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丈,本名东丈,他的英文名是JOEHIGASHI。
他以其独特的声优角色——桧山修之——在格斗游戏界闻名,首次亮相于1994年的《饿狼传说》系列,直至2003年。
他的格斗技能集泰拳之大成,是游戏中的重要角色。
东丈出生于泰国,出生于3月29日,正值青春年华,年龄为23岁。
他的身高是180厘米,体重72公斤,体魄健硕。
他对喧闹的氛围抱有浓厚的兴趣,而鳄鱼似乎是他的特别喜爱的食物。
然而,他对穿正统服装持有厌恶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个性特点。
在运动方面,东丈擅长各种格斗技巧,展现了他对于格斗运动的热爱和专业。
他的大赛抱负非常明确,那就是全力以赴,争取胜利。
不论对手是谁,他都愿意接受挑战,展现出不畏强敌的精神。
他期望能与伯加德兄弟组成团队,共同竞技,这显示出他对团队合作的重视。
对于《KOF》这个系列,东丈将其视为自己最强传说的来源,认为它是展示自己实力和传奇故事的舞台。
他对粉丝们充满感激,鼓励他们给予他坚定的支持,因为他承诺不会辜负他们的期待。
扩展资料
东丈,最早出现SNK制作的游戏《饿狼传说》中,后在KOF中的饿狼传说队伍与安迪和特瑞一起组合挑战其他参赛选手,泰拳是其主要格斗技术。
走马东丈话古今
房思春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丈八丘村和坡秋村是沂源县两个最大的村庄,都有两千多口人。
到了九十年代,丈八丘村划归莱芜,隶属钢城区汶源街道。
据村碑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葛、周、张3姓从冀北枣强县迁居到此建村。
因村旁有一方形土丘,边长为一丈八尺,故名丈八丘。
又据东丈八丘村《周氏谱碑》记载:“周氏始祖汉臣公,于明初自枣强迁居于此”。
丈八丘村由孟子岭、南岭和下庄(即原丈八丘村)3个自然村组成。
按其方位,因其在东,故称“东丈八丘”。
(一)
发源于腊山的清沙河,出官庄村后,西向绕村南而过,在村西汇入由村北滚滚西去的大汶河。
整个村庄三面环水,看上去,就像是一艘正在海上行驶的航船,东丈八丘村就是船底了。
每逢夏季,洪水时有爆发。
两条河道里洪水滚滚,波浪滔天。
然而丈八丘村这条航船,多少年来,一直安全行驶在洪涛巨浪之中,安然无恙。
特别村北大汶河河道宽阔,看上去要比村庄高出许多,但是,从来没有对村庄造成大的威胁。
据说是村中有丁(盯)姓、阚(看)姓居住的原因。
他们盯着、看着自己的村庄,确保了村庄家园的安然无恙。
这也是以讹传讹,人们自诩的说法,关键还是人们连年不断的对河道进行治理。
在修筑堤坝的同时,还在河道的南岸栽植了大片的杨树防护林,阻止了河水的侵袭。
1963年夏,洪水爆发。
洪水冲毁农田,灌进了村内。
时任黄庄公社党委书记刘纪生亲自指挥抗洪。
村中男女劳力齐上阵,肩扛人抬运送石料,筑起一道长近两公里的安全&34;。
1976年,取直疏通河道,减轻了对洪水的阻力,使水流通畅。
1983年夏,洪水爆发漫堤,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马京臣带领村中党员群众,采取钉木桩、堆沙袋等措施抢险,终于化险为夷。
为此,马京臣书记荣获沂源县“抗洪抢险三等功”称号。
后来,又多年累计栽植固沙防洪树林百余亩,成为村庄的保护神。
2018年,钢城区政府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修建了坚固的河堤、橡胶坝,终于由水患变为水利,彻底解决了河道安全问题。
现如今,大汶河上铁桥飞架,曾经的天堑变为通途。
河道里,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
水中游鱼成群,活泼可爱的水鸭子,在水中自由嬉戏。
河水中央的莲荷,迎风招展,红的、白的荷花,袅娜娉婷,像纯洁无暇的少女,在曼妙的舞曲中翩翩起舞。
阵阵幽香随风传递,弥漫整个河道。
堤岸上,大理石栏杆外面,垂柳依依,掩映着的大理石铺设的沿河甬道。
垂柳树间,杂有玉兰花、木槿花,还有小广场上的紫藤花,彩花绿树,交相辉应,成为一幅连绵的画卷。
成为人们休闲垂钓的绝好去处。
沿河柏油路贯通上下,每当行走在沿河路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连绵不尽的优美画面。
(二)
在新中国成立前,丈八丘这条航船,却在暗无天日的风雨中飘摇着。
村民为了抵御刘黑七等匪患的侵扰,民国十六年(1927年),集全村之力就地掘土修筑了圩子墙。
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分男女老少,日夜奋战。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修筑起了长约2.5公里,底宽5米,顶宽2.5米,高4米的圩子墙。
