师友道德,合符曩真,抱景特立,与士不群。
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
于时太上运天德以君世,宪王僚而布官;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率惇德以厉忠孝,扬茂化以砥仁义;选利器于良材,求镆铘以明智。
不以此时攀台阶,窥紫闼,据高轩,望朱阙,夫欲千里而咫尺未发,蒙窃惑焉。
故英人乘斯时也,犹逸禽之赴深林,虻蚋之趣大沛。
胡为嘿嘿而久沈滞也?”
【注】或:有人。
说:劝说,说服。
己:自己,本人。
致用:尽其所用。
《周易·系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
”可观而有所合:观看之后会有所开合。
《易经•序卦》:“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
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
”扶:扶持。
极:尽头;极限。
爰:于。
质:本质。
此指实用目的。
韫椟:亦“韫匵”。
匵:古同“椟”。
藏在柜子里;珍藏,”蒙:蒙受。
遭。
窃:私下,私自。
英人:智慧和才能超群的人。
逸禽:指逃逸之鸟。
虻蚋:蚊虻之类。
虻(méng):虻科的各种大而强壮、飞行迅速的双翅蝇。
成虫像蝇,生活在草丛,吮吸人兽的血液。
蚋(ruì):小蚊。
又名沙蚊。
趣:通“趋”。
趋向;奔向。
沛:多水草的沼泽地。
胡为:何为,为什么。
《诗经·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注:“胡,何也。
”嘿嘿:不说话,沉默。
《文选·屈原<卜居>》:“于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
” 刘良注:“嘿嘿,不言貌。
”《楚辞·卜居》作“默默”。
指无声无息。
沈滞:亦“沉滞”。
沈古同“沉”。
指仕宦久不迁升。
泛指长期处于某种状况;停滞。
答曰:“有是言乎?子苟欲勉我以世路,不知其跌而失吾之度也。
古者阴阳始分,天地初制,皇纲云绪,帝纪乃设,传序历数,三代兴灭。
昔大庭尚矣,赫胥罔识。
淳朴散离,人物错乖。
高辛攸降,厥趣各违。
道无常稽,与时张弛。
失仁为非,得义为是。
君子通变,各审所履。
故士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或草耕而仅饱,或木茹而长饥;或重聘而不来,或屡黜而不去;或冒诟以干进,或望色而斯举;或以役夫发梦于王公,或以渔父见兆于元龟。
若夫纷繷塞路,凶虐播流,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条垂藟蔓,上下相求。
于是乎贤人授手,援世之灾,跋涉赴俗,急斯时也。
昔尧含慼而皋陶谟,高祖叹而子房虑;祸不散而曹、绛奋,结不解而陈平权,及其策合道从,克乱弭冲,乃将镂玄圭,册显功,铭昆吾之冶,勒景、襄之钟。
与其有事,则褰裳濡足,冠挂不顾。
人溺不拯,则非仁也。
当其无事,则躐缨整襟,规矩其步。
德让不修,则非忠也。
是以险则救俗,平则守礼,举以公心,不私其体。
【注】苟:若。
世路:人世间的道路。
此指宦途。
跌:失足。
喻指犯过失。
度:限度,限额。
皇纲:皇帝治理天下的纲纪。
班固《答宾戏》:“廓帝纮,恢皇纲。
”吕向注:“言开大五帝三皇之纲纪也。
”云:有。
绪:顺,顺从。
帝纪:犹帝典。
指帝王的法则。
传序:谓父死子继,世代相传。
《左传·昭公七年》:“日我先君共王引领北望,日月以冀,传序相授,于今四王矣。
”历数:指帝王继承的次序。
古代迷信说法,认为帝位相承和天象运行次序相应。
《论语·尧曰》:“ 尧 曰:‘咨!尔舜 ,天之历数在尔躬。
’”蔡邕《光武济阳宫碑》:“历数在帝,践祚允宜。
”三代:指夏商周。
大庭:指大庭氏。
《左传•昭公十八年》:“宋、卫、陈、郑皆火,梓慎登大庭氏之库以望之。
”杜预注:“大庭氏,古国名,在鲁城内,鲁于其处作库。
”孔颖达疏:“先儒旧说皆云炎帝号神农氏,一曰大庭氏。
”尚:久远,古远。
赫胥:传说中的帝王名。
《庄子·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 成玄英疏:“ 赫胥 ,上古帝王也。
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故曰赫胥 。
盖炎帝也。
”亦称“ 赫苏氏 ”。
罔:无。
散离:分散;散失。
《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
”乖:分离,离别;断绝,隔绝。
高辛:黄帝曾孙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
