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江南百景图 同乡会馆有什么用?(从聚“同乡情”到展“百行艺”——北京会馆文化的前世今生)

2025-02-07 08:15:47|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江南百景图 同乡会馆有什么用?

江南百景图同乡会馆相当于之前的驿站或客栈,是游戏中的一个功能性建筑。

玩家可以通过它开启新版本中的“组队建设桃花村”玩法。

这一玩法有七段不同的剧情供玩家探索。

从玩法名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适合与好友共同参与的建设活动,趣味性很高。

同乡会馆需要花费1万铜板和1000食物来建造,建造过程耗时24小时,建议使用擅长建造的角色。

玩家可以在同乡会馆中与好友或其他玩家组队,共同开启副本探险。

同乡会馆只有在特定时间段内才会开启活动入口,其余时间则关闭。

组队探险是重建桃花村活动的一部分,寻找沈万三宝藏。

三五好友组队,由队长使用地图碎片开启秘境探险。

建议如果有魏忠贤角色,可以考虑建设同乡会馆,因为这些建筑物能提供铜币收益。

同乡会馆是桃花村副本的入口,玩家可以在这里创建队伍或加入其他玩家队伍,所有队员集合后即可一同进入探险。

同乡会馆在到达20级后可以在应天府中建造。

在桃花村副本中探险可以获得火腿奖励,火腿可以用来换取稀有建筑。

拓展资料

江南百景图是一款充满江南韵味的模拟经营手游,游戏画面优美,富有诗意。

玩家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新颖的比赛,运用智慧和商人天赋,在繁华的江南都市中打造自己的城市。

复古风格与创新玩法相结合,为玩家带来沉浸式的体验。

江南百景图 同乡会馆有什么用?(从聚“同乡情”到展“百行艺”——北京会馆文化的前世今生)-第1张图片-拓城游

从聚“同乡情”到展“百行艺”——北京会馆文化的前世今生

光明日报记者 董城 杨旗 光明日报通讯员 许晓彤

2024年1月5日晚,北京湖广会馆,随着京剧《湖光洄梦》在此开台,这座有着“京城第一会馆”美誉的古建筑,历经一年半修缮终于焕新启幕。

当天,“新颜启幕”“芳华盛放”“经典永曜”三个篇章以沉浸式演出形式亮相,尽显国粹艺术的非凡魅力。

很多老戏迷由衷感慨:“老湖广,这回真活了!”

在北京,像湖广会馆一样的老会馆星罗棋布。

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北京市推出文艺院团演出进会馆等一系列政策,聚焦打造会馆演艺新空间,一批历经风华的老会馆经过修缮提升,正在重获新生。

守护老会馆

据了解,北京的会馆在明永乐年间初见雏形。

朱棣迁都北京后,会馆成为同乡官绅们的社交场所,此时的会馆以士人会馆居多。

在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为解决科举考试期间贫寒举子入京住宿问题,会馆在北京开始大量出现。

清光绪三十一年,清廷废除科举考试,会馆接待举子的功能从此消失。

由于会馆是按籍贯建立的,所以其同乡会所功能得以保留。

江南百景图 同乡会馆有什么用?(从聚“同乡情”到展“百行艺”——北京会馆文化的前世今生)-第2张图片-拓城游

京剧《贵妃醉酒》选段在颜料会馆上演。

资料照片

始建于1807年的北京湖广会馆坐落在北京虎坊桥西南,最初为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府邸。

嘉庆十二年捐为会馆,为湖南、湖北两省人士在京联络乡谊的同乡会馆,后逐渐形成集会馆文化、戏曲文化、士人文化于一体的显著特色。

梅兰芳、陈德霖、田桂凤等京剧名家都曾在这里登台表演。

始于晚清的“庚扬集”,是社会名流、名角票友在湖广会馆设立的票社雅号,名扬全国,赓续至今。

作为同乡或同业人士在京城组建的“联络机构”,各种样态的老会馆大都将“敦亲睦之谊,叙桑梓之乐”作为开办初衷,倡导“敦厚仁恕、保全信义”。

据不完全统计,全北京会馆最多时有300余处。

其中,建于明代的有33处,最早的南昌会馆建于明永乐年间;建于清代的有341处;建于民国初年的有17处,建得最晚的为1936年兴建的湖北大冶会馆。

一段时间以来,曾以“汇四方人群、聚百行技艺、融同乡情谊”著称的老会馆在时代的变迁中渐渐失去了繁华。

比如,坐落在前门东草场二条2号、拥有150多年历史的韶州会馆就曾一度沦为大杂院。

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一批老会馆得以重获新生。

北京市东城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好老会馆,有关部门在修缮中始终坚持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原布局的文物保护原则。

