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正文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哪个朝代的典故 杜牧《泊秦淮》诗词鉴赏)

2024-03-19 09:33:02网友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泊秦淮》作者:杜牧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泊秦淮全诗泊秦淮全诗《泊秦淮》作者:杜牧原文: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1、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2、烟:烟雾。

3、泊:停泊。

4、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5、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诗意: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泊秦淮》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载于《全唐诗》卷五百二十三。

下面是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其钧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溶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首句中的月、水,和第二句的夜泊秦淮是相关联的,所以读完第一句,再读夜泊秦淮近酒家,就显得很自然。

但如果就诗人的活动来讲,该是先有夜泊秦淮,方能见到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景色,不过要真的掉过来一读,反而会觉得平板无味了。

诗中这种写法的好处是:首先它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这是很符合艺术表现的要求的。

其次,一、二句这么处理,就很像一幅画的画面和题字的关系。

平常人们欣赏一幅画,往往是先注目于那精彩的画面(这就犹如烟笼寒水月笼沙),然后再去看那边角的题字(这便是夜泊秦淮)。

所以诗人这样写也是颇合人们艺术欣赏的习惯。

夜泊秦淮近酒家,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这句诗内里的逻辑关系是很强的。

由于夜泊秦淮才近酒家。

然而,前四个字又为上一句的景色点出时间、地点,使之更具有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后三个字又为下文打开了道路,由于近酒家,才引出商女、亡国恨和后庭花,也由此才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因此,从诗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来看,这近酒家三个字,就像启动了闸门,那江河之水便汩汩而出,滔滔不绝。

这七个字承上启下,网络全篇,诗人构思的细密、精巧,于此可见。

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她们唱什么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定,可见诗说商女不知亡国恨,乃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那座中的欣赏者封建贵族、官僚、豪绅。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这靡靡之音,早已使陈朝寿终正寝了。

可是,如今又有人在这衰世之年,不以国事为怀,反用这种亡国之音来寻欢作乐,这不禁使诗人产生历史又将重演的隐忧。

隔江二字,承上亡国恨故事而来,指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而陈后主依然沉湎声色。

犹唱二字,微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串成一线,意味深长。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于婉曲轻利的风调之中,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堪称绝唱。

这两句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润物细无声全诗润物细无声全诗《春夜喜雨》作者:杜甫原文: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1、知:明白,知道。

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2、乃:就。

发生:萌发生长。

3、潜(qin):暗暗地,悄悄地。

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5、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6、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7、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8、花重(zh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

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

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

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诗意: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赏析: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在生活里,好常常被用来赞美那些做好事的人。

如今用好赞美雨,已经会唤起关于做好事的人的联想。

接下去,就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它的确很好。

颔联写雨的发生,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其中潜、润、细等字生动地写出了雨好的特点。

雨之所以好,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雨地滋润万物的。

然而也有例外。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受到冷空气影响由雨变成雪。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这时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雨这样好,就希望它下多下够,下个通宵。

倘若只下一会儿,就云散天晴,那润物就不很彻底。

诗人抓住这一点,写了颈联。

在不太阴沉的夜间,小路比田野容易看得见,江面也比岸上容易辨得清。

如今放眼四望,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只有船上的灯火是明的。

此外,连江面也看不见,小路也辨不清,天空里全是黑沉沉的云,地上也像云一样黑。

看起来这雨准会下到天亮。

这两句写出了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

尾联是想象中的情景,紧扣题中的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象。

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

诗人说:等到明天清早去看看吧,整个锦官城(成都)杂花生树,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充分说明诗人体物细腻。

浦起龙说:写雨切夜易,切春难。

这首春夜喜雨诗,不仅切夜、切春,而且写出了典型春雨的、也就是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的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

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们的好雨。

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浦起龙《读杜心解》)。

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下起来了,于是一上来就满心欢喜地叫好。

第二联所写,是诗人听出来的。

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那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喜得睡不着觉。

由于那雨润物细无声,听不真切,生怕它停止了,所以出门去看。

第三联所写,是诗人看见的。

看见雨意正浓,就情不自禁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

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十分生动。

中唐诗人李约有一首《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和那些朱门里看歌舞的人相比,杜甫对春雨润物的喜悦之情自然也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

采菊东篱下全诗采菊东篱下全诗《饮酒》作者:陶渊明原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注释:1、结庐在人境:构筑房舍。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2、问君二句:设为问答之辞,意谓思想远离尘世,虽处喧嚣之境也如同住在偏僻之地。

君:陶渊明自谓。

3、尔:如此、这样。

4、山气:二句:意谓傍晚山色秀丽,飞鸟结伴而还。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5、此中二句:意谓此中含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如何用语言表达。

6、见:通常读作xin,但有时也被人读作jin.(学术界仍无确切定论,但大部分学者认为xin更好,仿佛南山出现在眼前。

如:风吹草低见牛羊)7、悠然:自得的样子。

南山:指庐山。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8、日夕:傍晚9、相与:相伴10、欲辨已忘言: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辨,辨识。

11、无车马喧: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指没有世俗的交往。

12、心远:心远远地超脱世俗。

13、佳:美好。

14、山气:指山景。

15、真意:指人生的真正意义。

16、言:名词作动词,用言语表达。

诗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路,然而没有烦神去应酬车马的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篱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归远山的怀抱。

南山仰止啊,这里有人生的真义,已经无需多言。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

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

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村居全诗。

商女不知亡国恨全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哪个朝代的典故 杜牧《泊秦淮》诗词鉴赏)-第1张图片-拓城游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哪个朝代的典故 杜牧《泊秦淮》诗词鉴赏

视频介绍

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很有名,诗中有一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句用的是哪个朝代的典故呢?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用的是哪个朝代的典故

正确答案:南朝。

解析:这首诗是杜牧写的《泊秦淮》,描写的是唐朝末期首都金陵的腐朽,荒淫。

但其中的商女所唱的《后庭花》说的是南朝荒淫误国的陈后主所制的乐曲。

《泊秦淮》诗词赏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秦淮:指秦淮河,流经今江苏南京。

商女:卖唱的歌女。

后庭花:指 《玉树后庭花》。

南朝亡国之君陈后主所制的乐曲,此处代指亡国之音。

译文:

深秋的夜晚,秦淮河上升腾着淡淡的薄雾,宛若袅袅的轻烟,笼罩着 寒波粼粼的水面。

柔和的月光洒在河边的沙滩上,反射出霜雪一般的白光。

夜深人静,我乘坐的客船停泊在秦淮河上,傍着那彻夜笙歌的酒楼。

酒楼上的歌女们并不知道南朝的陈后主因沉醉于酒色歌舞而亡国的恨 事,隔着江水,她们仍然唱着当年陈后主所作的靡靡之音《玉树后庭花》。

创作背景:

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精选手游 MORE +

相关资讯MORE +

好游安利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