《楚辞•离骚》:“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攸: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
《尔雅》:攸,所也。
降:降生。
厥:其。
趣:志趣,好尚。
稽:治理。
张弛:亦“张施”。
谓弓弦拉紧和放松。
因以喻事物之进退、起落、兴废等。
《礼记·曲礼上》:“张弓尚筋,弛弓尚角。
”《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 武之道也。
” 郑玄注:“张弛,以弓弩喻人也。
”《楚辞·九章·悲回风》:“氾潏潏其前后兮,伴张弛之信期。
”通变:通晓变化之理。
《周易•系辞上》:“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孔颖达疏:“物之穷极,欲使开通,须知其变化,乃得通也。
”履:经历某种景况。
掩目:喻羞而无颜。
渊潜:潜伏深渊之中。
亦喻隐居不仕。
掩目而渊潜:此喻指北人无泽。
亦“北人无择”。
《庄子·让王》:“ 舜以天下让其友北人无择,北人无择曰:‘异哉后之为人也,居于畎亩之中而游尧之门!不若是而已,又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
’因自投清泠之渊。
”……汤遂与伊尹谋伐桀,剋之,以让卞随。
卞随辞曰:“后之伐桀也谋乎我,必以我为贼也;胜桀而让我,必我为贪也。
吾生乎乱世,而无道之人再来漫我,吾不忍数闻也。
”乃自投稠水而死。
汤又让瞀光……瞀光辞曰:“废上,非义也;杀民,非仁也;人犯其难,我享其利,非廉也。
吾闻之曰:‘非其义者,不受其禄;无道之世,不践其土。
’况尊我乎!吾不忍久见也。
”乃负石而自沉于庐水。
盥耳:洗耳。
相传尧时高士许由闻尧欲以天下相让,以为污言,乃临池洗耳。
盥(guàn):洗手,洗涤。
《孟子·尽心上》:“古之贤士,何独不然。
”赵岐 注:“乐道守志,若许由洗耳,可谓忘人之势矣。
”《史记•伯夷列传》: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不受,耻之逃隐。
及夏之时,有卞随、务光者。
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蔡邕《琴操•箕山操》:“以清节闻于尧,尧大其志,乃遣使以符玺禅为天子。
……于是许由以使者言为不善,乃临河洗耳。
”皇甫谧《高士传·许由》:“ 尧让天下於许由 …… 由于是遁耕于中岳颍水之阳,箕山之下,终身无经天下色。
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颍水滨。
” 草耕而仅饱:此喻指伯成子高。
传说中远古时人。
尧时诸侯。
至禹时,辞诸侯而耕。
禹趋就下风而问。
子高以为禹行赏罚而民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
《庄子•天地》:尧治天下,伯成子高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禹,伯成子高辞为诸侯而耕。
禹往见之,则耕在野。
禹趋就下风,立而问焉,曰:“昔尧治天下,吾子立为诸侯。
尧授舜,舜授予,而吾子辞为诸侯而耕。
敢问,其故何也?”子高曰:“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畏。
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德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始矣。
夫子阖行邪?无落吾事!”俋俋乎耕而不顾。
木茹:以树木果实充饥。
茹:吃,引申为忍受。
木茹而长饥:此喻指周朝隐士鲍焦。
《庄子•盗跖》: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
《韩诗外传》:“姓鲍,名焦,周时隐者也。
饰行非世,廉洁而守,荷担采樵,拾橡充食,故无子胤,不臣天子,不友诸侯。
子贡遇之,谓之曰:‘吾闻非其政者不履其地,汙其君者不受其利。
今子履其地,食其利,其可乎?’鲍焦曰:‘吾闻廉士重进而轻退,贤人易愧而轻死。
’遂抱木立枯焉。
”重聘而不来:此喻指楚狂接舆。
春秋楚隐士,佯狂不仕。
皇甫谧《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人也。
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楚王闻陆通贤,遣使者持有金百镒,车马二驷,往聘曰:“王请先生治江南。
”通笑而不应。
黜:降职或罢免。
屡黜而不去:此喻指柳下惠,即展禽,春秋鲁国大夫。
《论语•微子》:柳下惠为士师,三黜。
