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正文

家园保卫战10关摆法 (最好有图)(三大保卫战,让家园拥抱自然)

2024-09-24 09:42:17网友

家园保卫战10关摆法 (最好有图)

第一种:炮王流过关图!

炮塔攻速5级.加强14级.图中炮塔用的是火宝石碎片,产生溅射伤害,箭塔用的是电宝石碎片,减防用。

这个图不管是平衡流的还是炮王流的.我都建议你们分开打..

这关出的船量一般是18左右..如果是主流减速打法的话..必须在左上角建N多的风塔..而且等级不能过低.如果等级过低的话..会出现下路的船艘还没打完..上路的船艘就已经到达.这时候中间的集体火力将会转打上路的船艘.下路将会造成漏船..因为上路的缓速带过短..所以风塔要等级很高才能拖住上路的船艘.

如果造这么多高级风塔去减速的话..将会耗费大量金钱.而且主流打法中间的火力太过集中..非常容易浪费火力.经常有N多炮塔去打一个残血的船艘.而分开打法..将会变得十分简单.这里我希望大家明白一点.

5个炮塔打9艘船和5个炮塔打18艘船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可以用天差之别来形容..分开打法两边的压力将会小了很多..

我这关上路5个炮塔.下路5个炮塔.结尾补刀处2个炮塔..5星后的轻型船也打得十分轻松..本来我预计是9个炮塔通关的..没想到BOSS来的是20艘.而不是资料中的18艘.所以我留了10个炮塔.

全歼通关.打BOSS的时候要注意火和毒碎片的灵活运用.因为4星半后物理免疫我就直接含泪消灾了..所以我建议大家如果参考我造的图的话.可以在结尾处把2个炮塔换成2个魔法塔.我估计会好很多..

家园保卫战10关摆法 (最好有图)(三大保卫战,让家园拥抱自然)-第1张图片-拓城游

三大保卫战,让家园拥抱自然

家园保卫战10关摆法 (最好有图)(三大保卫战,让家园拥抱自然)-第2张图片-拓城游

湖南资兴小东江流域生态优美,蓝天白云倒影在碧水之中。

曹正平摄/光明图片

·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6.3%

·到2020年年底,实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的治理目标

锦甸平铺鸭绿水,白云飞动蔚蓝天。

古人笔下那充满诗意的大自然,如今在我们身边愈发亲切地呈现。

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上,我们总是能见到身边人分享的蓝天、碧水与净土。

最近在微博上,一个名为“随手拍北京蓝天”的话题很火,阅读量超过9000万,发帖数近3万条。

点开这个话题,可以看到网友晒出的北京各种蓝天:故宫宫阙上的蓝天、湖水倒映下的蓝天、风雨过后的蓝天、朝霞飘至的蓝天……“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儿’”,一位网友说。

如果微博上的记录保持得够久,再往前翻阅数年的内容,我们见到的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雾霾压城、臭水横流以及土地上“伤口”遍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九大将污染防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近年来,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9年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上升8.9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下降6.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浓度下降23.1%,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年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

我们的家园,正变得更加清新和美丽,正亲切地拥抱大自然。

蓝天保卫战:PM2.5“爆表”离我们越来越远

一场大雨过后,许多人的朋友圈里蓝天又开始刷屏。

不过几年前,刷屏的主角是——PM2.5“爆表”。

2013年,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

雾霾所及,覆盖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

北京PM2.5年均浓度更是高达89.5微克/立方米,超出国家标准1.5倍。

蓝天似乎成了奢侈。

也就是在这一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被称为“大气十条”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8年,国务院发布《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蓝天保卫战是一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战役。

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用地结构这四大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大气污染治理的根本之策。

于是,这几年我们可以看到:

——大烟囱倒下了,绿色产业挺起来。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进入深水区,减少落后和过剩产能,增加新的增长动能。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86%的煤电机组实现超低排放,约7.8亿吨粗钢产能开展超低排放改造。

——烧煤取暖的少了,使用清洁能源的多了。

目前,北方地区清洁采暖试点已实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全覆盖。

清洁取暖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村取暖以燃烧煤炭或薪柴为主的生活方式,屋里干净了,不用半夜起床添煤了,极大提高了生活品质。

