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 18:29:35|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5年前的纪录片,记录苏翊鸣和谷爱凌的“少年志”,有以下细节值得关注。
谷爱凌和苏翊鸣在小时候就结下了“神仙友谊”,导演张绍波的滑雪纪录片《少年志》就记录了这段珍贵往事。
当时,13岁的苏翊鸣与14岁的谷爱凌一起训练、一起欢笑,一起跌倒又一起爬起,还交换滑雪设备、互相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8日夺金后,谷爱凌还为一周后将参加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的苏翊鸣加油:“他不需要我的祝福,对他来说,easy(简单)!他就像我的弟弟一样,我觉得他肯定没问题。
”导演张绍波讲述两个家庭的教育,值得我们很多做父母的思考。
谷爱凌母亲谷燕曾告诉女儿不要做“完人”,人无完人,如果你喜欢这一项运动,你尽力做就好了,不会要求你必须取得多好的成绩。
做得优秀当然好了,但只要你自己觉得快乐,很喜欢、很享受,那也是没有问题的;苏翊鸣的妈妈李蕾,鼓励孩子不要坚持,放弃,这种鼓励是非常正面、积极的。
因为两人训练的项目不同,苏翊鸣用的是单板,而谷爱凌穿的是双板。
两人交换设备后,虽然互不适应,但却玩得不亦乐乎,看得出来两人都非常喜欢滑雪。
当时,双方的父母都还在犹豫要不要让孩子继续从事滑雪相关的职业。
但没想到因为热爱,谷爱凌和苏翊鸣都坚持选择了滑雪。
5年后的今天,谷爱凌和苏翊鸣双双踏上了奥运之旅。
并且都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为国争得了荣誉。
感谢他们的坚持,也希望两人在未来的道理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苏翊鸣和谷爱凌他们是我们中国运动员的骄傲,给他们点赞!
视频介绍
2月8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决赛,中国选手谷爱凌夺冠。
几乎在谷爱凌锁定冠军的同时,此前一天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比赛拿到银牌的苏翊鸣,在个人社交账号上更新动态,祝贺谷爱凌,““LOVE U!(爱你)@谷爱凌”,并配了一张观看谷爱凌直播的图片。
随后,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谷爱凌为一周后将参加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的苏翊鸣加油:“小鸣非常优秀,就像我的弟弟一样。
”
谷爱凌说:“苏翊鸣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他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么强。
他会做到自己的最好,他会很满意。
我希望他能滑得好!”谷爱凌表示,“他不需要我的祝福,对他来说,easy(简单)!我觉得他肯定没问题。
”
苏翊鸣与谷爱凌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谷爱凌与苏翊鸣,这对金童玉女的“神仙友谊”,让大家羡慕不已。
其实早在2017年,滑雪导演张绍波拍摄的纪录片《少年志》,就把镜头对准了当时只有14岁的谷爱凌和13岁的苏翊鸣,让大家看到少年时就踌躇满志的两名滑雪运动员的珍贵影像。
他们共同训练,交换滑板,对滑雪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和快乐。
红星新闻记者翻出了这部纪录片。
当时在谈到滑雪带给自己最大的感受时,谷爱凌说:“滑雪为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顽强的精神,在我摔倒的时候,我先确定我没有受伤,然后站起来,总结经验,再试一次。
”
片中,有着稚气脸庞的苏翊鸣穿着亮眼的橘色滑雪裤,随性地和谷爱凌聊着天。
在谷爱凌成名后,关于谷爱凌妈妈谷燕的故事也被大家所熟悉。
在《少年志》当中,谷燕表示:“我从小就喜欢玩,就是言传不如身教,她喜欢诗棋绘画,她就自己做。
然后就创造了一个气氛,孩子愿意的话她就会加入,孩子不愿意的话你也不用强迫她。
”
而在谷爱凌眼里,妈妈是她认识的心胸最开阔的人,“她永远会对她身边所有人付出全部。
”谷爱凌骄傲地讲起自己的妈妈。
谷燕每周末都会开车8个小时,带谷爱凌去滑雪,可见她对孩子爱好的支持程度。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苏翊鸣妈妈李蕾的观念,也直接影响着苏翊鸣的成长。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扬长避短,我对孩子的文化课,还有个人素养修养,这方面要求得还是蛮严的。
因为我想人要有生活的底蕴,要有文化,这样不管他将来是滑雪还是演绎,他的路会走得更长,更宽。
