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人的能力或者成就,往往是一个主观的过程。
因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对于宫崎吾朗和宫崎骏的比较也是如此。
然而,之所以有很多人认为宫崎吾朗没有他爸爸宫崎骏厉害,可能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作品影响力:宫崎骏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如《龙猫》、《千与千寻》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也获得了众多的奖项和认可。
相比之下,宫崎吾朗的作品影响力相对较小,还没有达到他父亲的高度。
2.个人风格:宫崎骏的作品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高度的艺术价值,而宫崎吾朗的作品则尚未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也尚未获得同样的艺术认可。
3.创作数量:宫崎骏的创作数量相对较多,而宫崎吾朗目前为止的作品数量相对较少,也尚未达到他父亲那样的高产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只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并不意味着宫崎吾朗的才华和能力不如他的父亲,也不应该用来简单地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和成就。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本身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比较和评价。
没有任何预兆,也没有沸沸扬扬的争议,一片静默中,日本最知名的动画工作室“吉卜力”的命运,就这样突然决定了。
2023年9月21日,日本网络放送株式会社(即日本电视台)和吉卜力工作室共同发布新闻称,该电视台将收购一部分吉卜力工作室股份,收购后,吉卜力工作室将正式成为日本电视台的子公司。
这条新闻对动画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为吉卜力工作室是日本最知名的动画工作室,是动画大师宫崎骏在1985年与伙伴高畑勋、铃木敏夫等人联合创办的机构。
三十多年来,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工作室始终坚持使用传统的动画生产方式,缓慢而精致地生产带有宫崎骏、高畑勋等人特色的动漫电影,清新秀美的画风和极具特色的情节,不仅受到日本人的喜爱,也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但是在出色的成绩背后,吉卜力工作室一直在传出财务吃紧,缺乏继承人等新闻。
近些年,因为高畑勋已经去世,宫崎骏已经82岁,而铃木敏夫也已经75岁,工作室更是一直试图寻找接班的管理人才,以保证工作室成员能安心创作,但尝试始终是失败的。
如今,加入日本电视台旗下,也算是让吉卜力拖了多年心病得到解决。
不过,一间工作室被收购,终归意味着独立性的丧失。
虽然日本电视台高层允诺,不会去碰触吉卜力工作室的创作自由,但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宫崎骏和他的伙伴真的老去,或者是继任管理者要听从其他股东的意见,必须更改创作方式时,吉卜力工作室或许就会改弦更张,而这也是影迷和业界人士最担心的事。
2013年7月,宫崎骏在他位于东京小金井的吉卜力工作室前。
图/IC
实际上,无论是要应对继承人危机,还是要对付不太良好的财务状况,或是必须应对AI生成内容时代的挑战,坚持传统生产方式的吉卜力工作室,都将会在艰难中度过未来的岁月。
也许,2023年上映的、由宫崎骏执导的动画长片《你将活出怎样的人生》,将是清新自由的“吉卜力画风”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唱,再也无法复制。
