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笔物理学豪华版游戏是一款巧妙结合物理定律的益智游戏,玩家需要通过操控一个苹果,让它接触黄色星星来过关。
游戏的核心玩法是利用"蜡笔"画出各种形状,如方块、石头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路径。
通过鼠标滚轮改变蜡笔颜色,右键使用橡皮擦,玩家的创造力是决定成功的关键。
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机关设计,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后续还有特殊道具等待解锁。
游戏设置了8个大陆,超过70个关卡,难度逐渐提升,每个关卡中都有作者精心设计的提示,鼓励玩家尝试自定义关卡。
工具栏上,左上角是蜡笔、移动工具和绳索,可以实现图案的旋转和链接;图钉、小球、星星、高级工具如轴、方向标记和导弹也各具功能。
蜡笔是最基础的画笔,移动工具可旋转图案,绳索与图钉配合可实现吊链和弹簧床的效果。
图钉可固定图形,方向标记则引导旋转,轴和导弹则是游戏中充满趣味的辅助工具。
普通版与豪华版相比,后者拥有更多关卡和功能,例如81关和7个岛屿,玩家可以随意移动小球,并且可以画出滑轮、绳子、桥等复杂元素,甚至包括火箭等高级设施,让游戏体验更为丰富和挑战性。
如果你想体验更为全面和创新的物理力学游戏,豪华版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扩展资料
《蜡笔物理学豪华版》终于制作完成,它是一款基于2D物理引擎的解谜游戏。
用手中蜡笔绘制出任意图形,它会奇迹般的变成实际物体,利用真实的物理原理将小球推到目标点即可过关。
解决谜题需要你运用带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来完成。
玩起来既魔幻又科学。
在E3的 PC Gaming发布会上,各种真实感的较量中,有一个复古的像素风游戏却意外地吸引眼球——号称“每个像素都能得到物理模拟”,它叫《Noita》,是一款Roguelite游戏
“Noita”的本意是芬兰语中的女巫,听起来像个崇尚魔法的游戏,但玩起来却很科学。
像是“爆炸会激起泥土和沙石,火焰会通过藤蔓四处蔓延”这种常见物理效果就不说了,这款游戏还把细小分子也玩到了极致。
在这里,一个个液体元素会因为加热而形成水蒸气并聚集到天花板上,之后还会随着时间冷凝变成雨水返回地面。
而这种细微而又真实特性,仅仅是游戏中水元素特性的一部分。
比如外媒RockPaper就在试玩报告中说到:
“有一次我用魔杖击中了桌上的一个药水瓶,随后瓶体裂开溢出了一些液体,上面依然显示这是一瓶油药水,但我将他点燃之后投向怪物却没有什么作用,开发商向我解释说,因为瓶子里只剩下几滴油。
《Noita》竟然会计算药水这样微小便携道具的溢出量。
”
由此可见《Noita》开发团队对细节的执着程度了。
作为一个女巫,你的攻击方式无非就是通过魔杖释放法术,但这里的法术似乎并没有多少魔幻的成分,魔杖中里面喷出的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当然,用魔杖直接瞄准敌人自然是最简单直接的攻击方式,但如果熟悉《Noita》的“生态系统”之后你会发现,各种元素之间交互产生的连锁反应才是这款游戏真正的精髓。
从最简单的先发射油液再发射火球,到喷水之后释放电流,再到用可燃性气体填充进整个洞穴来一发瞬间爆炸,元素组合的多样性可能超乎你的想象。
另外,作为一个Roguelite游戏,游玩过程中必然少不了很多看脸的因素。
拿到的魔杖中到底能射出什么东西自然是个未知数,就连魔法元素的抛物线也有着巨大的差异,用一句俗话“曾经顶风射十丈,如今顺风呲一鞋”来形容《Noita》魔杖的看脸程度可能是再合适不过了。
为此,以至于制作方已经暂时取消了随机魔杖中的变羊功能,据他们的话说:
“因为我们发现玩家总是意外地把自己变成羊。
”
《Noita》这款游戏的开发商“Nolla Games”的全部成员只有三人,这款游戏也是他们的第一款作品。
虽然听起来初出茅庐,但事实上这三个人加起来已经参与过150多部作品的开发了。
其中一位(Petri Purho)的代表作是《蜡笔物理学》,一位(Olli Harjola)的成名作是在Steam上好评如潮的《The Swapper》,还有一位(Arvi Teikari)开发过一个评价不错的像素风游戏《Environmental Station Alpha》。
如果对比这几个游戏就能看得出,这次他们的新作《Noita》更像是这三部作品的集大成者,也等于是把这三位开发者最拿手的东西汇聚在了这一部作品之中,
因此这款《Noita》的确是值得期待一下。
不过也许是受到今年E3展前发布会恶劣的制饼风气影响,这依然是一部没有公布发布日期的饼。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