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没有中国学生名单。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来源于J.K.罗琳创作的奇幻小说《哈利·波特》系列,是一所位于英国魔法世界的魔法学校。
这所学校主要招收英国和魔法世界其他地区的学生,而并没有明确提及有中国学生的存在。
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虽然霍格沃茨的学生来自不同的魔法家庭,但他们大多数都是英国的,或者是魔法世界其他国家的,如法国、德国等。
虽然小说中没有明确说明没有中国学生,但也没有提供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证据表明有中国学生的存在。
考虑到文化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差异,霍格沃茨可能没有招收中国学生的传统或政策。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生在魔法世界中不存在,只是可能在其他魔法学校接受教育。
所以,综上所述,霍格沃茨并没有明确的中国学生名单。
视频介绍
这个开学季,《哈利·波特》热潮“卷土重来”,微博热搜里,“我被霍格沃茨录取了”“你要永远相信有魔法”等词条疯狂刷屏。
作为90后和00后童年回忆的“永恒C位”, 《哈利·波特》满足了网友们在“魔法学校”注册入学,成为新生“魔法学员”的奇思妙想。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网友们也纷纷怀念起学生时代痴迷于《哈利·波特》的日子。
实习生 柯龙婕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让网友“沉迷”
“魔法热”的源头是一款同名网络游戏,玩家将作为一名新生入学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可以再次见到电影、原著里的熟悉角色,可以学习各类魔法课程,用卡牌玩法体验巫师对决。
还记得电影里那句能够让物品悬浮在空中的咒语么,翻译成中文,是很长很复杂的一串文字,“羽加迪姆勒维奥萨!”小时候的我们,一边念,一边摆出挥动魔杖的姿势,就差把“定住”两个字说出口了。
网络世界里的你,同样可以挥动魔杖,还可以参加“霍格沃茨”举办的舞会,甚至是魁地奇球赛。
网友们乐淘淘地开始了探索。
有人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日常:“跳舞,打魁地奇参加学院活动,晚上社团活动,一天四五节课,无数次单人双人决斗……”可以说是非常写实了。
“小时候看电影的时候,我就特别想知道,如果自己也戴上那只神奇的帽子,魔法会把我分到哪一个学院。
”网友“小马甲”成功在虚拟世界里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本想和哈利·波特做同学,可惜我被分到了赫奇帕奇,魔法送了我一只地鼠……”
无论你看没看过原著,我们都一起来做个回顾。
《哈利·波特》里,霍格沃茨的每个学院都有选一个动物作为院徽,而且动物与学院的名字还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格兰芬多”学院的名字源自希腊神话中的鹰头狮身兽,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狮鹫。
所以,它的院徽为一头金色的狮子。
“斯莱特林”学院源自于英语单词“slither”。
“slither”的意思是“像蛇一样爬行”。
于是,它的院徽自然而然是一条蛇。
“拉文克劳”学院则是“raven”(渡鸦)和“claw”(爪子)的合成词。
虽然没有选择聪明的鸟类“渡鸦”,但“拉文克劳”学院的院徽同样是一只高智商的动物——鹰。
让网友“小马甲”怨念的“赫奇帕奇”学院代表的动物是地鼠,象征着勤奋、忠诚与可靠。
网友:当个“霍格沃茨在逃公主”也不错
“不是所有女孩儿都属于迪士尼,也有女孩儿属于霍格沃茨。
”微博热搜里,大批的《哈利·波特》粉丝开始热议。
“我被霍格沃茨录取了”,“你要永远相信有魔法”,“你接到来自‘霍格沃茨’的入学通知了吗”等词条几乎在热搜里“常驻”。
承载了90后和00后的童年,《哈利·波特》在很多网友心目中,已经不再是一本小说或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它代表着很多人的青春回忆。
根据网络公开的信息,英国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自1997年问世以来,被翻译成77种语言,所有版本总销量超过4.5亿本,是世界最畅销的小说之一。
而华纳兄弟电影公司把7部小说改拍成8部电影,从2001年到2011年间总票房达78亿美元,是全球史上最卖座的电影之一。
对于中国的影迷来说,它也陪伴了一代人的成长。
8部电影豆瓣均分高达近8.5分,其中有4部被列入TOP 250,其中一部更是位列第48位,61万人给它打出了9分。
“看得最着魔的时候,觉得路上的棍子都像魔杖。
”网友“茜茜公主”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代,没少因为《哈利·波特》被妈妈骂。
“和电影里差不多长的树枝或是棍子,我带回家好几根,都是在路上捡的,觉得洗干净了都能有魔法。
”还有网友表示,《哈利·波特》讲述的虽然是“魔法世界”,但却有着超现实主义的浪漫:人间也许不美好,但我的精神世界足够浪漫。
现在的你,还向往着“魔法世界”么?
网友“丢丢”告诉记者,自己的中学时代几乎每天都是生活在“魔法世界”里。
“每天早晨起床,我妈就开始放《哈利·波特》的英文原声,直到我吃完早饭出门去上学,妈妈送我的汽车上放的都是英文版《哈利·波特》。
晚上睡觉前的半个小时,也是雷打不动的‘魔法阅读’时间。
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地背出《哈利·波特》的有趣段落,小时候听了太多遍了。
”
五年前,刚上高一的赵怡如借着假期一口气把《哈利·波特》的原著小说看完了。
“现在重温《哈利·波特》,更多是出于情怀。
感觉我们是新入学的小巫师,而哈利他们已经是需要仰望的传奇人物了,像上大学的时候听到学霸们的事迹的感觉一样。
”
张淇淇在南京读大四,读小学时,她被妈妈要求多看课外书,在借来的一堆书里就有《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当时觉得外国人名真难记。
”她忍不住吐槽道。
同为大四生,陈阅清晰地记得自己12岁看了《哈利·波特》系列的第一部电影。
那时,她的一个闺蜜是妥妥的“哈迷”。
“她很喜欢哈利·波特,还买了哈利·波特的罩袍。
”闺蜜过生日,陈阅在淘宝买了一根斯内普的魔杖,独角兽尾毛,12.75英寸,售价39.5元。
对初中的她来说,这是一笔巨款,相当于——8块鸡排。
来源:紫牛新闻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