后继无人的艰难选择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电视台收购吉卜力工作室后,宫崎骏担任名誉董事长,铃木敏夫担任代表董事兼董事长,福田博之(日本电视台董事兼高级常务执行官)担任代表董事兼总裁,吉卜力美术馆馆长中岛清文担任代表董事兼副总裁,宫崎骏的儿子宫崎吾郎担任董事总经理。
面对这种变动可能带来的大众情绪波动,日本电视台称,虽然未来电视台将派董事监督吉卜力的经营,但他们会一定会努力尊重吉卜力创作的独立性。
铃木敏夫则详细解释了工作室选择加入日本电视台的原因,实际上,还是为了要解决此前提到的“继承人问题”和管理问题。
在他看来,吉卜力工作室已经成立38年,工作室的“主脑”宫崎骏已经是82岁高龄,作为社长的自己也已经75岁,如今的吉卜力早就不是小作坊,而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公司,需要科学的管理来保证画师们的工作状态。
但他们自己年事已高,无法保证像从前一样开足马力工作。
多年来,宫崎骏和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接班人,但这种尝试并不成功。
既然现实如此,那么引入专业机构的管理,会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
而这件事背后,还隐藏着一个动画人都知道的故事,就是宫崎骏和同为动画导演的儿子的宫崎吾朗在事业上的“相爱相杀”。
因为工作室长期没有确定接班人,铃木敏夫曾建议宫崎骏让其长子、同为吉卜力工作室导演的宫崎吾朗子承父业,挑起接班人的重任。
但宫崎骏一直对儿子的作品和画功表示强烈不满,坚持反对他接手,一直到工作室被收购前夕,他的想法依旧没有改变。
与此同时,宫崎吾朗本人也同样认为自己无法独立承担吉卜力工作室的责任,他拒绝了铃木敏夫的提议,称“最好还是有其他人来负责”。
实际上,宫崎吾朗并非一开始就抵触接班,只是,作为同样具有热情和想法的吉卜力导演,他一直无奈地活在才华横溢的父亲背后,被宫崎骏的严格要求所压制。
2011年,日本NHK电视台制作了纪录片《宫崎骏父子的300天战争》,讲述了宫崎吾朗和宫崎骏在共同制作动画电影时的种种矛盾。
人们发现,宫崎骏对儿子的打压非常严重。
他曾经在宫崎吾朗的处女作《地海战记》上映时当众对他进行批评,让他颜面尽失。
当宫崎吾朗的第二部动画电影《虞美人盛开的山坡》在宫崎骏的严格监督制作中完成后,宫崎骏也只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夸奖,算是对儿子的最大肯定。
即便如此,他还是认为儿子的才华和能力,根本达不到他心中的标准。
既然亲儿子不受重视,而多年来,宫崎骏自己又常常放话说要退休,媒体也早就将几位日本的知名动画导演提前锁定为宫崎骏的接班人,比如执导过《新世纪福音战士》的庵野秀明,以《穿越时空的少女》闻名的细田守等。
但他们仅仅是曾为吉卜力工作过,早就与工作室停止了合作关系。
而且,他们在合作中也遭遇过宫崎骏的打击,如今,即使这些新秀和宫崎骏之间恢复了关系,他们也都有了各自的辉煌事业,提出让他们去接班,也不现实。
各种方法都行不通,无奈之下,吉卜力的管理者们开始把求助的目光投向机构,他们想到了吉卜力的老朋友——日本电视台。
因为日本电视台是吉卜力的坚定合作伙伴,自从1985年在电视上首播《风之谷》开始,二者就开始了愉快的合作,在那个动画电影刚刚兴起的时代,这些动画为电视台带来了不错的收视率。
因为这种多年累积的信任,在一次私人会晤中,吉卜力工作室与日本电视台高层达成了合作的意向,并真的开始执行。
由此,82岁、且多次喊着“退休”却又多次复出的宫崎骏,可以真正放下管理公司的烦恼,利用生命中宝贵的时间继续画画,描绘他心中的“天空之城”。
2022年10月31日,日本爱知县吉卜力公园正式开放前夕,动漫《千与千寻》中汤婆婆的办公室。
图/视觉中国
38年,为成人制造梦与狂想
提到吉卜力工作室,人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它所出品的动画形象:憨态可掬的龙猫,可爱的骑扫把少女,开飞机的红猪,怪里怪气的无脸人……这些都是工作室“主脑”宫崎骏的作品。
成立38年来,吉卜力工作室一直在唯美浪漫的大银幕故事中,表达着对真挚情感、纯洁理想的呼唤,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讽喻。
