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刀的创始人是李明。
萝卜刀,是一款塑料仿刀玩具,通过自身重力可以实现刀体的滑动。
2023年9月,萝卜刀突然爆红,中小学生纷纷购买,甚至有成年人也加入了玩耍萝卜刀的队列。
有专家建议,该玩具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未成年人玩这款玩具时应在家长合理引导下进行。
随着萝卜刀玩具的爆火,其款式也慢慢变得更加多样化。
记者在电商平台上看到,萝卜刀从最开始简易的塑料款,已经进化有夜光款、铝合金款等。
据观察,孩子把玩萝卜刀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刀去模仿刺、捅等动作,二是用刀互相比划着玩。
专家看法
亲子教育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缓解压力更多的是一种主观感受。
这种玩具在挥动的过程中会让手指进行摆动,让身体有一定的活跃度,但在玩的过程中可能并不会减少压力,对于商家宣称的解压功能,只是一种宣传手段,消费者的从众心理推动了萝卜刀的走红。
值得注意的是,萝卜刀因其类似刀的外形,并且可以像刀一样做出捅和刺的动作,不少家长和老师都担忧该玩具会激发孩子的暴力倾向。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教育学教授杨思帆表示,萝卜刀确实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其玩具顶部有些坚硬,孩子们在玩耍时如果不注意力道,或者奔跑追逐时不慎摔倒,很容易伤及眼睛等身体脆弱部位。
视频介绍
据潮新闻客户端报道(记者 商泽阳 陶韬) “你的萝卜刀长什么样?”2023年,一款名为“萝卜刀”的玩具席卷全国,成为小学生人手一把的“解压神器”。
从最常见的彩色塑料款、夜光款到外形接近真刀的合金款,品类十分丰富。
“萝卜刀”顾名思义,外表像萝卜。
这种由塑料制成的仿刀玩具,“刀”的前端是钝角,刀刃部分平时藏在刀身里,咔嗒一甩便能“出鞘”。
萝卜刀玩法多样,线上线下的卖家统一为它打上“解压”“缓解焦虑和压力”的标签。
随着“萝卜刀”在青少年群体中爆火,也有家长对萝卜刀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产生担忧。
“萝卜刀背后的人”怎么看待争议和这波热度对自己生活的改变?被冠以“萝卜刀创始人”的B站UP主“疯狂的问号”(下简称“问号”)告诉潮新闻记者,创意火了,自制的萝卜刀却收益平平,“我没想过会普及到现在的程度,初始版本不包括‘甩’这个玩法,现在借鉴了这个创意的仿制萝卜刀,出厂价可能比我发快递的箱子都便宜,其实萝卜刀带来的利益和我没什么关系,我却要承受舆论压力。
”
“疯狂的问号”设计的“萝卜刀”。
图源:受访者供图
“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玩”
2022年6月,还在湖北武汉一所大学就读的“问号”,喜欢上了3D打印,为此还购置了打印机。
彼时,他刚接触到EDC类产品(意为每天都随身携带物品),每天会看各类视频。
“偶然间看到一款重力结构刀具的测评视频,觉得很有意思,就开始构思是否可以设计并打印类似产品。
”
从最初的梳子型到Q版小刀型,再到现在的萝卜刀,“问号”数次调整刀身比例、改变刀刃参数,他也将这一系列过程以视频形式上传到网站上,但并未“爆火”。
萝卜刀突然走红是在今年7月,“问号”一股脑将有关于萝卜刀的视频发布在短视频平台。
其中一条视频,仅仅过了一夜,观看量就突破五百万次。
“问号”直言,他当时的初衷是想做各种不同结构的Q版刀具打印玩具,萝卜刀为什么会一夜走红,他到现在也没有想明白。
“我没想到这款产品会受那么多人喜欢。
抛开喜欢刀具、3D打印、EDC类产品的群体,我不知道大家对它感兴趣的点在哪,我也不知道它好玩在哪。
”
“好玩”的点get不到,但“问号”清晰感受到了质疑的浪潮。
潮新闻记者梳理了一下,目前家长所担忧的安全问题主要在于学生用刀模仿刺、桶等动作,且用刀互相比划容易受伤。
但是在“问号”看来,这除了某些自媒体恶意带节奏外,还与“盗版”产品肆意横行有关。
“我当时是根据非管制刀具标准进行设计,设计时没有想到小学生群体会如此喜爱这款产品。
原版的萝卜刀为了防止误开,在零件间添加了干涉阻尼,不存在‘甩’刀片的的动作。
这些是模仿者后来增加的功能。
” “问号”说,他的萝卜刀,从设计到用料都比较保守,但现在“盗版”产品占据大部分市场,从安全角度出发,还是建议未成年人谨慎购买及使用。
线上销售各类“萝卜刀”。
图源:网购平台截图
“钱都被仿制者赚去了”
潮新闻记者在线上搜索发现,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均有大量带货主播或网店售卖萝卜刀,价格从1.5元到20多元不等,多家销量靠前的店铺付款人数已经超过50万。
不少人认为作为创始人“问号”肯定赚得盆满钵满。
现实是,他现在不仅蜗居在几十平米的出租屋内,还饱受创意被“借用”的烦恼。
7月初,萝卜刀超高的人气和话题度让很多顾客慕名求“刀”。
“问号”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全力制作,基本上每天工作12小时,但仅凭他一人,无法满足巨大的需求。
在此期间,制作刀具占用了他全部的时间,无法创作新内容、新作品,最关键的是收益也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可观。
“由于我的产能有限,每月的毛利润也就在5000元左右,这还是在最‘疯狂’的那两个月。
”
萝卜刀的火爆,也让商家嗅到了商机,开始竞相模仿制作、售卖,销量都不低。
为了维护自身权益,“问号”开始和注塑厂合作生产正版萝卜刀,在每把“刀”身刻上一个胡萝卜形状问号,代表“疯狂的问号”。
但由于前期对知识产权没有充分保护,以至于他从中所获得的收益也仅够维持日常开销。
3D打印行业的版权困境
“问号”称,其实不止是萝卜刀,在小商品行业,“抄袭”、“模仿”似乎是很常见的现象。
“3D打印的产品只要发布,就会有人模仿或抄袭。
这类产品的门槛主要在生产和销售渠道上,设计者能拿到的收益只是巨大商业价值中的一小部分。
消费者在乎的也更多是产品本身,并非版权。
”
“问号”告诉潮新闻记者,对于个人设计者,面对层出不穷、价格“内卷”的仿制品,很少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维权,大多是不了了之。
“问号”表示,对于大部分3D打印作品,相较于厂商的仿制,设计者面临的更现实问题是如何将设计成功商业化,“维权那都是后话了。
”
“没有生产出来的时候怎么知道会火呢?所以很少有商家感兴趣。
但一旦火起来了,你准备大规模开模制作了,那边仿制品早就出厂开售了。
”“问号”无奈地告诉潮新闻记者,“不得不说,仿制品生产商,是嗅觉灵敏又能控制成本的商人”。
很多时候,粗制滥造、低价销售的盗版文创产品,仅需要通过简单生产,就能抢占本属于正版文创产品的市场。
一些文创企业负责人坦言,企业要想做下去,既要有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又得持续开拓创意空间。
如果产品效益长期被盗版“收割”,企业运营将难以为继。
部分法律人士就创意被抄袭一事表示,原创者发现被侵权后,理论上可以向平台申诉下架侵权产品,对侵权商家提起诉讼。
但维权成本高、时间长、举证难度大等因素,导致原创者难以获得相应赔偿。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