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诟(gòu):耻辱,辱骂。
干进:谋求仕进。
《楚辞•离骚》:“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冒诟而干进:此喻指伊尹。
初以庖厨侍商汤,后重用。
《史记•殷本纪》:伊尹名阿衡。
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
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
汤举任以国政。
望色斯举:谓看别人脸色而表现。
《论语•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
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役夫:服役的人。
《管子‧轻重己》:“处里为下陈,处师为下通,谓之役夫。
”泛指操贱役者。
以役夫发梦于王公:此喻指傅说。
商武丁时贤臣。
相传曾为刑徒,服劳役于傅岩从事版筑。
武丁即位后,欲振兴商朝,未得其佐,三年不言,后托言夜梦圣人名说,使群臣于百工中寻求,得之于傅岩中,遂以傅为姓,举以为相,王朝得以振兴。
见《史记•殷本纪》。
兆:本义卜兆,龟甲烧后的裂纹。
亦指征兆,预兆。
元龟:大龟。
古代用于占卜。
《尚书•金縢》:“今我即命于元龟。
”孔传:“就受三王之命于大龟,卜知吉凶。
”《史记•龟策列传》:“纣为暴虐,而元龟不占。
”以渔父见兆于元龟:此喻指吕尚。
即姜子牙。
《史记•齐太公世家》: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適周,周以兴’。
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
若夫:至于。
用于句首或段落的开始,表示另提一事。
纷繷:多而乱;不善。
繷(nǒng)。
纷繷,连绵词。
凶虐:凶恶暴虐。
播流:传布流行。
昏垫:陷溺。
指困于水灾。
亦指水患,灾害。
《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
”孔颖达疏:“言天下之人,遭此大水,精神昏瞀迷惑,无有所知,又若沈溺,皆困此水灾也。
郑云:‘昏,没也;垫,陷也。
禹言洪水之时,人有没陷之害。
’”垫:下陷,淹没。
厄:灾难。
畴咨:《尚书•尧典》:“帝曰:‘畴咨若时登庸。
’”孔传:“畴,谁;庸,用也。
谁能咸熙庶绩,顺是事者,将登用之。
”后以“畴咨”为访问、访求之意。
《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
”条:枝条。
藟(lěi):藤;葛类蔓草名。
《诗经•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虆之。
蔓:攀引,缠绕。
授手:授以援手。
谓救援。
急:以…为急,关切;赶快帮助。
含慼:亦“含戚”。
怀着忧伤。
《楚辞•九章•哀郢》: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
刘向《九叹•愍命》:怀忧含戚,何侘傺兮。
皋陶(gāo yáo)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
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士”,以正直闻名天下。
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和大禹推行“五刑”、“五教”。
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高祖:汉高祖刘邦。
子房:张良,字子房。
《史记•留侯世家》:至彭城,汉败而还。
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
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
”曹绛:曹参和绛侯周勃。
权:此指陈平用秘技解刘邦白登之围。
《史记•陈丞相世家》:卒至平城,为匈奴所围,七日不得食。
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退开。
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
合从:亦“合纵”,泛指联合。
《史记·吕太后本纪》:“具以灌婴与 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趣产急入宫。
”克:制服。
弭:止息。
冲:古战车名。
用以攻城。
镂:雕刻。
玄圭:亦“玄珪”。