——裸露的工地少了,扬尘控制更严了。

河北省强力推进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城乡裸露地面、企业料场、公路和露天矿山“六尘共治”,改造工业企业料堆场,对露天矿山进行停产整治和修复绿化,大气中的扬尘污染大大降低。

在进行结构调整的同时,紧紧盯住重点区域和重点污染物等,持续开展攻坚行动。

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宣告成立,共同保卫同一片蓝天。

通过研究,基本摸清京津冀大气重污染的基本成因,构建了联合应对技术体系,实施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重污染天气由2015年的平均36天下降到2019年的20天。

其中,北京由2015年43天的重污染天数下降到2019年的仅有4天。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只是一个缩影。

从全国来看,2020年1-6月,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5.0%,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

PM2.5“爆表”离我们越来越远,蓝天白云离我们越来越近。

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变成一道道景观

“九曲河就在我们社区门口,我们要不折不扣保护好它,让它碧水长流。

”每天清晨6点多,杨世彬就起来巡河。

杨世彬的身份是重庆市彭水县汉葭街道文庙社区的村级河长。

彭水因水而灵,河流众多。

该县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力争保护好每一条河流。

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对全面推行河长制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2017年新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对全国人民说,“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

在全面推行河长制的一年前,2015年国务院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重点围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和渤海综合治理等标志性重大战役,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

很快,一场碧水保卫战在全国开展起来——

在山西太原,面对曾经“有河无水、有水皆污”的汾河,当地统筹黄河流域山西段干支流、左右岸、上下游,通过“控污、增湿、清淤、绿岸、调水”五策并举,使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水质好起来、风光美起来。

重现水草丰美、水质清澈的汾河,逐渐恢复黄河第二大支流的功能,将一泓清水注入黄河。

在湖北武汉,面对水质一度恶化为劣V类、水花与恶臭频现的东湖,当地在外源截污的基础上,通过重建水生植被,调控鱼类群落结构,使东湖再现“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成为周边居民的“掌上明珠”。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截至2019年底,碧水保卫战三年多累计完成2804个水源地10363个问题整改,7.7亿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有力提升。

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86.7%。

全面完成长江流域2.4万公里岸线、环渤海3600公里岸线及沿岸2公里区域的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

长江流域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4.2个百分点,达到91.7%;劣Ⅴ类断面比例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达到0.6%。

渤海50条国控入海河流中46条水质达标,劣Ⅴ类断面由10个下降至2个。

这些数据的变化,“意味着那些长期居住在黑臭水体旁边的老百姓,夏天可以打开门窗了,他们原来不愿去的黑臭水体,变成一道道景观。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兼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说。

净土保卫战:污染土地重焕生机

在浙江省第一例土壤污染修复项目——台州路桥区峰江街道山后许村的污染土壤治理修复示范点,各类植物茁壮成长,绿意盎然。

这片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土壤,通过植物吸附、湿地脱毒等方法,已经修复成功,达到了农业用地的土壤标准。

土壤环境质量是关系老百姓“吃”“住”安全的大事。

不同于大气、水污染,土壤污染不易被察觉,治理更难也相对滞后。

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实施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十三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纲领。

2019年1月《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实施,净土保卫战从此有了法治保障。

有了顶层设计,各地实践如火如荼地展开——

浙江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实现土壤安全利用,结合当地花卉产业发展需求,将数千亩受污染农用地改种花卉;

湖南、贵州等地采用低累积品种、农艺调控等措施,贵州对200多亩汞污染农田开展油菜低累积品种筛选,降低农产品超标的风险;

江西、河南等地采用超积累植物,通过植物提取方式去除土壤的污染物,如河南试点在200余亩受污染耕地上种植景天、龙葵等镉富集植物。

与水、大气污染防治不同,土壤治理没有明确的年度质量目标,但“土十条”设置了2020年年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要达到90%左右的治理目标,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表示:“目前看,预期可以实现。

目前,已经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坚定不移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固体废物实际进口量同比减少40.4%,启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

“清废行动2019”发现的1254个问题中,1163个完成整改。

近年以来,生态环保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各地的生动实践也充分表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是二选一的单选题,而是可以协同发展的多选题,二者的结合,更可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本报记者 陈海波 尚文超)

本专刊学术指导:

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林震(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

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精选手游 MORE +

相关资讯MORE +

好游安利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