而回顾吉卜力这些年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一家以动画电影为核心业务的公司,是如何在变动的社会环境生存下来,宣扬着属于自己的风格理念,又是如何逆着时代潮流而动、“大器晚成”地走到今天的。
故事始于1978年,那时,日本德间书店旗下的漫画杂志来了一位名为铃木敏夫的年轻记者。
有一次,他想做一个关于经典动画片的选题,便致电《太阳王霍尔斯的大冒险》的监制高畑勋进行采访,高畑勋说不出什么内容,便推荐他的合
在交往中,高畑勋和宫崎骏发现铃木敏夫与他们理念相似,爱好相近,作为媒体工
时来运转要等到几年后,高畑勋和宫崎骏的电视动画作品《鲁邦三世:卡里奥斯特罗之城》广受好评,精致的画风逐渐得到业内认可。
到了1982年,铃木敏夫也升任漫画杂志主编,在他的建议下,宫崎骏手绘的漫画《风之谷》开始在漫画杂志上连载,漫画大受欢迎,累积了大量读者,两年后,凭着这个成绩,德间书店决定投资《风之谷》的电影制作。
因为高畑勋和宫崎骏需要潜心创作,他们也在此时开始自己组建工作室。
1985年,《风之谷》电影凭着之前的群众基础大获成功,这种成功,也让德间书店在那一年决心将这间工作室纳入自己旗下。
此时,宫崎骏给工作室起了一个新名字“吉卜力”,意思是“撒哈拉沙漠上的热风”。
于是,那个为成年人造梦的地方,就这样诞生了。
吉卜力诞生那年,宫崎骏和高畑勋已经不再年轻,宫崎骏44岁,高畑勋已经50岁了,人到中年的他们突然发现,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是他们转运的开始,因为文化潮流的转向,他们的审美开始被大众认可。
因为在吉卜力成立的20世纪80年代,恰好是日本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缓慢滞胀的开始,到了90年代,泡沫经济突然破裂,日本全国陷入“失落的三十年”,社会财富增长变得更加缓慢。
此时,心态“慢下来”的人们不再需要《铁臂阿童木》那种明快、简洁的动画片,而是需要更加贴近内心,更加具有深度的动画作品,他们想用更加精美的梦想,填补生活中的种种失落。
吉卜力作品,特别是宫崎骏作品的出现可谓恰逢其时。
那清新自然的画风,对丑恶现象的批判,对环境保护的提倡和对理想的追求,打动了人们焦躁而脆弱的内心,也能让困境中的人心怀希望。
后来的数年,随着《天空之城》《龙猫》《魔女宅急便》《千与千寻》等电影的上映、火爆,宫崎骏前半生的落魄感已经一扫而空。
2001年,兼具精美和深刻的《千与千寻》诞生,超越了宫崎骏之前的作品,在清新的画风之中发展出深刻的表达,其中食欲过度变成猪的人类和荒无人烟的美食街,片中的种种新奇的隐喻,赤裸地映射着整个社会从繁华到衰败的全过程。
后来,《千与千寻》荣获了2002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这个荣誉,彻底将吉卜力工作室推上了国际舞台。
从吉卜力诞生那天开始,创始人宫崎骏、高畑勋和铃木敏夫组成的“铁三角”就牢牢掌控了吉卜力的风格。
性格严苛、要求效率的宫崎骏更是逐渐掌握了吉卜力的主权,他酷爱工作,哪怕后来到了70多岁的高龄,他还是花费大量时间绘图,亲自构思关键剧情。
与此同时,爱好创新,性格懒散的高畑勋则花费了不少时间进行实验创新。
铃木敏夫则帮助他们进行项目间的协调和电影的宣传。
就这样,三人形成的“铁三角”工作方式稳固坚定,可以满足高畑勋天马行空的试验,又能靠宫崎骏那种精密、高效率的生产不断追加投入,通过成功的营销,获取高票房和高口碑,进而一直运转下去。
这种无间的合作,就是吉卜力工作室38年一直出产精品的原因。
2019年10月7日,日本东京三鹰之森吉卜力美术馆。
图/视觉中国
“吉卜力会解散的”
仅仅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吉卜力工作室就站上了世界电影的巅峰,成为与迪士尼比肩的世界级造梦工厂,这个成绩是不可思议的。
但在辉煌背后,工作室多年来一直承受着外界的质疑,这些问题,随着高畑勋的去世,宫崎骏和铃木敏夫的衰老,逐渐暴露出来。
在日本电视台宣布收购吉卜力之前,它的一些内部危机就已经显现,而这些危机的来源,与辉煌的来源是一致的,就是工作室的“主脑”宫崎骏本人。
首先,吉卜力工作室一直面临巨大的运营成本开支问题。
因为动画行业普遍使用外包制度,很多画师都是为某一个作品临时雇佣的,但吉卜力为了团队运行稳定,成立后很快就开始实施花费更高的全职员工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要坚持使用高人力成本的手绘方式,一帧一帧创作动画片,其花费的成本是可以想象的。