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
《尚书•禹贡》:“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孔传:“玄,天色,禹功尽加于四海,故尧赐玄圭以彰显之,言天功成。
”蔡沈集传:“水色黑,故圭以玄云。
”《汉书•王莽传上》:“伯禹锡玄圭,周公受郊祀,盖以达天之使,不敢擅天之功也。
”册:册封,封爵。
铭:在器物上雕刻文字。
昆吾:山名。
《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二百里曰昆吾之山,其上多赤铜。
”郭璞注:“此山出名铜,色赤如火,以之作刃,切玉如割泥也。
”勒:雕刻。
景钟:春秋晋景公所铸之钟。
《国语•晋语七》:“昔克潞之役,秦来图败晋功,魏颗以其身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
”韦昭注:“景钟,景公钟。
”后以“景钟”为褒功的典实。
杨修《答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功景钟,书名竹帛。
斯自雅量,素所畜也。
”襄钟:春秋郑襄公宗庙内的钟。
《左传·成公十年》:“ 晋立大子州满以为君,而会诸侯伐郑。
郑子罕赂以襄钟,子然盟于修泽,子驷为质。
”其:君主。
褰裳濡足:褰:提起。
裳:下身衣服。
濡:沾湿。
提衣涉水打湿脚。
形容惶遽窘迫之状。
《诗经·郑风·褰裳》:“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楚辞·九章·思美人》:“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冠挂:谓帽子被东西钩去。
《淮南子·原道训》:“ 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
”溺(nì):没入水中。
躐缨:持理冠带,一种修饰容止的动作。
躐,用同“擸”。
躐(liè):通“擸”。
持,拿。
整襟:犹整衣。
袁康《越绝书•陈成恒内传》:“愿一与吴交天下之兵于中原之野,与吴王整襟交臂而奋吴越之士。
”规矩:礼法;法度。
《史记•礼书》:“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
”阮籍《大人先生传》:“动静有节,趋步商羽,进退周旋,咸有规矩。
”此处名词作动词或副词。
德让:《国语•周语下》:“昔史佚有言‘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居俭动敬,德让事咨,而能避怨,以为卿佐,其有不兴乎!”本谓为人的品德应谦让。
后即指礼让。
扬雄《法言•先知》:“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
”险:指君主处于险境之中。
公心:为公之心。
私:偏爱。
体:身,自身。
今圣上之育斯民也,朴以皇质,雕以唐文。
六合怡怡,比屋为仁。
壹天下之众异,齐品类之万殊。
参差同量,坏冶一陶。
群生得理,庶绩其凝。
家家有以和乐,人人有以自优。
威械藏而俎豆布,六典陈而九刑厝。
济兹兆庶,出于平易之路。
虽有力牧之略,尚父之厉,伊、皋不论,奚事范、蔡?夫广厦成而茂木畅,远求存而良马絷,阴事终而水宿藏,场功毕而大火入。
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
譬犹衡阳之林,岱阴之麓,伐寻抱不为之稀,艺拱把不为之数。
攸攸罔极,亦各有得。
彼采其华,我收其实。
舍之则藏,己所学也。
故进动以道,则不辞执圭而秉柱国;复静以礼,则甘糟糠而安藜藿。
【注】皇质:谓远古人民朴实无伪的本质。
唐文:指古代圣贤的礼乐制度。
唐,指唐尧。
六合:指天地四方。
《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成玄英疏:“六合者,谓天地四方也。
”泛指天下。
怡怡:和顺貌;安适自得貌。
《论语·子路》:“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
”何晏集解引马融 曰:“怡怡,和顺之貌。
”比屋:比邻之屋。
家家户户。
常用以形容众多、普遍。
壹:统一,一致。
此处为形容词作动词或副词为状语。
众异:各种事物之间的差异。
《吕氏春秋·有始》:“众耳目鼻口也,众五谷寒暑也,此之谓众异。
”齐:使整齐。
品类:指等级;类别。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
”万殊:各不相同。
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淮南子·本经训》:“包裹风俗,斟酌万殊。
”参差:不齐貌。
同量:等量视观。
坏:倒塌。
陶:瓦器,陶器。
群生:指百姓。