”在拍摄这部纪录片时,苏翊鸣的妈妈李蕾,还没考虑过让他走职业的道路,但她也确信,“如果他真的很坚持,很喜欢这项工作,想要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工作的话,那我们也会支持,看孩子自己。
”
滑雪运动存在一定的风险,对于谷爱凌和苏翊鸣来说,受伤肯定在所难免。
李蕾认为,自己不会因此让孩子放弃,“我不认为户外运动风险性特别大,因为只要是运动,就都会有风险,滑雪只能认真按照教练的课程去练。
”
谷燕也表示,“人无完人,我自己有意识地会去做一个完人,但对爱凌的教育是,我希望她不要去做一个完人。
”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正是有这样的家庭教育,才让谷爱凌如此出众。
红星新闻记者在谷爱凌12岁时的一段演讲视频中看到,她谈到,“没有人的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小时候就锻炼出韧性是很重要的,这份经历让我更加顽强,教会我要拥抱生活中的挫折。
我鼓励你们走出舒适区,用行动告诉男性,女性也和他们一样强大。
”
导演张绍波在片尾感慨,孩子们承载了父母的希望,大多数父母渴望孩子们成为他们期待的那样,但孩子可能更希望在相对宽松,给予足够支持与尊重的环境下成长。
对话《少年志》导演张绍波
“他们小时候就从内心非常喜欢冰雪运动”
2月8日,在谷爱凌获得北京冬奥会冠军后,红星新闻记者联系上《少年志》导演张绍波,与他聊起了当年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幕后故事。
红星新闻:有看两位选手的比赛吗?
张绍波:我都看了,都很强。
纪录片《少年志》导演张绍波 图据受访者
红星新闻:当时拍摄这部纪录片,为什么会找到他们俩?
张绍波:因为在拍这一部纪录片之前,我拍过谷爱凌的一个人物的小专题。
我自己做了一个叫“人物”的滑雪人物系列,有一集就拍到她,那时候算是我们认识了。
后来是因为有一个平台叫Goski公司,他们正好签下了这两个孩子做形象代言人,他们的老板跟我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他们俩的片子。
然后我就琢磨这个片子该怎么做,正好那时候他们还小,所以说我跟他们的沟通都是通过两位母亲进行的。
沟通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发现这两位母亲其实是很独特的,这两个孩子当然也很优秀。
然后我就想从父母跟子女的相处,包括家庭教育这一块入手,不光是这两个孩子,其实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就是以这么一个角度,我来做的这部片子。
纪录片《少年志》当年拍摄工作照 图据受访者
红星新闻:在拍摄当中有没有一些让你印象深刻的瞬间?
张绍波:我发现拍他们滑雪的镜头时,比我之前拍的一些专业的滑手稳定性、技术会更好。
这个当时其实给我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因为对照他们的年龄来讲的话,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他们的难度和标准,而且他们成功率非常高。
另外一个就是说毕竟都是孩子,都挺爱玩,他们也愿意在镜头面前配合你打闹。
而且精力很旺盛,尤其谷爱凌就是远超出你对一个孩子经历的认知。
我们第一次拍的时候,我知道那时候她在美国生活,但放假都会回到中国来,然后去参加各种培训班。
我刚开始只是以为他妈妈跟我们身边很多父母一样,就是假期给孩子加各种补习班。
但后来我跟他妈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都是谷爱凌自己感兴趣,自己要求上的兴趣班。
在假期回到中国之后,谷爱凌有特别好的精力跟好奇心,所以她把自己感兴趣的包括声乐、数学等这种补习班都报了不少,积极认真地去上课,这也展现出学霸的特点吧。
而且有一次我们拍完去吃饭,当时我们到了饭店之后,谷爱凌妈妈都到了她还没有到,正在纳闷那个孩子怎么还没有到。
她妈妈说她最近特别痴迷长跑,不肯坐车非要跑过来。
大概距离我们吃饭的地方有七、八公里,她就跑到了吃饭的地方,让我觉得太厉害了。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纪录片《少年志》截图
红星新闻:那这两个孩子有什么地方打动你?
张绍波:他们很优秀,在做这些(冰雪运动)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他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和快乐。
取得更好的成绩固然是他们快乐的来源之一,但他们其实从内心还是非常喜欢这项运动的。
而且像苏翊鸣刚开始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他可能更倾向于走演艺的道路,因为他参演了一些影视剧和电影什么的。
但是他最后还是通过自己努力,一步步成为最顶级的运动员。
我觉得这一点确实是太厉害了,因为做一个运动员吃的苦太多了。
小孩子们在一起交流,不像成年人那般拘谨,聊几句就非常熟悉了,而且相互之间还会对对方充满好奇。
红星新闻记者 任宏伟 实习生 余雪娇
编辑 欧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