尽量少更换原构件的材料,部分糟朽的木构件,采取挖补、橔接等手段尽可能多地保存原构件。

更新的瓦石材料,在质地、色调方面都尽量与原来相同。

正房的梁架彩绘,采取清洗表面污渍的方法,保持其原有的表面色彩和装饰图案纹样。

对遗存构件采取清洗、修补的方法恢复其原有面貌。

江南百景图 同乡会馆有什么用?(从聚“同乡情”到展“百行艺”——北京会馆文化的前世今生)-第3张图片-拓城游

评书名家连丽如在湖广会馆表演评书《列国》。

资料照片

2022年3月,湖广会馆启动整体焕新工程,修缮过程中,特别注重保持文物建筑历史风貌的延续性,保证文物建筑历史的真实性、完整性,强调“修旧如旧”。

走到前门草厂三条与西打磨厂街交会处,一座古朴的灰色小楼——临汾会馆映入眼帘。

临汾会馆始建于明代,距今逾400年,由山西临汾五行商人共建,整座院落为三进四合院,山西民居特色十足。

在清退30多户居民后,有着400年历史、曾沦为大杂院的临汾会馆重获新生,成为“北京会馆文化陈列馆”。

如今走进临汾会馆,仍能看到多处历史遗迹。

第一进院落门楣上是“紫气东来”木匾。

第二进院落的中殿屋顶,发黑的梁、柁也是旧构件,其上的“金龙和玺”彩绘和金蓝两色的双龙戏珠图案依稀可辨。

中殿还有一组镇馆之宝,是留在东西山墙上的清乾隆、光绪年间的四块石碑,石碑虽已发黑,但上面的文字仍清晰可见,是研究会馆文化的珍贵史料。

只为此间常有戏

随着湖广会馆的重新开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评书代表性传承人连丽如带领评书团队率先入驻,在此开启宣南书馆第799场演出。

借助文艺演出重新焕发活力的不止湖广会馆。

从北京西城南新华街拐进前门西河沿街,继续前行不到500米,路右侧就能看到两只威武的石狮子镇守着一座老楼。

这里便是有着“中国戏楼活化石”之称的正乙祠戏楼。

“八千觞秋月春风尽消磨蝴蝶梦中琵琶弦上,百五副金樽檀板都付与桃花扇底燕子灯前”,戏楼舞台台柱上的一副对联,暗含着《蝴蝶梦》《琵琶记》《桃花扇》《燕子笺》等昆曲名剧。

2022年4月,按照历史原貌全面修复的正乙祠戏楼重张开业,600多岁的昆曲与350多岁的史上第一座整体木结构室内剧场在正乙祠“正式合体”,一系列小而美的剧目轮番登场。

2024年伊始,昆剧《牡丹亭》在正乙祠戏楼上演。

不同以往,该剧同时在网上推出直播,首次用“实时多视角”的方式呈现,深度揭秘《牡丹亭》演出的台前幕后。

该直播同时启用三个直播页面,观众可以在舞台、专家演员点评和后台三个界面自由切换,选择自己喜欢的视角,获赞无数。

“未来,正乙祠戏楼将继续以戏曲为根和魂,丰富和拓展文旅融合新业态,把戏楼的历史底蕴、戏曲文化和胡同文化、老北京舌尖上的文化等有机结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北方昆曲剧院党总支书记孙明磊说。

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继东看来,会馆是空间,文化是灵魂。

老会馆活了,会馆所在地丰富多样的非遗民俗文化也就有了“落脚处”。

沿着三里河河道一路向东,步入青云胡同,高大粗壮的槐树旁,被朱红色的窗棂点缀着的古建筑就是颜料会馆。

这座古建筑虽然有400年历史,但仍焕发着蓬勃朝气。

修葺一新的悬山式木结构让人眼前一亮,建筑从上到下都漆着朱红色,这是颜料会馆的戏楼。

颜料会馆修缮后,戏台原貌重现,各种戏剧纷纷上演,400多年前山西颜料、桐油商人相聚听戏的场景又回来了。

开业伊始,河北梆子《花雅运河》《芦花荡》在颜料会馆精彩上演,让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老会馆得以穿越历史的尘埃,再现昔日芳华。

参与演出的北京演艺集团的演职人员告诉记者,在颜料会馆演出,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大家走进老建筑,都心存敬畏,觉得在这里实现古与今、花与雅的碰撞十分难得。

不断擦亮金名片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以戏立本的同时,京城老会馆也在努力寻求着新变化。

比如正乙祠,重新开业以来,在传统演出之余还进行了昆曲直播、古琴演出、传统文化雅集等有益的新探索。

2023年12月,“2024全球青年企业家新年之夜”在正乙祠戏楼举办。

百年前,浙商在这里共话同乡情谊;百年后,青年才俊于此探讨企业家精神。

同样的会馆,不一样的聚会。

从昔日游子聚会的场所到如今各地特色文化的展示平台,从曾经颓败破旧无人问津到如今修葺一新挂牌开门再迎客,会馆之变折射出时代的发展变化。

一方古韵戏台,一张雅致方桌。

在极致典雅的颜料会馆,观众正沉浸在老“茶馆”的故事里。

凭借“融戏于景、戏景相融”的新型演出形式,曲剧《茶馆》为观众带来独特的沉浸式体验。

这里没有观众,只有来茶馆喝茶的“顾客”,“顾客”身临其境感受清末民间的曲折故事,感受鲜活的人间百态。

知会馆,恋国粹。

最近,颜料会馆将国粹与研学相结合,推出会馆研学文旅项目。

观众既可以走进京剧的世界,近距离欣赏京剧服饰的精致工艺和独特设计,还能亲手绘制精美的京剧脸谱。

颜料会馆不再仅仅是戏楼,更是一个集剧场、书店、茶室、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场所。

走入揭牌不久的韶州会馆,一缕茶香沁人心脾。

循着茶香走进会馆厢房,曾被茶圣陆羽赞美“其味极佳”的韶关茶,在优雅的兰花映衬下更显清香。

曲江柴烧、乳源瑶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陈列四周,向人们展示着韶关特色文化。

北京市东城区专门推出焕发会馆文化活力伙伴计划,与广东省韶关市、湖北省黄冈市、广东省梅州市、安徽省池州市、福建省龙岩市签订合作意向书,为会馆引入各地的非遗民俗、戏剧演出,原生态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

《光明日报》(2024年01月31日 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