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格,又称为魔方城市,是中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吴良镛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城市规划理念。
魔方格的基本原则是将城市城区按照一定规律划分成若干个魔方格子,将人口、产业、交通等元素合理布局在其中,从而形成一个高效、便捷、舒适的城市。
魔方格的规划理念在中国的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北京的CBD区域和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区就采用了魔方格的规划方式,这些地区由于交通便捷、配套设施完善、人口密集等因素,成为了城市的商业、金融和科技中心,展现了魔方格城市规划理念的巨大效益。
但是,魔方格规划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过于强调规划的统一性、标准性,导致城市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拘束;过于追求效率,忽略了人文、自然环境等因素,使城市规划呈现出单调、乏味的局面。
因此,在实施魔方格城市规划时,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多元性和可持续发展,避免规划的僵化和单一性对城市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俗话都说十年磨一剑,而芥末堆邀请到的嘉宾魔方格创始人杨成夫是五年磨一剑,他这五年磨下来的剑已经刀刃渐锋,魔方格现在估值已经超过两亿,这背后的成功肯定必有其道理。
我们今天就是要让他讲出这些道理来。
以下就是功夫茶沙龙上杨成夫分享的内容整理:
杨成夫:在华为之前我都是技术背景。
但实际在华为我是做市场的,7年的时间,做到了我们当时那个片区的产品总监。
所有运营商的IP的解决方案是我定的,所承担的一级的项目大概有五六个,大概有二三十亿的销售贡献吧,
在华为的这些经验,对我现在自己创业,确实起了很多作用。
大概在华为呆了7年之后,我就自己出来创业,开始做在线教育。
魔方格的前身是09年开始做的,但魔方格的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06年……
源起
“当时也是在一个茶馆,我是和现在的两个合伙人一起喝茶的时候,他是华为的代理商,我们三个人提起说,我们要很快要有孩子吧,其实大部分人是在k12这大概12年的时间都是很苦逼的,我们是不是可以做一个在线教育的网站,能够让孩子不那么苦逼了,不用老是这样做题了,是不是能够弄一个题库,然后能找到试题出题的规律,能让孩子不要老是陷于题海战术。
”
06年当时提起这个想法也是一时的冲动,但之后我的两个合伙人就开始筹备了,里里外外大概投了4000万,这是我们大概的一个历程。
13年的时候,我们确实解散了,是13年3月份解散的,折腾了大概五年的时间,也是遇见了不少的坑。
但骨子里还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们又开始倒腾,包装成另一个产品,叫魔方格。
为什么重新包装呢,因为产品的机制各方面全都改变了。
原来是to B,后来我们就想直接做to C,完全的互联网模式,所以就改了名字重新包装去做这个事情。
魔方格用三个月的时间以互联网加游戏的方式把全部的产品机制重新刷新了一遍。
9月1日上线的到现在我们的访问量应该是2.5亿左右,注册用户突破了400万,新增的用户在1万到两万五之间。
其实我们基本上没有做推广,其实我们到现在也没有市场部也没有营销部只有产品和两个编辑。
这就是魔方格的所有历程。
做在线教育时遇到的三个坑
第一个坑就是关于试题录入。
我们做试题录入这块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当时是聘请的省市教研员都是有至少20年工作经验的老师分析题库。
我们当时还有钱而且和教育学家的关系都不错。
但是等我们把这个题库做了之后才发现问题来了。
首先是题库属性的问题。
因为聘请的教研员大部分都不懂计算机不懂互联网,他们给的就是一个非技术的属性,所以光属性这一块来来回回就倒腾了有五六次。
魔方格对每一道试题进行精加工,划分母知识点、子知识点、难度、小题考点细分等等,一道试题多达30多种属性,极其耗费人力和成本,同时,很多选择题还被用于站内的在线竞赛,涉及用户做题PK后的排名和奖励,更不能出一点错,这些海量试题,光审核就搞了三遍。
所以当时为什么说我们烧了那么多钱,因为这种精加工是技术无法实现的,人海战术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也就相当多了。
所以说如果有人弄一个支柱,把魔方格的题扒一扒然后自动形成题库,我真的是很不care,因为这个很核心部分都是在我们的题库里面。