工作室也被曝出过经济危机,比如在早期作品《龙猫》制作时就发生过预算超支的情况,2014年,工作室更是因为资金问题停摆。
据当时的日本媒体测算,吉卜力工作室的人工费用可能每年高达20亿日元(约1.2亿元人民币)。
不过,幸运的是,这些问题都被善于运营的铃木敏夫逐一解决,最终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人才培养问题,这个问题,和工作室的灵魂人物宫崎骏过于严苛的个性息息相关。
有人曾指出,吉卜力工作室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只需要执行导演思维的工具人。
随着宫崎骏逐渐执掌吉卜力工作室的大权,他的性格缺陷也逐渐暴露——专制、工作狂、要求高,因此气走了不少年轻导演,其中就包括后来被外界认为可以担任接班人的庵野秀明和细田守,当然,还有亲儿子宫崎吾朗。
此外,宫崎骏的搭档高畑勋在晚年也和他出现了分歧,因为酷爱创新的高畑勋不喜欢宫崎骏传统保守的作业方式,开始自行发展,但尝试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一度长期拿不出新的作品,仅仅在2013年交出了一部收获好评的《辉夜姬物语》,票房也难抵成本。
2018年,高畑勋去世,他的时代也随之完结。
随着年纪的增长,宫崎骏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给身边人带来的不良影响,他也努力去解决问题。
2008年,宫崎骏导演的动画片《悬崖上的金鱼姬》中有这样一段情节:5岁男孩宗介的父亲是一位海员,常年不在家,宗介很孤独。
直到有一天,他在海边捡到了金鱼姬波妞,才找到了能够带给他快乐的朋友。
这个故事,是宫崎骏特意为儿子宫崎吾朗设计的情节,他把自己不停加班的孤独,对家人朋友过于苛刻的亏欠心情,全都融入了呕心沥血的作品之中。
后来,他也开始亲自指导宫崎吾朗的电影,父子间依旧喜欢唇枪舌剑,却在合作中变得更加理解对方。
他和自己曾经批评过的后辈庵野秀明保持着良好的师徒关系,在宫崎骏2013年的作品《起风了》中,庵野秀明也应邀回到吉卜力,献声为男主角配音。
尽管宫崎骏尝试去给新人机会,但是十年过去,吉卜力培养新人的计划还是彻底失败的。
新人们要么出走,要么只能活在宫崎骏的阴影中。
三十几年间,宫崎骏做到了完美地掌舵,让吉卜力这艘大船的风格不至于偏航,却也在过度控制中摧毁了其他画师的创造力。
不过,理想主义的宫崎骏仍然没有妥协,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古典主义创作理想。
既然没有接班人,他就继续燃烧自己,亲力亲为。
他一次又一次宣布退休,想彻底休息,却一次又一次抵不住创作的诱惑而食言,回到那张小小的书桌前。
如今,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工作的AI动画创作,也改变着动画行业的格局。
2023年,第一部AI生成背景和部分内容的动画短片《犬与少年》已经在日本诞生,这种创作方式大大减少了手工背景画师的工作量,也剥夺了他们的工作机会。
高新科技的发展影响了很多日本动画创
不过,经历了这么多,还是有什么东西在改变着宫崎骏的内心。
2013年,动画片《起风了》作为宫崎骏当时自认为的封笔之作上映,人们发现,这部电影依旧是熟悉的宫崎骏风格,却少了几分奇幻浪漫,多了几分回忆、遗憾与现实。
这个狂想家似乎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接受现实。
在纪录片《梦与狂想的王国》中,他也淡然地预言了吉卜力未来的命运。
他说,吉卜力这个名字,其实是他随口起的,它就是一个名字而已。
“未来很明确,吉卜力会解散的。
”这不是冷血无情,而是因为他早已预料到吉卜力的未来,也决定将一切交给命运。
他放弃了杂念,决定抓紧仅剩的生命时间,专心创作,与时代赛跑。
而这,也正应了《起风了》中那句著名的台词: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发于2023.10.2总第1111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吉卜力工作室被收购:起风了,仍要努力生存
记者:仇广宇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