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鳞中文学名镜鲤,又被称为三花鲤鱼、德国鲤鱼、铁背鱼。
三道鳞是欧洲鲤鱼的变种,其表面如同镜面一样光滑且有光泽,所以又被大家称为镜鲤。
镜鲤是欧洲鲤鱼的变种,表皮有光泽,好像镜面一样光滑且光泽明显,故称呼为镜鲤。
体形较粗壮,侧扁,头后背部隆起,头较小,眼较大,体表鳞片较大,沿边缘排列,背鳍前端至头部有1行完整的鳞片,背鳍两侧各有1行相对称的连续完整鳞片,各鳍基部均有鳞,个别的个体在侧线上见有少数鳞片。
侧线大多较平直、不分枝,个别个体的侧线末端有较短的分枝。
体色随栖息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异,通常背部棕褐色,体侧和腹部浅黄色。
多栖息于水域中下层,而以富营养水域底泥砂质静水域为主,有集体群游习性。
为杂食性鱼类,以小型无脊椎动物与底栖动物为主。
东北三道鳞鱼的繁殖方式:
镜鲤性成熟年龄雌鱼3-4龄,雄鱼2-3龄。
繁殖水温17-25℃,最适水温19-22℃。
1907年,甘肃敦煌,匈牙利籍探险者斯坦因从莫高窟,驮走了大量珍贵的经卷。
这一年,他还在这片荒漠中的另一处停下、拍照:两匹瘦马的后面是一座庙宇,庙宇的后面是一汪呈大月牙形的清泉。
据说,敦煌月牙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其中的泉中铁背鱼还与七星草、五色沙并称为月牙泉三宝。
遗憾的是,因为种种原因,泉中的铁背鱼已经消失多年。
不过,今年五一小长假有个新闻比较火,那就是甘肃敦煌市旅游局披露,五一那天,著名景点月牙泉内,消失已久的罕见鱼种——铁背鱼浮出水面,引大批游客围观拍照。
其实早在去年7月的时候,月牙泉就出现了罕见的群鱼浮出景象。
敦煌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其脊背形如铁片的特征,当地不少人判断它们是销声匿迹多年的铁背鱼。
不过,细心的大鹏发现,去年发现的“铁背鱼”还是普通鲤鱼的样子,今年发现的铁背鱼则便变成了“镜鲤”。
目前,当地官方没能确切地解释这一并不常见的现象起因。
在这里,大鹏可以尝试着解释一下。
这两次出现的“铁背鱼”应该都是人为放生的!因为月牙泉并不大,如果是在泉内自然孵化的,一定会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水那么清澈,大家不会看不到。
所以,那么大的鱼突然出现在泉内,要么是人为放生,要么是从泉眼涌出。
但是,大鹏不得不伤心的告诉大家,从泉眼涌出是不可能的,因为月牙泉的泉眼早就没水了,现在的水都是人为补水。
据记载,从1985年开始,月牙泉的局部就开始露底了。
30十多年来,修复月牙泉的工程一直在持续,从“淘泉补水”到“简易渗灌补水方案”吗,再到“月牙泉水位下降应急治理工程”,再到现在进行的“引哈济党”工程,都是为了从汉代就出现在史书中的,已经存在了几万年的月牙泉,不要消失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
泉水都要没有了,铁背鱼还能在泉内出现,这除了人为放生,还能有别的解释吗?说白了,这两次的铁背鱼突现就是景点管理处为了炒作名气,吸引眼球而已。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