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正文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是谁吗?)

2024-10-03 22:52:30网友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

成语“三寸不烂之舌”的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三寸不烂之舌典故

魏国的张仪有一次受邀参加楚国宰相的宴会,等宴会结束后,楚相却发现自己最贵重的玉璧不见了。

这个时候有个侍从就猜测说玉璧应该是张仪拿走了,说张仪又穷又行为不端的,必定是他偷的。

于是,张相便派人将张仪抓了起来,无论如何言行逼供,抄家,也没能找到玉璧。

张仪的妻子看到自己的丈夫被打成这个样子,不免伤心的痛苦,谁知道张仪张仪最先做的不是安慰妻子,也不是自己的冤屈,而是问妻子“不要哭,不要哭,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这一问,妻子也被逗笑了,说到:“舌头还在你口里。

”张仪说:“只要舌头完好,那就不要紧。

后来,张仪也是凭着他无敌的口才加上政治才能,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演变到后来,人们用“三寸不烂之舌”这个谚语来比喻只要舌头不烂,就能凭借语言说服他人。

引申为巧舌如簧地说服别人。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是谁吗?)-第1张图片-拓城游

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是谁吗?

三寸不烂之舌,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一说到这个词,大家都会想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纪晓岚,但是“三寸不烂之舌”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曰:‘胜不敢复相士。

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胜不敢复相士。

’遂以为上客。

故事是这样的——

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赵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请求援兵,同时缔结联合抗秦的盟约。

平原君决定带20个文武双全的勇士同去,但挑来挑去,还缺一个人。

后来,一个名叫毛遂的门客自己推荐自己。

平原君平时对他毫无印象,考问了一番后,勉强同意他前去。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是谁吗?)-第2张图片-拓城游

貌不惊人的毛遂,其实是个能言善辩的人。

平原君与楚平王会谈那天,两人从早晨一直谈到中午,还未谈出结果。

19个门客十分焦急,毛遂便自告奋勇上殿去看看情况。

毛遂按着剑从容不迫地走上了台阶。

”楚王瞧不起他,要他退下去,他却紫握剑柄,大步走到楚王面前说:“大王敢当着我主人的面对我如此无礼,不过是倚仗楚军人多势众罢了。

但现在您跟我距离不到十步,大王的性命掌握在我手里,楚军再多也没有用。

接着,毛遂义正词严地从历史到现实分析了楚赵两国的关系……说明赵国派使臣来缔约联合抗秦,乃是为了救助楚国,而不只是为了赵国自己。

楚王觉得毛遂说得有理,就与平原君一起举行了缔约仪式。

这样,联合抗秦的大事圆满办成。

三寸不烂之舌是什么意思(历史上第一个“三寸不烂之舌”你知道是谁吗?)-第3张图片-拓城游

平原君带一行人回到赵国后,和人谈起毛遂这次的功劳,感慨万分他说:“我今后再也不敢谈论识别人才的事了。

我识别过的人才,多达上千人,少说也有几百人。

自以为天下真有本事的人都逃不过我的眼睛,但却偏偏没有识别出毛遂先生的才干,毛先生一到楚国,就使赵国的地位重于九鼎。

毛先生对楚国的那一席话,胜过了百万雄师!”

从此,毛遂受到了平原君的重用,被奉为上宾。

各位,现在知道历史上“三寸不烂之舌”指的是谁了吗?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精选手游 MORE +

相关资讯MORE +

好游安利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