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剑圣的有四位:
1盖聂
战国末年著名剑术家,现榆次人,因慕战国初著名刺客聂政而得名。
当时卫国人荆轲也颇喜欢读书和击剑,闻盖聂以剑术著称,不远万里来榆次拜访。
两人赤诚相见,倾心相识,还经常比试剑术,切磋技艺。
2荆轲
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
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
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秦国灭赵后,直逼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派他入秦行刺。
秦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政,叛逃至燕。
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
太子丹不忍杀樊,荆轲便私见樊於期,将实情相告,樊於期立即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进献。
秦王大喜,在咸阳宫隆重召见。
献图时,图穷匕首见,刺秦王不中,被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高渐离送别荆轲时所吟唱的诗句。
3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是开元盛世时的唐宫第一舞人。
善舞剑器,舞姿惊动天下。
以舞《剑器》而闻名于世。
她在民间献艺,观者如山。
应邀到宫廷表演,无人能比。
她在继承传统剑舞的基础上,创造了多种《剑器》舞,如《西河剑器》,《剑器浑脱》等。
4裴旻
唐开元间人。
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诗人李白曾从其学剑。
文宗时,称李白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为“三绝”。
裴并以善射著名。
任北平守时,北平多虎,他一日射虎三十一头。
见《新唐书·李白传》。
圣人一词在《周礼》被解释为&34;在《说文解字》记载为:&34;两种释义大体相近,基本上都是说圣人就是德高望重,有大智慧,几近人类最高完美境界的人。
不论在哪个领域,这基本上都是人的终极追求。
说到圣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子,毕竟他是&34;,与之相对的是亚圣,即孟子。
再然后我们会想到诗圣杜甫,毕竟上过学的人谁能没学过他的诗呢?甚至尚在启蒙时期我们就被家长要求背诵这位伟大诗人的名篇。
林林总总算下来,中国一共有三十四位圣人,除了前面提到的,知名的还有善酿酒的&34;杜康,著有《伤寒杂病论》的&34;张仲景,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34;王羲之,这些人皆名噪一时且留名青史,那作为&34;的剑有没有所谓的&34;呢?他又是谁?
先来了解一下剑,剑贵为百兵之君,通体正直,符合儒家思想所提倡的立身正气,坚持操守,不走歪门邪道。
剑不似刀厚重愚钝,它更为轻灵潇洒,因此,古代的侠士和文人墨客都爱佩剑,哪怕并不会真正的功夫,也得会两招好看的剑势,有了有装饰作用,还能体现自己的高雅情怀和君子之风。
剑如此深得侠士、文人墨客的喜爱,那么谁能配得上剑圣的名号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是先秦时期的剑客盖聂,另一种认为是唐朝时期的将军裴旻。
第一种说法是近几年兴起的,这和一部优秀的中国动漫《秦时明月》脱不开关系。
在这部动漫中,盖聂是以一当百的剑圣,十分受人尊敬,而他的原型剑客盖聂也就被人们一概而论,认为盖聂便是传说中的剑圣了。
但实际上,盖聂并没有动漫中那么厉害,太史公在写《史记》时也没有专门为他多费笔墨,只是在写到荆轲的人物经历时寥寥几笔带过。
所以剑圣盖聂这种说法只是动漫作品基于历史的再创作,当不得真,真正有剑圣名号的是唐朝的裴旻将军。
裴旻是唐代开元时期的人物,长期守卫国门,曾先后参与对奚人、契丹和吐蕃的战事,据记载他官至&34;。
他的剑术厉害到什么水平呢?根据唐文宗时期定下的唐代&34;来看,《新唐书》记载: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34;。
想想以李白的诗歌在唐诗中的地位,张旭的书法在草书中的造诣,就知道裴旻的剑术水平必然是极高的。
而且能入选&34;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要有盛唐气象,李白这样的谪仙人自不必说,张旭的狂草千古留名,裴旻能以剑术表现盛唐气象,且丝毫不落这二位下风,那必然也是极其震撼人心的。
而且虽没有实据记载,但一直有李白剑法师从裴旻,是天下第二的说法。
传说中他与画圣吴道子有过一次惊为天人的合作。
开元年间,裴旻母亲去世,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壁画超度母亲亡魂。
吴道子欣然答应,只是说自己现在灵感枯竭,怕是难以做出什么好画来,希望裴将军能剑舞一曲,这样能够激起他创作的灵感。
裴旻听后,当即脱去孝服,持剑起舞,其势&34;已是令人惊叹,舞至一半竟然&34;众人更是叹为观止。
这已经不是寻常意义上的高超剑术了,当时前来围观的几千名观众都为之震惊,啧啧称奇。
吴道子也不例外,他看后顿时思如泉涌,拿起笔做起了画,其笔势中还隐隐带着几分刚刚裴旻剑舞的气魄。
仿佛如有神助,一幅壁画不日而就,画完后甚至带起了阵阵清风,时人称之&34;。
时至今日,我们早已看不到裴旻的高超剑术了,吴道子震惊世人的画也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但这不妨碍他们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带有鲜明个性的文化符号,我们虽不能亲眼得见,但依然可以品读&34;这样的诗句一窥当年风貌。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