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介绍
几千年以来,究竟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难题一直在困扰着古今中外的人们,而元朝末年的起义领袖陈友谅却无意中被卷入了一个与此类似的问题。
说陈友谅之前,要先聊聊赤壁之战中的曹操。
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曹操之所以在赤壁战船被烧,损兵折将,大败而归,是因为——其一,北方士兵不服南方水土,多有染疾病故者;其二,接受庞统建议,用铁索把所有战船连接起来;其三,中了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相信了黄盖的诈降;其四,诸葛亮踏罡步斗借来了火烧战船的东南风。
实际上,除了第一条,另外三个原因和历史记载都是有出入的,在此咱们专门谈论第二条。
关于曹操铁索连战船,《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下半回《庞统巧授连环计》中是这样描述的: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阔板......人可渡,马亦可走......任它风浪潮水上下。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是一部七分实三分虚的文学作品,那么,曹操的铁索连环战船阵是史实呢还是虚构呢?
先看一下《三国志》中的相关记载。
陈寿写《魏书·武帝纪》时为尊者讳,对于赤壁之战语焉不详,而且只提刘备不言周瑜,具体文字如下: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
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但是在《吴书·周瑜传》中,我们可以看到赤壁之战的全景画图: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
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
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
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老将黄盖的那两句话——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此处的“首尾相接”可以有两种很不相同的理解,大家先入为主的是罗贯中先生的看法——用连环铁索把战船依次连接起来,人马可以自由来往;但也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首尾相接”只是说曹军战船数量众多,一艘接着一艘,并无战船之间用铁索相连之意,另外,从“观”字来看,“首尾相接”应该是黄盖远望曹操大军战船得来的印象,如果黄盖能隔着长江看到曹军战船间的铁索,那他的眼睛简直就是望远镜了。
相比之下,陈友谅铁索连战船更为可信,因为《明史·陈友谅传》有着非常明确的记载:
友谅忿疆土日蹙,乃大治楼船数百艘,皆高数丈,饰以丹漆,每船三重,置走马棚,上下人语声不相闻,舻箱皆裹以铁。
载家属百官,尽锐攻南昌,飞梯冲车,百道并进。
太祖从子文正及邓愈坚守,三月不能下,太祖自将救之。
友谅闻太祖至,撤围,东出鄱阳湖,遇于康郎山。
友谅集巨舰,连锁为阵,太祖兵不能仰攻,连战三日,几殆。
已,东北风起,乃纵火焚友谅舟,其弟友仁等皆烧死。
友仁号五王,眇一目,有勇略,既死,友谅气沮。
是战也,太祖舟虽小,然轻驶,友谅军俱艨艟巨舰,不利进退,以是败。
这段文字中的康郎山之战简直就是《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重演,只不过周瑜变成了朱元璋,曹操变成了陈友谅;决战水域东移五百里,从长江变成了鄱阳湖;助火烧船的风由东南风变成了东北风。
这就引出了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是先有了曹操铁索连战船才有了陈友谅照葫芦画瓢呢,还是先有了陈友谅铁索连战船才有了《三国演义》中庞统向曹操巧授连环计的描写呢?要知道,罗贯中老先生就生活在陈友谅叱咤风云的那个时代呀!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倾向于先有鸡后有蛋,而陈友谅和曹操之间的问题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复杂。
陈友谅乃是一代枭雄,身边也是谋士如云猛将林立,如果历史上曹操因为铁索连战船导致赤壁大败,那么陈友谅不会傻傻地步曹操的后尘,所以,这个问题的真相只能是这样的:陈友谅独出心裁地整出了铁索连战船的“伟大”构想,结果在康郎山之战中被朱元璋烧得舰队成灰,全军覆没,一败涂地,同时代的小说家罗贯中从此事得到创作灵感,在《三国演义》中将其搬演到了曹操身上,于是才有了“庞统巧授连环计”、“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的经典戏份。
当年明月同志在写《明朝那些事儿》时,对康郎山战役也作了浓墨重彩的描写,不知他怎么看待曹操、罗贯中和陈友谅之间的关系。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文
忆江南,历史学者。
原名张恒涛。
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讲坛》,《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纸》,《扬子晚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十余万字,作品收入《历史开卷有疑》、《历史的伤口》、《历史江湖》、《并非“史”无对证》等书。
代表作《历史老师没教过的历史》1、2、3部畅销不断,第四部即将出版。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