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伊万"所指的,是16世纪俄罗斯沙皇伊万四世。
其在位期间,因暴虐成性,滥杀无辜,被世人冠以"恐怖伊万"之称。
此绰号多带有贬义,然而,这一称谓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转变为褒义。
例如,智利足球明星萨莫拉诺,以其球场上的凶猛著称,被世人冠以"恐怖伊万"的美誉,以此赞扬其比赛中的勇猛与影响力。
在萨莫拉诺的身上,"疯狂的伊万"不再单纯代表暴虐,而成为了勇气与力量的象征。
在历史上,"疯狂的伊万"不仅是对伊万四世暴行的指责,也成为了对其他暴君的暗喻。
它提醒人们,权力的滥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从而警示社会警惕权力的不当使用。
同时,"疯狂的伊万"亦在现代文化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标签,被用于形容那些在特定领域表现极端、充满力量与影响力的人物。
然而,在不同的语境中,"疯狂的伊万"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从历史上的恐怖统治者到现代体育界的英雄,这一称谓跨越了时空,成为了对不同人物的描述。
在萨莫拉诺的例子中,"疯狂的伊万"不再代表暴行,而是一种对勇气与力量的赞美。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也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不同理解和赞扬方式。
总之,"疯狂的伊万"这一称谓,虽然其原始含义指向了历史上的暴君,但在不同背景下,其含义可以延伸为对具有强大影响力人物的赞美。
它提醒我们,即使在赞扬英雄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行为的后果,以及权力的正确使用。
"疯狂的伊万",在不同的语境下,以不同的面貌出现,成为了一个跨越历史与文化界限的概念。
兵工科技(微信:兵工科技)
“疯狂伊万”亦称“苏联大回转”,是苏联潜艇在冷战时期经常使用的一种撞击战术,是特指苏联潜艇为防止敌方潜艇的抵近侦察活动,在正常的航行和固定的航速下,突然急速且剧烈地改变航向(转弯),以探察自身是否已被敌国潜艇所跟踪,如有则采取直接碰撞的方式震慑逼退对手。
图注:苏联海军潜艇“疯狂伊万”战术示意图
“疯狂伊万”战术的实践应用
美国潜艇跟盯时因遭遇苏联潜艇的“疯狂伊万”而导致相撞,这并非是理论推测,而是确实发生过。
图注:碰撞后沉没中的K-219潜艇
1970年6月20日,美国攻击型核潜艇“鲟鱼”级“南欧鲭鱼”号(SSN-639)进入巴伦支海苏联海域进行情报搜集任务,它盯上了苏联巡航导弹核潜艇“回声-II”级的K-108号。
美苏两国潜艇的距离逐渐缩短,就在苏K-108号艇一次剧烈地改变动作时,突然从美“南欧鲭鱼”号艇的声呐显示屏上消失了。
正当美“南欧鲭鱼”号艇长无所适从之际,苏K-108号艇突然出现在舷侧,“南欧鲭鱼”号艇根本来不及做规避动作,其帆罩就与K-108号艇腹部发生了剧烈相撞,艇上的休更人员直接从铺位上飞出,艇内的罐头、餐具也四处乱飞,不少艇员被碰伤,潜艇指挥塔围壳也严重受损。
图注:“南欧鲭鱼”号被撞击后,餐厅内一片狼藉
图注:美国攻击型核潜艇“鲟鱼”级“南欧鲭鱼”号(SSN-639)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疯狂伊万”战术,并且在实践中继续加以应用。
1992年2月11日,执行监视、侦察任务的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巴吞鲁日”号(SSN-689),在俄罗斯科拉半岛军港入口处跟踪到一艘北方舰队的“塞拉-Ⅰ”级核潜艇。
由于俄K-276号艇装备了先进的水声探测系统,航行噪音较低,尽管美国“洛杉矶”级核潜艇以静音性能卓越而著称,但是还是被俄K-276号艇发现。
在觉察到美国核潜艇的存在后,俄K-276号艇立即以一个标准的“疯狂伊万”动作摆舵回转180°,向美“巴吞鲁日”号艇迎头撞去。
俄核潜艇的指挥台围壳撞上了美核潜艇的艇身,两者都伤得不轻。
图注:K279在1986年与美国潜舰碰撞受损的照片
两败俱伤的战术
事实上,苏联潜艇的“疯狂伊万”战术,不仅给敌方潜艇安全造成了很大危险,而且对自身安全也有诸多不利,有时也会面临很大风险。
苏联潜艇以急转方式运动,不仅高速推进移动会产生巨大噪音,急转航行也可能因气穴现象产生巨大噪音,如此动作使潜艇本身的行动位置曝光,附近使用被动声呐听探的敌方潜艇也可从噪音产生处获知其准确方位,所以采取“疯狂伊万”对自身也很不利。
更多精彩内容,请收藏兵工科技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