《国语·周语下》:“仪之于民,而度之于群生。
”庶绩:各种事业。
《尚书‧尧典》:“允釐百工,庶绩咸熙。
”孔传:“绩,功也;言众功皆广。
”优:优良;美好;优越。
跟“劣”相对。
威械:指兵器。
俎豆:俎和豆。
古代祭祀、宴飨时盛食物用的两种礼器。
亦泛指各种礼器。
班固《东都赋》:“献酬交错,俎豆莘莘。
下舞上歌,蹈德咏仁。
”指代谓祭祀,奉祀。
《论语·卫灵公》:“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六典:谓古代六方面的治国之法。
《周礼·天官·大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典,以经邦国,以治官府,以纪万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府,以扰万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以均万民;五曰刑典,以诘邦国,以刑百官,以纠万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国,以任百官,以生万民。
”九刑:古代的九种刑罚。
《汉书·刑法志》:“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 颜师古注引韦昭曰:“谓正刑五,及流、赎、鞭、扑也。
”五正刑,即墨、劓、剕、宫、大辟。
按,《周礼·秋官·司刑》“掌五刑之灋” 贾公彦疏:“九刑者,郑注《尧典》云: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朴、赎刑。
”与此略异。
厝(cuò):安置,措置。
济:拯救,救济。
兆庶:犹言兆民。
兆:人民,百姓。
庶:百姓,平民。
平易:平和简易。
《管子•霸言》:“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
”力牧:传说为黄帝之臣。
相传黄帝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寤而叹曰:“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
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依占而求之,得力牧于大泽,用以为将。
见皇甫谧《帝王世纪》。
略:谋略。
尚父:指周吕望。
意为可尊敬的父辈。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
”毛传:“尚父,可尚可父。
”郑玄笺:“尚父,吕望也。
尊称焉。
”一说为吕望之字。
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
甫为男子美称,尚父其字也,犹山甫、孔父之属。
”厉:威严。
伊皋:伊尹和皋陶。
奚:何。
事:任用。
范蔡:战国时代魏人范雎、燕人蔡泽的并称。
两人相继入秦,位至卿相。
广厦:亦“广夏”。
高大的房屋。
《楚辞·九怀·陶壅》:“息阳城兮广夏,衰色罔兮中怠。
” 王逸注:“遂止炎野大屋庐也。
”畅:茂盛。
远求:谓远方寻求来的珍异之物。
絷(zhí):系绊马足。
绊。
《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阴事:阴气用事。
指阴气占主导地位。
水宿:星座名。
古时指北方七宿,即斗、牛、女、虚、危、室、壁等。
场功:指修筑场地和翻晒、脱粒等农事。
功,工作。
《国语•周语中》:野有庾积,场功未毕。
韦昭注:治场未毕。
《诗》云:‘九月筑场圃。
’大火:星宿名。
即心宿。
《尔雅·释天》:“大火谓之大辰。
”郭璞 注:“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
”方斯:犹言方今。
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
《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学者: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
《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 成玄英疏:“斯乃子夏之在西河,宣尼之居洙泗,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说,盖是学人之所好。
”譬犹:譬如。
衡阳:衡山之阳。
岱阴:岱山之阴。
山之北谓之阳,山之南谓之阴。
麓:生长在山脚的林木。
寻: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说文》:寻,绎理也。