圩子墙东、西、南、北四面各有1门,即东门、南门、西门和北门。
南、北两门石砌,平时开放。
每个门的一侧筑有炮楼,围墙上每隔2米就有一个供瞭望和射击用的垛口。
夜间每个炮楼有12人驻守,炮楼之间都有固定的联络信号,以防不测。
圩子墙的修筑,凝聚了村民的智慧和力量。
保障了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村民们白天下地劳动,一旦发现土匪骚扰,就躲进圩子墙,四门紧闭。
晚上可以安然休息。
有时候,形势紧张,连四外八乡的亲戚朋友也投奔而来避难。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人口繁衍,村民宅基地需求不断扩大,也因为社会安定,圩子墙已经失去了曾经的作用,人们在房屋建设时,不断挖掘,使其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
现在唯有村后还留有一段残垣,证明着它的存在,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过往。
1942年,陈万英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村里最早的共产党员。
1944年5月10日,村民周维高、周业营的母亲被前来“扫荡”的日伪军杀害。
怀着对敌人的深仇大恨,村里先后有60余人报名参军抗日救国。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李志存、周培义等11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成为革命烈士。
阚绍明,1944年在黄庄“神崮堆”对日作战中,为抢救伤员负伤,后被评定为二级伤残。
周业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参加过多次战斗,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负伤,被评定为“二等甲级伤残”。
周德新,1930年生,1946年于黄庄入伍,194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华野八纵战士,1947年随部队参加莱芜战役。
1947年4月随部队参加孟良崮战役期间受伤,转移至后方医院治疗。
1948年2月转到地方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村民踊跃支前,其中周业成在支援前线中英勇牺牲,被批准为革命烈士。
(三)
大庙、周氏祠堂、古树槐抱榆都曾经是村中的历史景观。
大庙,又称“清源观”。
位于村北大汶河北面,办事处西南300米处。
整个道观占地20余亩,有庙田85亩。
庙宇大殿坐北朝南,供奉着玉皇大帝、观音普萨等神位。
左右有东、西廊房,南有两厢房列前门两边,都供有神位。
殿前门与正殿门相对。
正殿门两侧立有两根盘龙柱,台阶下正中立有一碑,青石磨制而成,透明如镜,龙游其上,形象逼真,故此得名“透龙碑”。
清朝末年,有住庙道人陈万增(人称陈老道)、王义仙(沂源小张庄人)。
1917年8月,“大黄庄高等小学堂”校舍、教员不足,蒙阴县第七区区长房连三为解决校舍紧张问题,决定将“清源观”改建成学校。
1919年,大黄庄高等小学迁入“清源观”。
当时,由蒙阴县增派教员,学生过百人,3个教学班。
本村的丁善文、张文武、周培文等人在此读过书。
1938年3月12日,边裕鲲、董琰与刘子升、杨荊石等一起,在此组织发动了黄庄抗日武装起义,成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第十二中队。
黄庄抗日武装起义打响了黄庄境内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自此,境内抗日斗争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1943-1944年间,日军大举进攻泰沂山区,黄庄驻扎了日军部队,丈八丘村驻扎着新四军,与日军只有5里之遥。
大庙位居中间地带,成为战略要地。
1944年5月9日,为了战略需要,新四军派张成海(北丈八丘村人)等人,趁夜间拆除了大庙。
把所有的木料带回村里,作为新四军生火做饭的柴料。
上世纪60年代初,还有残垣断壁、碑碣龙柱子存在。
1976年,黄庄公社搞“万亩大寨田”时,将大庙所在土丘搬运至周围沙滩,平整成地。
如今,在大庙遗址处建起了金鼎南部居民小区。
唯一留存的当年建庙捐资石碑,现置于北丈八丘村幸福大院内。
在村后街,曾有一棵“槐抱榆”,是村里的一大景观。
传说是明末周子懿祖辈所栽植,有三搂之粗。
