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简单的介绍一下荀彧。
荀彧怎么读呢?荀彧读作xúnyù。
荀彧是谁?荀彧是属于魏国,他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他是曹操身边的一位谋臣。
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司马懿,郭嘉等大量人才。
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流传的一些三国故事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全书一共描写了一千多号人物,包括武将、文官以及汉、三国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
后来《三国演义》有过无数个增删、修改和点评等修订版本,作品及其衍生作品被搬上荧幕的次数也不少,但书里的很多含有生僻字的人名依旧常常被人读错,下面我们一起盘点一下那些一开口就容易闹笑话的人名。
01
荀彧(xún yù)
荀彧,字文若,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战略家,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是曹操部下著名的谋士。
他出身名门,他的爷爷荀淑处事正直,明于治理,称为“神君”。
他的父亲有七个兄弟,个个才智过人,人称“八龙”。
到了荀彧这里,一个“彧”字就难倒了很多读者,很多人纳闷好好的一个世家子弟,为什么取个名字叫“狗货”呢?
实际上这个“彧”读yù,本意指有文采,趣味高雅、有教养。
别说,这两条他都挺符合的,大家常说人如其名,在他这里果真如此。
其实“彧”在古代用作人名很常见,东吴末期官拜右丞相的万彧、北魏宗室临淮王元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宋明帝刘彧等,不过听来听去感觉这个字跟荀姓最配。
02
甄宓(zhēn fú)
宓是个多音字,读作mì或fú,读mì是安静的意思,读fú时,古通“伏”。
三国时期蜀汉有一个大臣叫秦宓,读作mì,不过甄姬名字里的宓,大部分学者认为是读fú。
甄宓即文昭甄皇后,史称甄夫人,史书对她的名字记载不全,叫甄宓也只是坊间的一个说法。
甄宓貌比西施,被称为“三国第一美人”,但她也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三岁丧父,13岁就嫁给了袁绍的次子袁熙。
后来曹操攻下邺城,其子曹丕看中了她的美貌把她纳为了夫人。
婚后她为曹丕生下了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
后来曹丕即位,后宫添补了一位又一位如美似玉的夫人,失宠后的甄宓心有不悦说了一些怨言,曹丕直接将她无情赐死。
5年后她的儿子即位,她被追谥为文昭皇后。
03
毌丘俭(guàn qiū jiǎn)
毌丘俭是曹魏一代名将,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颇深。
其父毌丘兴在曹丕在位期间曾担任武威太守,毌丘俭的长兄早夭,父亲病逝之后他袭封父亲高阳乡侯的爵位。
他曾引兵十万攻武昌大败吴兵,后司马师废魏帝曹芳,他与文钦反抗,被司马师亲征讨伐而战败,史称“淮南三叛”之二叛。
站在曹氏立场,他确实是不二的忠臣。
毌丘俭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眼望上去以为他姓母,但其实他是复姓毌丘(guàn qiū),单名一个俭字。
以前电脑上这个字经常被误打,他也被误传为母丘俭,包括1998年播出的电视剧《乱世妖后》里,曹髦的母后与曹髦对话都是读的mǔ丘俭。
04
步骘(bù zhì)
步骘是东吴的一员重臣,他熟读各类典籍,文武双全,少时游历江东声名大振,后被孙权重用。
他曾带着一千来号人去交州诛杀了吴巨、降服了士燮,使交州这个被士燮打造的世外桃源成了东吴的地盘。
步氏曾是淮阴大族,他的祖上文人雅士很多,而他的这个名字也是一下子就能把“文盲”阻隔在外了。
骘读作zhì,有排定、雄马、安定等意思,取安定之意与他的步姓结合,不可谓不绝妙。
不过在《三国演义》里,他在诸葛亮舌战群儒时被秒了,让其形象大打折扣。
05
张郃(zhāng hé)
张郃曾是韩馥麾下的军司马,韩馥出让冀州后,张郃率兵投袁绍。
在袁绍麾下,他的军事才干逐渐显露。
但官渡之战时,袁绍偏听偏信谋士郭图的错误判断,战败后郭图甩锅诬陷他,他一气之下投靠了曹操。
到了曹营后他被曹老板重用,因精通战术,常料敌先机,屡战屡胜,后与张辽、乐进、徐晃、于禁等人一起被称为魏国“五子良将”。
他的名字可以遵循“字不认识念半边”规律,很轻松的读出hé,不过他的字儁乂难倒了很多人,读作(jùn yì),你读对了吗?