度人之两臂为寻,八尺也。
抱:表示两臂合围的量,—抱之大或一抱之多。
艺:种植。
拱把:指径围大如两手合围。
《孟子·告子上》:“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 杨伯峻注:“ 赵岐注云:‘拱,合两手也;把,以一手把之也’此言树之尚小。
”攸攸:遥远貌。
《汉书·叙传下》:“攸攸外寓, 闽越东瓯。
” 颜师古注:“攸攸,远貌。
”罔极:无极。
进动:谓进升仕途。
执圭:亦“执珪”,以手执圭。
《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
” 先秦楚国爵位名。
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
《吕氏春秋•知分》:“荆王闻之,仕之执圭。
”秉:主持,掌握。
柱国:官名。
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
后亦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亦指国都。
《战国策•齐策三》:“安邑者,魏之柱国也;晋阳者,赵之柱国也;鄢郢者,楚之柱国也。
”甘:甘愿,乐意。
糟糠:酒滓、谷皮等粗劣食物,贫者以之充饥。
《史记•伯夷列传》:“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
”藜藿:藜和藿。
亦泛指粗劣的饭菜。
《韩非子•五蠹》:“粝粢之食,藜藿之羹。
”
夫君子非不欲仕也,耻夸毗以求举;非不欲室也,恶登墙而搂处。
叫呼炫鬻,县旌自表,非随和之宝也。
暴智燿世,因以干禄,非仲尼之道也。
游不论党,苟以徇己,汗血竞时,利合而友。
子笑我之沈滞,吾亦病子屑屑而不已也。
先人有则而我弗亏,行有枉径而我弗随。
臧否在予,唯世所议。
固将因天质之自然,诵上哲之高训;咏太平之清风,行天下之至顺。
惧吾躬之秽德,勤百亩之不耘。
絷余马以安行,俟性命之所存。
昔孔子起威于夹谷,晏婴发勇于崔杼;曹刿举节于柯盟,卞严克捷于强御;范蠡错势于会稽,伍员树功于柏举;鲁连辩言以退燕,包胥单辞而存楚;唐且华颠以悟秦,甘罗童牙而报赵;原衰见廉于壶飧,宣孟收德于束脯;吴札结信于丘木,展季效贞于门女;颜回明仁于度毂,程婴显义于赵武。
仆诚不能编德于数者,窃慕古人之所序。
”
【注】夸毗: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
《诗经•大雅•板》:“天之方懠,无为夸毗。
”毛传:“夸毗,体柔人也。
”朱熹集传:“夸,大;毗,附也。
小人之于人,不以大言夸之,则以谀言毗之也。
”毗(pí):附和。
室:娶妻,成家。
《韩非子》: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
搂处:搂抱处女。
语出《孟子·告子下》:“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炫鬻:炫耀卖弄。
《汉书•东方朔传》:“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鬻(yù):卖。
县旌:悬挂旌旗。
喻标榜。
县:通“悬”。
自表:自示其独特别致。
《庄子•天下》:“作华山之冠以自表。
”随和: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
《史记•李斯列传》:“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张守节正义:“卞和璧,始皇以为传国宝也。
”暴:暴露,显露。
燿:同“耀”。
干禄:求禄位;求仕进。
《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王充《论衡•自纪》:“不鬻智以干禄,不辞爵以吊名。
”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游:游学。
党:结伙。
徇己:犹营私。
汗血:流汗流血。
借指辛劳与奋战。
竞时:犹言与时代同竞争。
病:担心忧虑。
屑屑:劳瘁匆迫貌。
《左传·昭公五年》:“礼之本末将於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
”《汉书·王莽传上》:“晨夜屑屑,寒暑勤勤,无时休息,孳孳不已者,凡以为天下,厚刘氏也。
”枉径:弯曲的小路。
弗:不。
臧否:善恶;得失。
《诗经·大雅·抑》:“于呼小子,未知臧否。
”郑玄笺:“臧,善也。
”《左传·隐公十一年》:“师出臧否,亦如之。
”杜预注:“臧否,谓善恶得失也。
”唯:表示听任、任随。
常和“所”搭配。
固:安守,坚守。
因:顺,顺应。
天质:天然资质;天性。