古槐树身内部腐烂成洞,洞内长有“两搂”粗的一株榆树。
枝叶茂盛的槐树,冠如伞盖。
浓郁青碧的榆树,高出槐树的树冠。
外面的槐树紧紧怀抱着榆树干,成为“奇景古木槐抱榆”。
古树于1989年枯死消失。
周氏祠堂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民国年间重修。
由于战乱年久失修,祠堂坍塌,仅留有青石质古碑两座。
其一碑是《创修祭室碑》,碑高89厘米,残宽98厘米。
左下部缺失,书、撰人名及年代具不详,只留“皇清道光”四字。
碑文行书,阴刻,碑文如下:
尝谓修族谱以联疏远,立家庙以荐烝尝。
是知敬宗尊祖,虽单门寒户,无不吝随力以尽,所当为而非限于分之,所不及不得妄意以轻举也。
周氏旧居冀州枣强,迨大明定鼎,来籍蒙邑,播迁之余,宗祏失传,世次多紊,无由深考。
幸有颜良祖于嘉靖三十三年,刻谱于茔碑,自始祖汉臣迄颜良祖凡五世,乃以是为源之所出。
嗣后授东祖、扬东祖等,于康熙二十三年,乃修谱帐。
每值岁时,纠族行禋祀之礼,可谓踵前规而增盛矣。
自康熙五十五年,勷祖、绩祖等恐谱帐损坏,又续刻谱碑于村西茔侧。
至乾隆五十三年,怀敬祖、道范祖等因谱帐敝坏,又更换谱帐,益见渊源流长。
凡我先祖虽世之前后不同,其虽无一本之思欤。
然孝享时供,而先灵无凭依之所,仍周氏同族之憾也。
赖有祖茔护林地数处,除租供祭费外,可以积储起基。
又有宏续祖、宏亮祖自愿、出本支林中白杨树二株,以作栋梁杂林之用。
又有克太、道凝概□□等愿出本支林边白杨树二株,卖钱两百二十千,以充阖族□□□费,但居无几何,诸人相继溘逝,惟道凝尚存。
复有承基、敬信继□□□□宅基一处,备办砖瓦石料,拟将余蓄兴工修筑。
乃值累□□□□□,族中贫户蓄积顿空。
后有承弼、承绪、克一等复起整理□□□□□□□共栓迟再有变故阻隔。
又得族人同心协力,卜□□□□□□□□蒇厥事。
第见宫寝幽静,堂阶肃清,荐食陈器□□□□□□□□□神致享僾然见住,忾然闻声,庶几数百余□□□□□□□□□□托而千载下,子孙之统业纂承有藉也。
□□□□□□□□□□□/后,以寿贞珉,故特叙其始末云。
敬承继大业,□□□□□
泰运成邦□,□□□□□
皇清道光
碑文详述了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刻立五世以上谱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修建谱帐,康熙五十五年(1716)又续刻谱碑,乾隆五十三年(1788)更换谱帐,道光年间族人捐宅基一处得以修建祭祖之室的情节。
此碑虽残,但以上诸事记载详明,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另一碑是《周氏祠堂谱碑》,高161厘米、宽94厘米,额阳刻“周氏祠堂谱碑”6字,碑文楷书,阴刻。
碑文是:
周氏始祖汉臣公,于明初自枣强迁居于此,相继有老林四处:苗家洼老林,桐山子老林俱有护林地数段,家西老林有谱碑一枝,东门外有老林一处,故志诸碑端,以昭兹来许云。
民国十三年岁次甲子桃月上浣榖旦
由碑文知,东丈八丘周氏,于明初自河北枣强迁来,始祖名汉臣。
至民国年间,相继有老林四处,并一一点明,以示不忘。
2021年,周氏后人在原址重新修建祠堂,两碑立于祠堂院内。
(四)
“神手”周子懿的传说家喻户晓。
生活在明朝末期的周子懿,又名周怀敬。
他从小就喜欢习字作画,成年以后,以写字卖画为生。
家中小聚钱财,可他心地善良,经常施舍穷人。
他信奉神佛,传说在每年农历三月三日,都要在村东门外的大道上摆桌设供祭神,连摆数日,年年如此。
一次,他刚摆好祭品,便从南面大道上来了一位衣服褴褛、瘸腿拄拐的人,拿起桌上的茶壶对着壶嘴便饮。
他向前抢夺,此人扭头便走,直是追不上。
第二天,又来饮酒吃喝。
几年后,周子懿在三月三日晨,摆供祭神时,此人又到。
他对周子懿说:“我向你借食多年,今天我请你吃顿饭若何?”说完便拉起周子懿的手,铁拐点地,飘忽间来到了棋山一山洞前。
坐定后,此人便端上一盘菜肴。
周子懿定晴看时,满盘好似是屎壳螂滚的圆圆的粪球,好不恶心,他立即双手捂眼,把脸转向一边。
此人见他不吃,又端上一盘让他吃。
他睁眼看时,更吓了一跳,盘中竟然躺着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
此人见状,自吃自乐一番后,便借故走开。
周子懿便好奇地用右手在胖娃娃身上轻轻地按了一下,起身便走。
走出几步,回头看时,只见盘中之物闪光夺目,方知是仙丹和千年人参。
原来,请他吃饭的人是“八仙”之一的铁拐李。
自此以后,周子懿的画艺陡长,很快达到了出神入化、玄妙绝顶的境界,上门求画者络绎不绝,便得“神手”之说。
周子懿到了中年后,离家出游,给人作画。
一次他游历到博山,路经一村户人家,见院子里有位大嫂在烙饼。
只见她用竹劈把熟饼挑起过头,向后一甩,不偏不斜,正好落在身后的食板上。
周子懿甚是称奇,便走进院子一探究竟。
问大嫂这一招怎么学的。
