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7 21:34:20|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1.余华和俞敏洪对于高考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他们都没有因为高考落榜而放弃自己的未来。
2.余华没有考上北大,但他选择了其他学校,最终成为了著名作家。
俞敏洪连续两年高考才进入北大,现在也是一位知名企业家。
3.两位嘉宾在直播间分享了他们的高考经历,强调了高考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决定一生的唯一因素。
4.余华和俞敏洪在直播间宣传了余华的新书《兄弟》,这本书在宣传前销量已经很好。
5.两位老师都认为,高考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虽然需要重视,但不应当过分焦虑。
6.俞敏洪和余华都表现出了一种淡定的心态,即使面对挫折和困难,他们也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最终都取得了成功。
7月22日晚8点,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抖音对谈作家余华。
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双yu欢笑不断,畅谈了自己对于文学、人生的感想感悟,并解答了读者关于《兄弟》等若干问题。
以下是部分精彩内容:
《兄弟》的两位主人公,李光头和宋钢,在生活中有原型吗?
余华:作为一个作家来说,(笔下的角色)肯定是有原型的,但原型肯定不止是一个人,可能是一千个人。
所以他们都具有一种代表性,每一个人物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让读者产生共鸣。
《兄弟》在海外好评如潮,但在国内一开始反响不及预期,当时怎么看?
余华:当时我的真实想法,现在我可以说了,当时我想这帮人真笨,哈哈哈。
现在我开始意识到是什么原因了,《兄弟》是在2005年、2006年分成上下两部出版的,当时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很开放了,但审美观念还是非常保守。
如果现在给余华贴标签的话,还是先锋派作家吗?
余华:没有一个作家会为一个流派写作,作家只会为自己的内心需要写作。
(先锋派)不是了,早就不是了。
要为我寻找一个新的标签,过去的标签的可能已经不管用了。
《兄弟》是余华把痛苦留给读者最多的一次?
余华:没有,我笑声留的更多。
俞敏洪:以《兄弟》为例,经典的评论叫做:又笑又哭。
中间的大量描写是让你不自觉地会笑出来的,但人物的整个命运走向,以及命运给人们带来的无可奈何,某种意义上一定是会让人联想到自己生活中的某种场景、或者是某种阶段,让你感觉到悲从中来。
我读《兄弟》,肯定是笑的时候比哭的时候多。
余华:《兄弟》是在16年前完成的,很多情节我还记得,但顺序错了。
而且中间有很多描写,包括许多读者喜欢宋刚卖白玉兰那段,我已经忘了。
我(重)读的时候才发现,那一段写得是真好。
每次开启新的作品时,会恐惧或者焦虑吗?
余华:没有,我的毛病是,写着写着没写完,就搁在那了,又去写别的了。
我觉得这也是艺术家的一种美德:不稳定。
艺术家不能稳定。
但是呢,我现在因为年纪大了,我就控制自己的脑子,不要去想新的东西了。
把我没写完的那几本书写完,我这辈子就够了。
关于高考经历
余华:我问过那个老俞,我说你两次高考都没有过分数线,是真的吗?他告诉我是真的。
我说我也两次高考没过分数线,但他坚持第三次考上北大了,我就第三次放弃了。
俞敏洪:你要不放弃的话,中国历史上就少了一位应该是永久大家都会念叨的小说家。
关于新作的“剧透”
余华:说到时代对写作的影响,真的是无孔不入。
我现在正在写的这个作品,女主角叫杨红梅,一个60年代的名字。
如果我过去就写完,那她就叫杨红梅。
但最近老做核酸,我看到那个“阳” 就不舒服,我就给她改了,改成阴红梅。
改完之后,她哥也改了,她父亲也改了。
父亲跟着女儿姓,这还是第一次。
更多精彩内容,抖音搜索“俞敏洪”,即可观赏完整节目。
本周,俞敏洪还将在抖音对话漫画家蔡志忠、陈佩斯父子等文化名人。
未来,抖音将持续邀请名人学者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分享知识,打造优质文化内容。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