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寓言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蚁报恩)

2025-02-20 19:14:22|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寓言成语

老马识途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

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于是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终于找到了路。

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挖掘地,终于得到了水。

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现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引导的作用。

常用来比喻富于经验堪为先导。

他们不被现实所局限,不被名利而蒙蔽的精神正值得我们学习,不是吗?南辕北辙魏王想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立刻)半路折回,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去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拜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驾着他的车往北面赶,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你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即使马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这几样越好,反而会离楚国越远罢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南辕北辙”这则成语的“辕”是车杠;“辙”是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

辕向南,辙向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离目标越来越远。

寓言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

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并引申出另一个成语“背道而驰”,意义和“南辕北辙”相同。

南辕北辙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

如果行动与目的相反,结果会离目标越来越远。

所以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做一件事情前先树立正确的目标。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七百里,高七八百千丈。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

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

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

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铲平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中能挑担子的几个,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但却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河曲有一个聪明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是太不聪明了。

凭你残余的岁月,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孤儿都不如。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何必愁挖不平呢?”河曲那个聪明的老头无言而对。

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寓言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神蚁报恩)-第1张图片-拓城游

故事:民间故事:神蚁报恩

据明清一些古籍记载,清朝时,扬州府东台县有一个叫孟生的人,天资聪慧,16岁便中了举人,众人皆称他是文曲星下凡。

可其后十年间,孟生屡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

这年又值大比之年,孟生早早赴京,借住在京郊广安门外报国寺中温书待考。


这天,孟生读罢书,坐在一棵树下小憩,不经意间看见一只黑蚂蚁误撞进了蜘蛛网,左冲右突无法脱身,孟生便伸手扯碎了蛛网,救了黑蚂蚁。

蚂蚁爬下树来,围着孟生绕了三圈才逶迤而去。


半个月后的一个晚上,孟生正在房中秉烛夜读,忽然一黑衣少年来访,说自己叫马义,久闯孟生大名。

孟生见马义长相俊美,而且谈吐不凡,顿生好感。

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闲聊之余,谈到即将举行的会试,孟生显得信心不足,说倘若今科再不能金榜题名,他就归隐乡里。

马义劝慰孟生,说凡人做官都是为了发财,不做也罢。

孟生正色道,自己入仕为官是为了造福天下苍生,倘若贪财,日后必遭天谴。

马义听后,沉思半晌说会助他。


临考前夕,马义带来一篇作好的文章,叮嘱孟生务必熟读。

第二天拿到考题后,孟生发现那文章与考题极为相似,一挥而就,头一个交卷出场。


发榜那天,孟生从头到尾看了几遍,都没自己的名字,急得团团转。

这时,马义来了,说孟生的卷子被主考官调了包,改成了自己侄儿的名字,被皇上钦点为状元。

孟生闻言心灰意冷,转身要走,马义拉住孟生说他有办法。

马义话音刚落,无数只蚂蚁从四面八方迅速向端门聚集,爬上金榜,啃掉了状元郎的名字,然后组成了孟生的姓名。


原来这马义乃修炼多年的蚁精,那日被孟生救下后,发愿要报恩。

孟生至此才恍然大悟,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蚂蚁啃咬金榜之事立刻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皇上觉得这是上天在警示自己有人科场舞弊,于是下旨彻查此事。

事情很快真相大白,作弊的主考官、状元郎被斩首,盂生被钦点为新科状元。

鬼大爷鬼故事。


数年后,孟生已成了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早把当年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抛到了脑后,卖官鬻爵,贪赃枉法,坏事做尽。

孟生手下的一位周姓巡抚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上奏折举报。

孟生一怒之下,派人杀了周巡抚。


虽说除掉了周巡抚,可追不回奏折还是难逃一死。

孟生忙在内室摆上香案,心中默念马义的名字,三声过后,马义果然出现。

孟生如抓到救命稻草,恳请马义速派蚁兵毁了奏折。

马义淡然道:“我现身之前已替你毁了此物。

”孟生一听,如释重负,连连拱手称谢。

马义冷冷道:“当年你救我一命,我围着你绕了三圈,便是允诺日后帮你三次,如今你我之间已两不相欠。

”说完便要告辞。

孟生令人摆酒为马义送行,马义一杯酒下肚后便离席而去。

孟生望着马义远去的背影,面露狞笑,原来他悄悄在酒中下了剧毒,既然马义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秘密,说什么也要除掉这个隐患。


第二天日上三竿,孟府下人还不见孟生起床,推开卧室门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只见床上爬满了蚂蚁,孟生全身皮肉早被蚂蚁啃食殆尽,只剩一副白森森的骨架。

转自鬼大爷故事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