大嫂随口说道:“这犹如周子懿画蝈蝈----脚熟。
”
他听后,随手捡起一纸,画一只蝈蝈扔在地上,院子里的鸡便蜂拥而啄之,大嫂方知面前之人便是周子懿。
还有一次, 周子懿在博山街上闲逛,见一人在卖字画,向前观之,问道:“这里的麻雀怎么迈着步走,我那个地方的麻雀只能跳着走。
”那人听后慌忙下跪,拜他为师。
可见他作画、观画尽知玄妙之处。
“嫂娘”齐庆英的故事更是有口皆碑。
1958年,年仅20岁的齐庆英嫁到东丈八丘村周大水家,等待她的却是一副沉重的家庭重担:婆婆去世、公公常年有病、小姑子贵香年仅8岁,天天哭着要娘。
哭的齐庆英鼻子直发酸。
俗话说:老嫂比母。
当时的齐庆英还没有孩子,她就像母亲一样悉心照料着小姑子。
白天下地干活,她背着贵香;晚上睡觉,她搂着贵香;做些好吃的,她给公公留一半,给贵香留一半。
姑嫂俩亲的像娘俩,形影不离。
贵香成人娶嫁时,齐庆英像娘一样为贵香准备了嫁妆。
贵香含泪,依依不舍的离开嫂嫂。
1966年,生下一个男婴仅8天的妯娌二嫂,不幸辞世。
二哥抱着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痛不欲生。
婴儿的哭声撕裂着齐庆英的心。
容不得思量,她毫不迟疑的放下正在怀中吃奶的刚满周岁的小女儿,接过了小侄儿周业文。
当小业文吮吸着甘甜的乳汁安静地睡着时,旁边的小姐姐却饿的哇哇直哭。
从那天起,齐庆英忍痛给自己的女儿断了奶。
细心的哺育起小业文,直到他长大成人。
天有不测之风云。
1979年,齐庆英一手拉扯大的小姑子周贵香不幸染病去世,撇下了两个男孩:大的8岁,小的1岁。
临终前,她拉着嫂子的手泣不成声:“嫂子,是你养大了我,我这一走,两个没娘的孩子又要托你照顾了,你的恩情今生今世我是无法报答了。
”悲痛万分的齐庆英含泪怀里抱着不满周岁的孙世金、手牵孙世增回到了家里。
对这两个小外甥说:“今后,这里就是你们的家。
”
齐庆英省吃俭用,含辛茹苦把这两个孩子抚养到初中毕业,把他们送回了生父身边。
她本是一个嫂子、婶子、妗子,但却赢得了“母亲”的尊称。
她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却用自己满腔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嫂娘”颂歌。
她的大爱无私,她那博大的胸怀,永远是值得人们学习的榜样。
1983年,其事迹受到了临沂市妇联表彰,并推荐她到全国妇联代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受到了邓颖超的亲切接见。
其家庭被表彰为“五好家庭”。
她虽已去世多年,但其“嫂娘”事迹却一直在村中流传。
(五)
东丈八丘村自古以来崇尚文明,重视教育。
早在清道光年间,村里就有私塾。
周承惠幼时入私塾读书,早年考中秀才。
当时丈八丘村属蒙阴县管辖,县官、差役经常到此走访办事,都由他接待、协助办理。
招待官差的费用都是他自己借钱解决。
时间长了,欠的债多了,就卖地顶债,从不向乡亲们收取一分钱。
他心地善良,忠厚持家,生活节俭,安贫乐道的良好品质受到了后人们的称颂。
1953年,村中就建起了村小。
后来投资建设校舍12间,成立管区小学。
1994年4月,同官庄村、西丈八丘村、北丈八丘村四村,共同投资60万元,在东丈八丘村东新建丈八丘联小。
年底,顺利通过省政府“两基”达标验收。
2010年8月,拆除后2排平房,新建明德教学楼;2015年7月,拆除前2排平房,投资400余万元建综合楼1幢;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4779平方米,容纳10个教学班,各科功能室齐全。
2006年9月,学校被莱芜市教育局授予学校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2007年9月,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11月,为全国中小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与研究现场会提供观摩现场。
2009年9月,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
2010年3月,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
2012年12月,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
校长董春玲认真钻研教育教学,不断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2008年,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山东省创新校长。
