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12 10:20:15|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什么意思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意思是: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九月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去做。
这句诗出自《诗经·国风·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叙述的是农人一年到头的生产劳动和生活,反映了丰富的生产劳动的内容和浓郁的节气风俗,应该说是不可多得的生活风俗画。
扩展资料:
历史典故
三千年前,周成王下面有一个豳(bīn)国,是周民族的农业文化发祥地。
那时农事活动要靠观星。
每年夏末,一颗名叫火的红星天蝎座α星,蝎心,端端正正出现在正南方天空时,农夫知道夏天完了,秋天来了。
数日过后,秋夕同一时刻,农夫又看南天,发现那颗大火较之数日前向西移下坠了。
又过数日,西移下坠更甚。
一个月后的同一时刻,再看南天,大火已移坠到西边地平线上,太低,翳于云雾,遮于山岳,看不见了。
这个过程就叫“七月流火”。
视频介绍
先来了解一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出处。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曰觱发,二之曰栗裂;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曰于耜,四之曰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田畯至喜。
这首出自《诗经.国风》的歌谣,描写了什么场面?"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是啥意思?
这首歌谣来自于三千多年前西周时期一个叫豳(bīn)的封国。
豳国也就是古戎狄,在今天陕西的彬县、旬邑一带。
这首歌谣的美就在于以平铺直叙的手法,素描了豳县人民有序进行农事活动的欢快祥和场面:
七月,大火星渐渐西落。
到了九月,妇女们开始缝制寒衣。
步入十一月,天气变冷,十二月,寒气增加,到了天寒地冻的时候,若还没有好衣、厚衣穿,怎么过冬呢?开年后,正月里,人们就开始准备修理耜类的农具,二月份要下地耕种了。
当他们在向阳的土地上劳动时,我带着妻子和孩子,给他们送饭,田官一定会高兴呢。
"七月流火",其实是一个成语,不是单纯字面上的意思,不能简单理解为:七月份的天气像"火"一样热。
这里的"火",指的是"星宿二",也就是"大火星"。
这里的"流",是"西沉"的意思。
"七月流火"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到七月后,大火星西移,天气将渐渐转凉。
因《诗经》里的"七月",使用的是周历,若换成公历,大概是九、十月份。
"九月授衣"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九月,妇女们就开始缝制寒衣了。
概而言之,"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话很形象地表达了一个气候转换时的自然现象:夏去秋来,天气转凉。
"火",大火星,并非绕太阳运行的火星,而是夜空里一颗有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古人称之为"心宿二",在每年的五月,位于夜空位置最高的正南方。
到了七月,夏末秋初时,大火星就逐渐落向夜空的西边。
这种天文现象,古人称之为"七月流火"。
"风"是《诗经》中的一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一共311篇诗歌。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其实就是周地的歌谣。
这首"七月流火"就是豳国的民间歌谣,反映了豳地与天象有关的劳动场面。
因那时没有钟表之类的时间工具,古人的生产生活主要就是观察节令和天气变化来判断。
后来滴漏、燃香、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和仪象台等计时器发明后,滴漏、燃香主要用于夜间更夫打更,日晷、圭表、水运浑动仪和仪象台用于白天计时,指导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文化丨七月,《七月》,七月流火
战国名士虞卿为了朋友魏齐而弃高官,与之逃难,后来怎么样了呢?
古人吃什么?《诗经》蔬果志:荇菜点点黄
作文与文学:从“伐柯之斧”到诗和远方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