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逆水寒何人最知音任务怎么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2024-03-15 22:07:05|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逆水寒何人最知音任务怎么做?

汴京虹桥谨言童子(头上有枫叶标)接任务,任务显示要找最通音律的人。

到杭州地图湖心岛亭子里骆集益,

把技能栏里的望气拖出来右键使用,然后对骆集益按1,然后点骆集益完成任务即可即可完成。

逆水寒手游是温瑞安正版授权,由杭州网易雷火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发的一款拥有宏大开放世界的武侠题材MMORPG手游。

该作于2022年5月17日正式开启预约,预约实机视频首曝后,引起业界画质内卷及全网热议,于微博、B站等各平台登上热搜,首日预约量即超过110万人次,登顶TAPTAP手游预约榜第一。

逆水寒何人最知音任务怎么做?(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第1张图片-拓城游

文天祥的知音

视频介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读书时,看课后注释,零丁洋,在广东珠江口外,但没有惶恐滩的注释。

想当然地以为距离零丁洋不远,不料却在数千里外的江西万安。

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所败,妻子儿女也被俘,他经惶恐滩撤到福建。

1278年底,文天祥率军在广东五坡岭与元军激战,兵败被俘,囚禁船上。

经过零丁洋时,作此诗。

诗中虽然似有“惶恐”“零丁”之意,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为国而死,是根本志向。

文天祥被押解至崖山,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以此诗明志。

文天祥,南宋吉州庐陵人氏,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

少年时,天祥曾在相邻的万安县固山,即今万安横塘镇生活。

其间,见学宫中所祀乡贤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画像,谥号都为“忠”,立志成为其中一员。

虽未见记载,但另一曾常居江西的爱国将领对文天祥的影响应是无疑的,他就是辛弃疾。

辛弃疾同样谥号为“忠”,称“忠敏”。

历史学家白寿彝这样评价:“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然而,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辛弃疾的人品功业词作,对于生长江西、又在江西抗元的文天祥,影响自不待言。

公元1175年,辛弃疾过惶恐滩,停舟万安境内造口小镇,“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汉唐盛世的长安已是金国城市,无数大美河山沦陷异族之手,却恢复无望,只有以泪水和江水寄托故国之思,表达心中之痛了。

103载之后,文天祥被元军自广东押解至大都,路经万安惶恐滩。

“青天曲折水天平,不是南征是北征。

举世更无巡远死,当年谁道甫申生。

遥知岭外相思处,不见滩头惶恐声。

传语故园猿鹤好,梦回江路月风清。

”这首《过万安》仿佛《过零丁洋》的姊妹篇。

过零丁洋时,思故乡赣江的惶恐滩,过惶恐滩,又思念岭外自己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离故园近在咫尺,却自知此生不能再见,只有梦回了。

文天祥在万安,除了惜别惶恐滩,还带走了自己的好友张千载。

李贽《续焚书》中专有《张千载》一文:“庐陵张千载,字毅甫,别号一鹗,文山之友也。

文山贵时,屡辟不出。

及文山自广败还,至吉州城下,千载潜出相见,曰:丞相往燕,千载亦往。

往即寓文山囚所近侧,三年供送饮食无缺。

又密造一椟,文山受命日,即藏其首,访知夫人欧阳氏在俘虏中,使火其尸,然后拾骨置囊,舁椟南归,付其家安葬。

是日,文山之子梦其父怒曰:绳钜未断!其子惊觉,遽启视之,果有绳束其发。

李卓吾既书其事,遂为之赞曰:不食其禄,肯受其缚!一绳未断,如锥刺腹。

生当指冠,死当怒目。

张氏何人,置囊舁椟。

生死交情,千载一鹗!”李贽首倡“童心说”,不拘礼法,弘扬“最终一念之本心”,以如炬之目照历史、别识见。

其之所以为张千载立传,详述其事迹,乃颂扬张千载未被世俗荣华侵蚀的少年友情及人之本性。

文天祥20岁时高中状元,张千载数试不第。

天祥状元宰相,贵极一时,请千载出来做官,都被婉拒。

而兵败被俘,生死须臾,从人全散之时,张千载却变卖家财,随文天祥到大都,在囚室附近居住,照顾在狱中的文天祥饮食起居,并把文天祥狱中诗文带出流布。

有文章说,张千载仆人一样照顾文天祥,其实是误解张千载,也误解文天祥了。

文天祥权势在手时,张千载都没有把他当主子,文天祥也从没这样想过,何况落难于狱,随时可能就义之际?他们的关系,始终保持童年友谊的纯洁,也就是卓吾先生心心念念的“童心”。

而李贽之论文天祥,同样依“最初一念之本心”的思路,“不食其禄,肯受其缚!一绳未断,如锥刺腹”“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本心在宋,未有一丝归顺元朝,虽死,毫发犹不肯为敌所缚。

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范式张劭鸡黍生死交等流传千古的友谊往事,都不及文天祥张千载的友谊,不仅饱含民族大义,而且富于哲学基础,共同实践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