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正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

2025-03-22 11:08:37网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文章清新自然。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意思是像那刚出清水的芙蓉花,质朴明媚,毫无雕琢装饰。

喻指文学作品要像芙蓉出水那样自然清新。

赞美了韦太守的文章自然清新,也表达了李白自己对诗歌的见解,主张纯美自然,反对装饰雕琢。

李白自己的作品也正是如此,后人经常引用这两句评价李白的作品。

现在人们还给这句诗赋予了另外一层含义。

它也可以指的是人的内在美。

就像芙蓉一样,人也应该保持自己最原始、最本真的状态,不需要过多修饰或伪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真正的美丽和纯洁,才能让我们的生命在纯净中绽放。

出处:

《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自传体长诗,是李白集中最长的一首诗。

此诗作于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被赦免后滞留江夏时,诗人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其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两句流传甚广,可看成李白诗风的写照。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1张图片-拓城游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

视频介绍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自于唐代诗人李白的《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意思是像刚出清水的芙蓉花一样,质朴纯洁,丝毫没有雕琢过的痕迹,通常它被用来指文学作品的自然清新。

原诗中的李白就是以它来赞美韦太守文章的自然清新,同时也是李白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和主张。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2张图片-拓城游

虽然说李白的诗,有的豪迈奔放,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的质朴简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通俗如同口语,如“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但都统一在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清新美中。

本文就让我们通过李白的《山中问答》,来具体看看古典诗歌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魅力。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3张图片-拓城游

《山中问答》是李白创作的一首古绝句。

所谓古绝句,即唐以前的绝句诗,格律比较自由。

在这首诗中,李白主要以一种独特的问答形式,抒发了自己隐居生活的悠然情趣。

除了问答外,它还有叙述、描绘、议论的形式。

按理说要在短短二十八字中包含所有形式不是一件易事,但李白却做到了,并且还行云流水,流畅自然,也就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4张图片-拓城游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前两句“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即有人问我为什么要隐居在碧山?我微微笑不作答,心境自在悠闲。

这里的“碧山”,也就是“白兆山”,在今天的湖北省安陆市内。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始,李白隐居白兆山桃花岩将近十年。

显然这里李白的一个“问”起得突兀,但更引人注意的却是“答”的迷离。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5张图片-拓城游

为什么李白要“笑而不答”呢?根据这首诗的另一个题目《山中答俗人》,我们可以得知问李白的人是“俗人”。

既然是俗人,李白为什么要隐居,就大可不必回答。

当然,不是看不起俗人,而是想要和俗人说清楚隐居的原因,且能让俗人明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要说出来的,理解的人自然理解。

而李白隐居的原因,结合他后来的事迹看,无外乎是为了营造一种声誉,好得到某些人的推荐,从而能够顺利地进入仕途。

也就是说,李白隐居不是避世,而是有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在等待那个请他出山的人。

当然,李白也是喜欢隐居这种悠闲的生活状态的,不然也不会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了。

所以尽管起得突兀,答得迷离,却流畅自然。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6张图片-拓城游

然后,我们再来看诗的后两句“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即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又岂是人间能够相比。

显然这两句诗是对李白隐居之地景色的描写,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未尝不是对俗人所问“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桃花流水”、“别有天地”,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那个世外桃源。

我们说世外桃源,它的景色之美自然不用说,更多的则是这里的安宁祥和,隐居其中的自由,这正是李白所向往的。

至于“非人间”,李白并没有在这里说明人间怎样?但我们结合历史史实,就可以知道当时现实的黑暗,即便踏入了仕途,也会身不由己,还会担心遭遇贬谪。

因此李白为什么要“栖碧山”就很好理解了。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赞美的是什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指的是哪一种诗?看完这首你就明白了)-第7张图片-拓城游

综观李白的这首诗,无疑很朴素,通篇都是口语,却集问、答,叙述、描绘、议论为一体,浑然天成,为我们表现出了李白隐居生活的悠然情趣。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的自然清新,它的绝美意境,它的深邃意蕴,无不向我们展示出了这首诗的魅力。

虽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却令人赞叹。

当然,如本文标题所说的这类诗有很多,你喜欢哪一句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于原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本站所有应用均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湘ICP备1900056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