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江陵一日还”中“江陵”,即现在的荆州。
视频介绍
来源:中国青年报
湖北荆州。
视觉中国供图
三国时期,刘备借荆州、周瑜夺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故事,可以说家喻户晓;李白的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江陵”,指的也是今天的荆州。
而历史上的荆州进入辉煌时期,不是在三国,也不是在盛唐,而是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
楚国在荆州建都400多年
荆州的名称古已有之,夏初,大禹设立九州,长江中游是荆州。
同时,在先秦许多史籍中,如《左传》《国语》《战国策》等,荆、楚往往通用,楚国又叫荆国;今天,楚文化也可以称为荆楚文化。
许慎《说文解字》里对荆和楚有解释:“楚,丛木,一名荆也。
”也就是说,荆、楚本为植物名,同物异名,指一种柔韧性较好的丛生的木本植物。
大禹分九州的时候,可能就是因为荆州这一带多“荆”,于是把这里称荆州。
荆州的范围很大,“荆”最多的地方,名叫荆山。
不要小看这座荆山,它是荆楚文化的发源地,被荆楚先民看作楚国的圣山。
《史记·楚世家》记载:“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这段话里提到楚国先王“熊绎”开辟荆山的事,反映的是楚国先民的艰苦创业。
楚国最早的先祖鬻熊,是黄帝的后裔,很有智谋,曾与周文王有密切来往,颇受器重。
周朝建立,分封诸侯,鬻熊的曾孙熊绎被封为子爵,称为楚子,这就是早期的楚子国,也叫楚国、荆国。
春秋战国时期,有“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有“战国七雄”——秦、齐、楚、赵、燕、韩、魏。
五霸和七雄里都有楚,而且楚国是长江流域唯一的一个大诸侯国。
据文献记载,楚国从被封国到被秦所灭,先后存在800多年,并形成了足以和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相媲美的代表长江流域的楚文化。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楚国的都城多达六七处,而建都时间最长、历史影响最大的正是今天荆州所在地——郢都(今荆州市荆州区的纪南城)。
楚国在这里建都长达400多年,五霸和七雄时候的都城,都在这里。
古代帝王非常重视都城选址,为什么楚国国君偏爱荆州,这跟荆州丰饶的资源环境有关:荆山一带山林茂密,有大量的山珍鸟兽,带来丰富资源;这里还曾发生过和氏璧的故事,说明荆山产美玉;长江和云梦泽,则提供了丰富的水产资源;丰沛的水源也为发展早期农业奠定基础,使这里成为长江流域的鱼米之乡……
到了楚文王元年(亦说在楚武王在位时),公元前689年,楚国决定把都城从丹阳迁到紧邻荆山的郢。
此后,楚国在郢立都长达400多年(公元前689-公元前278年),使荆州城市发展进入第一个高峰期。
“名列前茅”的纪南城,面积与北京故宫相当
作为郢都的荆州,是当时南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的中心,既发生过不少荡气回肠的争霸故事,也曾演绎过无数耐人寻味的历史典故。
比如,一鸣惊人、问鼎中原,都是楚庄王在位时发生的故事,而名列前茅最初的来历,竟跟楚国特产——再普通不过的“茅草”有关。
名列前茅的“茅”,俗称茅草、白茅,就是古书上说的苞茅、茅蕝、菁茅,在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有生长,特别盛产于荆山山麓。
楚国立国后,给周天子上贡的贡品就有这种茅草,被用来做酒祭祀:将酒曲和煮熟的粟米搅在一起,发酵成酒后,用茅草过滤掉酒糟。
所以,茅草被尊为灵茅,很神圣。
楚国的茅草还在军事上有重要用途。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孙叔敖在楚国实行军事改革,其中一项“前茅虑无”。
意思是,行军时专门派出侦察人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如果遇到敌情,他们就举起茅草,向中军和后军发出警报。
这支先头部队就是“前茅”,职责就是“虑无”,侦查前方有无敌情。
后来,本来用于楚军传递军情的茅草,逐渐演变为“名列前茅”,指名次排在前面。
但无论茅草多么珍贵,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楚国和郢都的经济在当时并不十分发达,楚国生产力远不及中原诸国,只能进贡低级的土特产。
而随着楚国的强大,这种情形也随之改变。
春秋的楚庄王一鸣惊人,甚至问鼎中原,到了战国,楚国日益强大。
有数据表明,在楚国800多年历史上,共兼并60多个诸侯国,扩张土地达五千里,包括长江中下游的几乎所有地区,占据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成为战国时期地盘最大的诸侯国。
郢都也获得空前的发展,桓谭《新论·遣非》记载:“楚之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新而暮衣蔽。
”郢都的街道上车毂碰车毂,人挤人;市场里交通经常阻塞,早上穿着新衣出门,晚上衣服就挤破了。
当然这个描述有些夸张,但很多史料显示,当时,楚国的郢都、魏国的大梁、秦国的咸阳等,都是繁华的大都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考古学家对郢都纪南城进行考古发掘。
根据实测,纪南城的宫殿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这和北京故宫的占地面积相当。
据推测,盛时郢都人口可能在30万左右。
那时候,长江上游的成都,下游的扬州、苏州,城市虽有所发展,但与荆州相比,都相对逊色。
我们崇拜凤鸟,我们写浪漫主义的诗
就像长江水有涨有落,城市的发展也有高潮低潮。
随着楚国的强大,楚国先君留下来的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逐渐懈怠;楚国君主盲目自大,政治逐渐腐败。
像屈原这样的忠贞之士受到排挤,像百里奚、伍子胥这样的政治、军事人才得不到重用,大量外流。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郢都,楚襄王外逃,暂时躲过一劫;50多年后,公元前223年,秦国再派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破楚都寿春,最终灭了楚国。
楚国在长江流域存在了800多年,楚国文化并不会随着楚国的灭亡而消失。
特别是在以郢都为中心的历史时期,智慧的楚国人一方面吸收先进的中原文化,另一方面也借助长江中下游独特的资源优势,创造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荆楚文化。
一种是凤文化。
上世纪80年代,荆州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虎座凤架鼓,现藏湖北省博物馆。
彩绘的凤鸟昂首挺立,似乎在引颈长鸣;双凤的长足踏在虎背之上,作为百兽之王的猛虎驯服地蜷卧;鼓面悬挂在两只凤凰鸟的颈部,造型别致,设计精美,体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北方黄河流域崇拜龙,中华民族被称为“龙的传人”。
而凤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很大,常说“龙凤呈祥”“龙飞凤舞”。
这件文物就鲜明地表达了荆楚文化凤崇拜的传统,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楚国的郢都,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强烈和稳固的凤鸟崇拜。
另一种是以《楚辞》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化。
屈原是楚国秭归人,长期在郢都做官,并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到了晚年,屈原在政治上受到排挤,被贬出郢都,在听到郢都被秦军攻占后,投汨罗江而死。
被贬期间,他怀着对楚国命运的深刻忧患意识,创作了《离骚》《天问》等文学作品,经后人继承和加工,形成《楚辞》。
这和产生于黄河流域、具有显著现实主义特征的《诗经》,形成鲜明对比。
《楚辞》与《诗经》,一南一北、一现实一浪漫,如同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极大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创业故事,一鸣惊人、名列前茅的拼搏精神,凤鸟崇拜的吉祥文化,《楚辞》展现的浪漫情怀,都从荆州古城生发出来、传播开去,最终不但沉淀为荆楚文化的精华,而且成为长江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熠熠生辉。
(
程遂营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