这些是支撑我们后面关于评测和关于考试规律的非常核心的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只有我们自己的题库才能做出来的,而且这可能就涉及到一些大数据。
第二个坑就是一开始我们还不是特别在意的查重算法这块。
在题库录入的时候碰到一两道题重复可能无所谓,但是当你录到100多万200万的时候,你用一个完全一样的题去搜一下,重复的比例非常高。
比如中学的生物,我们搜集题的重题率达到23.6%。
这就是说你做10道题其中两三道是一模一样的,再加上一些小明改成小红,然后3改成2,还有很多同义词的话,重复率就更高了,能达到30%多。
为了收集试题,我们当时把一整个书店里的题全部扫描了一遍,所以我们给百度贡献了很大比例新鲜的试题。
如果没有魔法格做这些的话,学生通过百度搜题百度是解决不了的。
因为百度它是不会产生内容的,也不会把这些东西分享到互联网中来。
所以一定得有人去干这个事情,魔方格团队以前就是在干这个事情,他们都说我们很傻很天真嘛。
实际上就是说,当我们踏过这个坑之后,会发现总的题库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少。
第三个坑就是关于教材同步这块。
这个版本的复杂程度远超乎你的想象,我们当时也是很傻很天真的去做这个事情。
当我们和很多的学生交流的时候,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是不理解什么叫知识点的,但他知道今天讲了哪些课。
所以这些东西你不可能给他解释,因为我们理解的知识点就是考试大纲,所以就狠下心去做这个事情。
这里面坑在哪呢?就是如果一个企业你没有客户量的时候,你是做不了同步的。
为什么这么讲呢,我们当时投入的六七个人,去各种线下的渠道收集教材,但这些教材最后能覆盖的用户比例还不到70%。
魔方格现在为什么能在教材同步这块解决的这么好,最关键的是在于我们有用户量。
就是我们每天现在注册的用户很多,当边边角角的用户群接触到魔方格的时候,这些用户都是主动地拍一些教材然后扫描发给我们。
我们会根据他教材章节的内容再重新去做去补充,是这样来做同步教材的内容。
如果没有大的访问量的话我们绝对做不到。
你必须是有一定访问量才可以去做教材同步的。
第四个坑就是关于教师群体这块。
如果了解过魔方格应该会知道以前是有一个老师的功能的,这个功能可以让老师进行组建或者是做PPT,就是类似做PPT习题课的组建栏目。
我觉得现在看互联网上这么多的网站中,做组建这块我们依然是最好的。
我们在这方面这么多的投入完全是所见之所得,老师快的话一分钟,慢的话三分钟就能组一套试卷,完全是能够支持知识点以及教材同步的,操作非常的简单。
我们又把老师和学生很好的关联在一起,学生可以在线做,做完了随后就直接可以评分。
想要了解个体的和群体的掌握情况,这些数据都能够实现。
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就是一个大坑,为什么呢?我们总结一点就是,老师是最不靠谱的一个群体。
我们见了很多老师,没有150人也有120人了,这些功能我们都让他体验,包括在做之前我们都问他,这样的功能你觉得管不管用,你会不会用。
所有的老师都告诉我们肯定会用啊,非常好啊,特别激动。
结果我们做出来之后,使用的比例奇低,就是组建的这个功能,当时我们在百度知道等各种渠道去看老师会用户体验。
在我的认识中,华为才是最懂用户的,才是真正的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的,而这深深的烙印在我们产品经理的那一代中,因为我们始终要想着用户的需求。
我刚到华为的时候,就非常清楚要搞定一个人时要怎么下手,就是理清每个人人性的弱点,这就是强大的系统。
所以在这个平台做发展起来的人,你走了没关系,招一个合适的应届生就能接上。
只要你符合一些品质特征,在任何平台都能很快上手。
企业的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在于研究整体网络问题在哪,挖掘用户痛点,总结华为产品解决方案的优点,再找出竞争对手的弱点,三者结合出来一个解决方案。
最后客户关系到位,你就会发现方案确实是按照我们的想法得以执行。
以客户为出发点,这个是深深烙印在我们华为人身上的。
所以,举个例子,我从小喜欢玩游戏,从最开始的小蜜蜂大蜜蜂然后是俄罗斯方块到离开华为之前,一直在玩游戏,我能深度理解为什么喜欢玩游戏,游戏的特点在哪,然后再结合我对人性的这种分析,去设计成魔方格。
分享一个经验就是,有些事情需要合适的时机去做,一味图快是有问题的。
当初我们做魔方格之前坚持做所有答案进行语音解析,执行的时候就发现成本极高,且效率很低。
因为语音你是需要重复看的,讲的好不好啊等等。
当初四千多万的投入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烧在语音解析上,最后很多用户对语音解析部分的评价都不太理想,所以在转型做魔方格时,我们就把语音解析给砍了。
死过一回之后,我们冷静地思考反省了一个多月,最后发现创业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活下来,居安时需思危。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