自然:天然,非人为的。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哲:具有超凡的道德、才智的人。
至:极,最。
躬:整个身体。
秽德:秽恶之行;淫乱的行为。
《晏子春秋•外篇上六》:“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耘:除草。
夹谷:古地名。
春秋齐地。
《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齐侯于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山东莱芜县夹谷峪。
《史记•孔子世家》:定公十年春,及齐平。
夏,齐大夫黎鉏言於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
”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於夹谷。
……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於此!请命有司!”……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
因齐庄公与其妻棠姜私通,便联合棠无咎杀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为君,自己为右相。
他在齐执政二十多年,当国秉政,骄横异常,在朝大肆杀戮,使齐政局动荡。
《晏子春秋•内杂上》:崔杼既弑庄公而立景公杼与庆封相之,劫诸将军大夫及显士庶人于太宫之坎上,令无得不盟者。
为坛三仞,陷其下,以甲千列环其内外,盟者皆脱剑而入。
维晏子不肯,崔杼许之。
有敢不盟者,戟拘其颈,剑承其心,令自盟曰:“不与崔庆而与公室者,受其不祥。
”言不疾,指不至血者死。
所杀七人。
次及晏子,晏子奉杯血,仰天叹曰:“呜呼!崔子为无道,而弑其君,不与公室而与崔庆者,受此不祥。
”俯而饮血。
举节:显示气节;表彰贞节。
柯盟:亦作柯会之盟。
春秋时齐鲁作战。
鲁败,割地与齐。
齐桓公遂与鲁庄公在齐国的地方柯会盟。
鲁将曹沫乘机用匕首劫桓公于坛上,迫使齐国退回所侵占的鲁国土地。
《史记•齐世家》:“五年,伐鲁,鲁将师败。
鲁庄公请献遂邑以平。
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
鲁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桓公于坛上,曰:‘反鲁之侵地!’桓公许之。
已而曹沫去匕首,北面受臣位。
桓公后悔,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
管仲曰:‘夫劫许之,而倍信杀之,愈一小快耳,而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可。
’于是遂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曹沫,一说曹刿。
克捷:克敌制胜。
曹操《请爵荀彧表》:“守尚书令荀彧,自在臣营,参同计画,周旋征伐,每皆克捷,奇策密谋,悉皆共决。
”卞严:即卞庄子。
汉时因避 明帝刘庄讳改。
《后汉书·班固传》:“凉州 从事王雍,躬卞严之节。
”李贤注:“ 卞严,卞庄子也。
”强御:强而有力;有力的保卫者。
《左传·昭公十二年》:“ 穆子曰:‘吾军帅强御,卒乘竞劝,今犹古也,齐将何事?’”卞庄子:春秋鲁大夫,著名勇士,食邑于卞,谥庄 。
《新序·义勇》:卞庄子好勇,养母,战而三北,交游非之,国君辱之。
及母死三年,齐与鲁战,卞庄子请从。
见于鲁将军曰:“初与母处,是以三北。
今母死,请塞责而神有所归。
”遂赴敌,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一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再北。
”又入,获一甲首而献之,曰:“此塞三北。
”将军曰:“毋没尔家,宜止之,请为兄弟!”庄子曰:“三北以养母也,是子道也。
今士节小具而责塞矣。
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
”遂返敌,杀十人而死。
范蠡:春秋越国大夫。
错势:犹言改变双方局势。
会稽:本是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
春秋越国都于此。
故指代越国。
吴王夫差败越国,围勾践于会稽山,范蠡辞厚礼说吴以存身,及存国。
后勾践灭吴复国。
伍员:字子胥,春秋楚国人。
吴王阖闾时大夫。
柏举:亦“柏莒”。
古地名。
春秋楚地。
故址在今湖北麻城县境,具体所在说法不一:一说为 麻城东北的柏子山与举水的合称;一说在举水 入长江口以南的举洲;一说即麻城东南举水 所出龟峰山 。