06
郤正(xì zhèng)
郤正这个人物让人印象深刻,后主刘禅投降时,帮他写降书的正是此人。
蜀汉灭亡后很多文臣武将都另谋高就去了,他却选择了继续辅佐阿斗,“乐不思蜀”的典故里也跟他有些关系。
历史上的郤正醉心于文学,写过很多诗词歌赋。
他不知道的是,擅长舞文弄墨的他,一个姓氏却难倒了一千多年后的很多人,乍一看以为他姓谷,实际上这个字跟“谷”字的读音八竿子也打不着,读作(xì)。
郤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05位,历史上也有不少名字是这个姓,像春秋时晋国大夫郤缺,玩了一把谐音梗;春秋时晋国大夫郤犨(chōu)等。
07
士燮(shì xiè)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士燮的祖先为了躲避新蟒末年的动荡移居交州,传了六代到他爹士赐这里已经地位显赫了。
士燮入仕途后,名义上是效忠于汉朝的交趾太守,实际上已成为割据交州的军阀。
偏安一隅的士燮胸怀若谷、礼贤下士,把交州打造成了一个世外桃源,当年中原前去避难的不计其数,后归顺东吴。
“士”这个姓比较冷门,而燮这个字则比较少见,很多人被难住。
燮音为xiè,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的原名叫郑燮,也是这个燮字,韩国有一个演员叫苏志燮。
不过,比起士燮,他儿子的士廞(xīn)更为生僻。
08
桥蕤(qiáo ruí)
桥蕤是袁术的部下,他的死版本有很多,一说是被曹操斩杀,一说是与夏侯惇交战时不敌,死于夏侯惇的长枪之下。
在《新三国》中则是袁术称帝,曹操刘备合力夹击,桥蕤与纪灵上将拼死对抗,死于关羽张飞之手。
桥蕤这个名字同样很折磨人,后来大家见到的“乔”姓较多,“桥”姓相对较少,据说为姬姓之后。
蕤这个字读ruí,有衣服帐幔或其他物体上的悬垂饰物、花、花蕊之意。
09
朱儁(zhū jùn)
朱儁出身寒门,年少时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
尽管家境贫寒,但朱儁品行高尚,从不贪财失义,深知品行端正的重要性,这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朱儁从郡中小官一步步做到兰陵县令,随后又参与了剿灭梁龙、讨伐黄巾、击败张燕等多次大战,有勇有谋,声名在外,颇有将领之才。
中平六年,董卓掌管了政权,他知晓朱儁的才能,若是能将其收至麾下,对自己大有益处。
但朱儁知道董卓拉拢自己是为了方便控制,因此拒绝了董卓抛来的橄榄枝。
相比起董卓,朱儁始终忠于天子。
正是因为这点,随后掌权的李傕听从手下的计策,成功以天子诏书召他入朝做官。
可朱儁奉召回京不过短短三年,就在变乱中被扣为了人质。
性格刚烈的他难以接受,因过于愤怒引发疾病,最终离世。
朱儁的名字确实是个不常见的生僻字,但在古代,“儁”与“俊”含义与读音均相同,意指才智超群的人。
这也与朱儁其人相符,有勇有谋,是流芳百世的一代名将。
10
蒯越( kuǎi yuè)
“蒯”这个姓氏经常被人读错,容易错认为荆棘的“荆”。
商代时有蒯国,蒯国的人后来有的以国名为姓,称为蒯姓。
关于蒯越的事迹,在史料中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西汉名臣蒯通的后代,曾经协助刘表稳定了荆州的内部形势。
刘表病逝后,蒯越与刘琮一同投降曹操,只可惜,蒯越归顺曹操仅仅六年之后便因病去世,曹操为此也非常感伤。
11
逄纪 (páng jì)
有多少人不认识这个“逄”字,而胡乱以“逢”字称呼的呢?
事实上,这两个字的关系还真的挺密切,“逢”字作为姓氏时,与“逄”是通假字,读音是“páng”。
逢纪是东汉末年袁绍的谋士,曾为袁绍献计,最终占领冀州。
《后汉书》评价:“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
建安七年,袁绍去世,逢纪等因为惧怕袁谭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绍遗命,立袁尚继位。
袁尚不给袁谭多兵,使逢纪随之。
袁谭一怒之下杀了逢纪。
12
李傕(lǐ jué)、郭汜(guō sì)
李傕、郭汜均为董卓部下,董卓死后他俩攻打长安,杀王允赶吕布,自此开启了关中诸将擅权长安的历史,后李傕、郭汜反目。
这两人曾情同手足,名字也都很难认。
李傕的名字读音有争议,傕是个多音字,有人认为读jué,有人认为读què,在大部分影视剧中都读的是jué音。
至于郭汜,这个“汜”字只有一个读音,那就是读sì。
但根本不同的记载,有一种说法是他的名字原本是郭氾,在传抄过程中“氾”被讹误成了“汜”。
吴金华在《三国志丛考》中就曾解析其名为郭氾,音同泛,因为他还有一个名字叫郭多,多跟泛正好意思相近。
在《晋书音义》里,也有李郭二人名字的注音,一个为jué,一个为fàn。
当然,时至今日,关于他们的名字读音仍莫衷一是,大部分影视剧中取jué和sì的读音,包括老版《三国演义》。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多种意思多种读音,当这些比较冷门的字作为名字时,可真是考验除了本人以及他们父母以外的所有的人。
以上这些名字都是《三国》中比较容易读错的名字,你认识几个?
以上十二位是三国中最常见的、容易被读错名字的名人。
除此之外,在各种古籍中还存在不少名人,名字里自带不少生僻字,阅读之前要做好功课,才不至于闹出笑话。
时至今日,人们的名字都已经逐渐简化为各种常用字,或许有喜欢古籍的人想给孩童取生僻字作为姓名,但为了书写顺利、社交方便,并不建议这种取名方式。
毕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美好寓意的常用字也有很多。
汉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也要随着时代发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
来源: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