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齐鲁名校长、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德育教师。
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1751 教育改革特聘专家,提出“善待教育”的办学思想。
2016年,出版发行专著《善待教育的背景与实践》,为办好农村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2017年,学校修建了标准的塑胶操场。
2023年五月,学校女子足球队,在济南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成功晋级小学组全市四强。
2024年11月,学校射箭队,在济南市青少年射箭比赛中,喜获1金2银7铜的好成绩。
11月18日,齐鲁电视台《拉呱》节目,以“从‘梦想泡沫板’到市赛冠军,乡村小学咬紧牙关,托举孩子的射箭梦”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自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全村有150多人考取大中专院校,其中硕士15人,博士1人。
周德清,2004年考取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应用数学所,硕博连读,是村里第一个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后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六)
解放后,村民在乡长周培聚的组织领导下,于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变工组,1955年,进入初级社(光明三社),1956年,进入高级社。
1958年4月,村里成立土陶厂,聘请新泰县的两位技术人员前来传授技艺。
村民周德明、周德和等人拜师学徒,半年后掌握全部制作流程。
制作的瓮、盆、罐子、花盆等,不但供应本村村民,还销往周边村庄,增加了集体和个人收入。
1982年,实行生产责任制,伊永祥等人承包土陶厂。
1964年,在草埠煤矿从事铁业工作的马承德,回乡从事铁业加工,打制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成为村里的副业项目。
后来,他把所学手艺传给儿子马万祥、孙子马京臣、马京忠。
后又带动亓家明等干起铁业加工。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修梯田、改河造地、建果园、打机井、修建水渠,集体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
1984年,在村前河道上修建3孔石拱桥1座,方便了南岭、下村的出行和运输。
俗话说,靠山吃山。
村南的青石山,有大量的青石原料。
从前的人们守着聚宝盆过穷日子。
看准了商机的人们,不等不靠,没有启动资金,就贷款,贷款困难,就求亲告友借款。
从1992年起,丁善武、阚士和等人相继在南山建起6个石料厂、5个石灰窑。
带动了村中运输业的发展。
1993年,适时引进沾化冬枣、大瓜枣、长红枣、金丝3号和大白铃等大枣品种,在南岭种植。
同时建起大枣新品种采穗苗圃。
发展育苗基地6.6公顷,年育枣树苗8000余株,树苗由区林业局调出和自售。
后改为蔬菜育种。
1995年,黄新路建成通车,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成为村民们的致富路。
加气站、金泉山庄饭店、食全食美农家乐、家福地锅鸡、农机修理等二十余家个体户应运而生。
1996年3月26日,莱芜市政府在黄庄镇召开全市林业生产现场会议,村中育苗基地作为观摩现场,受到了参观人员的好评。
2002年,发展植桑养蚕基地50亩并承包到户。
2018年,钢城区政府建设国家级湿地公园,旅游路从村北绕过,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2021年,占地面积为150亩,总建筑面积为289696.40 平方米的弘元大诚·悦府建设项目落户村北大坡地。
项目位于钢城区金水河学校以东、大汶河以南、黄新路(东外环)以西。
如今,17座住宅楼已全部完工。
小区内功能设施齐全,视野开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正向人们昭示着美好的未来。
房思春,济南市钢城区汶源街道人,济南市作协会员。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