鲁定公四年(前506)。
吴王阖闾率吴、蔡、唐之师伐楚,于淮汭(蔡国附近)登陆,沿淮水南岸进抵汉水,楚令尹子常率兵在夏汭(今安徽凤台西北)以西与吴军对阵。
十一月,吴、楚在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大战,阖闾之弟夫概击败子常之卒,子常弃军逃往郑国。
此后吴军乘胜追击,连战皆捷,攻占楚都郢。
鲁连:鲁仲连。
战国齐国人。
齐国要收复被燕国占据的聊城时,写信劝说燕将撤守。
齐王打算给予官位,他便逃到海上。
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包胥:申包胥。
春秋楚国大夫。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 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华颠:白头。
指年老。
唐且:唐雎。
魏人。
纵横游说之士。
安釐王时,齐、楚相约攻魏,魏使人多次求救于秦,秦观望不救。
他当时年已九十余,自请西说秦王,指明利害关系,秦昭王惧魏与齐、楚合纵,出兵救魏,魏得以安。
见《史记•魏世家》: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於秦,冠盖相望也,而秦救不至。
魏人有唐雎者,年九十馀矣,谓魏王曰:“老臣请西说秦王,令兵先臣出。
”魏王再拜,遂约车而遣之。
童牙:谓幼小。
甘罗:下蔡人,甘茂之孙。
年十二,事秦相品不韦。
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
而之燕必经赵,张唐有畏色。
甘罗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秦始皇使甘罗于赵,赵襄王郊迎。
事见《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报:通报,报告。
壶飧:壶盛的汤饭熟食。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不食,故使处原。
’”飧(sūn):晚饭。
赵衰曾为原大夫,故称原衰。
晋侯问寺人勃鞮,谁可为原地长官,勃鞮说:“昔赵衰以壶飧从径(从小路走),馁而不食。
”所以晋侯以赵衰为原大夫。
事见《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宣孟:春秋晋国大夫赵盾的谥号为宣,孟指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束脯:串起的肉干。
春秋时晋大夫赵盾猎于首山,见桑荫下有饿人,赐之肉脯,受而弗食。
问其故,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赵盾复与之肉脯二束。
后翳桑之饿人为晋灵公甲士,灵公将杀赵盾,甲士倒戈,护之逃走。
事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
后以“束脯”为施恩获报的典实。
《淮南子•缪称训》:“僖负羁以壶餐表其闾,赵宣孟以束脯免其躯,礼不隆而德有余。
”吴札:吴国季札。
春秋吴国宗室,贤人,阖闾之叔父。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吴公予“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
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
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
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展季:又名展禽,柳下惠是其私谥。
效贞:表示忠贞。
《韩诗外传》:“鲁有男子独处,夜暴风雨至,妇人趋而托之。
男子闭户不纳,曰:‘吾闻男子不六十不闲居。
妇人曰:‘子何不学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焉。
’”颜回:孔子弟子。
贫而好学。
明仁:谓明确仁德。
度毂:《全后汉文》为“度谷”,因“谷”繁体为“穀”,与“毂”似。
义不详。
程婴:春秋时晋国人。
晋大臣赵朔之友。
赵武:赵朔之子。
指程婴、公孙杵臼托孤救孤事。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诛赵朔,灭其族。
程婴与公孙杵臼议,程婴匿下赵朔遗孤,公孙杵臼死。
居十五年,赵朔遗孤赵武复立为卿。
编:列。
序:次序。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