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在?(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

2025-02-21 23:49:28|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在?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的故乡是建德三都镇。

这个小镇位于浙江省,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西红花种球试种以来,已成功发展成中国西红花的主要产地,并被誉为“中国西红花之乡”。

在浙江建德的西红花种植独具特色,采用室外与室内栽培相结合的方式。

每年4至5月,西红花植株被挖掘后移植到智能化育花大棚内,以控制其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11月采收后,再将植株移回田地种植,这种循环种植方法显著提高了西红花的产量和品质。

西红花被视为当地的“致富花”。

为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三都镇推动土地流转,实施西红花与水稻轮作模式,并以大户种植为引领,推广机械耕作,提升单位面积收益。

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等措施,不断提高西红花的繁育技术,带领当地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些信息来源于中新网的报道,标题为“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在?(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第1张图片-拓城游

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

中新网杭州11月30日电(钱晨菲)忙碌采收西红花,抽取花丝做药材,这是属于“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浙江建德三都镇的11月。

“每年的11月,忙碌且幸福。

西红花被誉为‘植物黄金’,一年的采摘期只有半个月,这几天我们陆续把植株重新种回地里,等待来年的丰收。

”三都镇圣江村村民张建红告诉记者,今年的收成不错,他的基地共产干花丝100多公斤,按头期花来说,干花丝售价每公斤超3万元。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在?(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第2张图片-拓城游

张建红基地中的西红花。

钱晨菲 摄

不同于其他产地,浙江建德的西红花分为室外和室内栽种。

“每年的4-5月,我们把西红花植株从地里挖出来,移到智能化育花大棚内进行培育,11月完成采摘后再将其移到田里种植,这样的栽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控制西红花开花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提高西红花的产量和品质。

西红花又名藏红花,原产于伊朗,汉晋之际从印度、尼泊尔随着佛教的东渐传入西藏。

20世纪70年代,中国引进少许西红花种球开展试验,建德三都作为浙江试验点试种成功。

“我的父亲就是第一批试种西红花的花农,当时大家都没有种植经验,拿西红花种球当宝贝细心呵护,慢慢地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建德从事西红花种植的人也越来越多。

”张建红回忆,产业规模最大时当地有近六七百户村民种植西红花。

“中国西红花(藏红花)之乡”在?(中国“西红花之乡”:村里开出“致富花”)-第3张图片-拓城游

西红花。

钱晨菲 摄

西红花产业的兴旺,吸引了张建红这样的年轻人回流。

“我本来在外地工作,当时农村条件不好,并没有想回来。

”张建红说,2008年因父亲病故,家中西红花基地无人打理,他放弃了城市生活回到家乡。

其介绍,初期也曾遇到瓶颈。

“我刚接手的时候,土地出现了虫害,西红花都烂在了地里,仅当年就亏损了七八十万元。

调整了心态之后,我们与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取得联系,在农技专家的帮助下重新做起。

在张建红的努力下,其基地的西红花种植规模逐渐从刚开始的40多亩扩大至120亩。

为提高当地西红花品质,他还通过“企业+合作社”的方式,聚集社员100余户,与花农分享种植经验,统一收购鲜花丝进行烘干等,也带动了社员增收。

在三都镇,西红花也被寄望为“致富花”。

近年来,为释放西红花的“惠民”效应,当地加快土地流转,结合西红花—水稻轮作模式,以大户种植引领,机械耕作提升,提高西红花亩均收益,同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等,不断提升西红花繁育水平,逐渐走出一条共同富裕道路。

三都镇党委书记方睿介绍,如今全镇的西红花种植面积已有2100亩,年花丝产量2900公斤,年产值约4000余万元,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0%和浙江的70%,赢得“全国西红花在浙江,浙江西红花在建德”的美誉。

该产业也带动了当地2000余人就业,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成为三都镇农户致富增收的主要来源。

此外,当地还不断实施西红花“走出去”战略,通过人员、技术输出等,让西红花种植遍布上海、安徽、河南、贵州等地。

“小小的花朵背后是大大的产业,它让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房、开上了小轿车。

”望着被重新种入土里的植株,张建红满脸笑容,“明年,它们又将开出‘致富花’。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