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

2024-10-16 09:40:23|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

潜艇这种隐蔽性很强的海战武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展现出自己的战略价值,当时英、法两国用飞艇在海上巡逻侦察潜艇动向,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种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在使用,并且爆发了历史上唯一一次潜艇与飞艇之间的直接战斗。

交战双方是美国的K型飞艇与德军的U-134号潜艇,U-134属于德国VIIB型潜艇,水面排水量约770吨,有5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甲板上有一门88毫米甲板炮,以及2门20毫米高射炮,这种潜艇适合远洋作战,可以直接威胁美国西海岸。

K型飞艇是美国在二战前不久研制的非刚性飞艇,这种飞艇长76.7米,内部填充氦气,有效载荷3500千克,机组通常有9或10人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巡逻飞艇,安装有对海搜索雷达,有1挺12.7毫米M2重机枪作为自卫武器,还能携带6~8枚深水炸弹。

1943年7月18日入夜,美军K-74号飞艇在弗罗里达附近海域飞行,它的任务是搜寻U艇以及保护通过这里的货轮、油轮,当晚能见度很高,大约在晚上11点,飞艇发现一艘以15~18节航速水面前进的潜艇。

K-74虽然发现潜艇并围绕它飞了两圈,估算出潜艇排水量约七百多吨,但并不能肯定它就是德军的U艇,因为潜艇甲板值班的对飞艇没有反应,可能是夜晚没有发现飞艇,潜艇一直朝货船的方向驶去。

正是潜艇这种迷惑的操作,让飞艇指挥官纳尔逊·格里尔斯中尉做出了一个大胆且违背战术要求的决定,他要求将飞艇靠近潜艇,并安慰他的艇员如果这是美国潜艇那么对方不会主动开火,飞艇只需要简单的飞过去并发送识别信号就就行。

在战术要求上飞艇不得单独进攻潜艇,即便是潜艇的防空火力不如驱逐舰这类装备,可它的火力对付毫无装甲保护、没有速度优势还尺寸巨大的飞艇仍有优势,飞艇的作用是发现潜艇、跟踪潜艇、向友军通报潜艇方位,迫使对方不断下潜逃离,最终被赶来的友军驱逐或击沉,总之就是保护商船航线为第一任务,与潜艇“死磕”这种危险的事还是交给驱逐舰或者反潜飞机来干。

K-74犯下了这一致命错误,迎接它的是德军高射炮火力,在晚上11点50分,飞艇下降到250英尺高度(约76米)并接近潜艇,U-134率先开火攻击,K-74用机枪还击,这轮交火中显然潜艇的机炮更占优势,飞艇气囊被打破,吊舱受损,随着距离的靠近,飞艇机枪失去射击窗口,指挥官下令用深水炸弹攻击,遗憾的是两次炸弹攻击都没有成功释放,可能是被潜艇机炮破坏了相关结构。

受损的飞艇失去控制并向上爬升,右发动机起火,艇员们几番努力没有重新控制飞艇,随着氦气的泄漏,飞艇从爬升转成下落,艇员们开始丢东西减轻重量延缓下坠速度。

在这个过程中无线电员抓紧时间发出了16次三字母消息“OFU”,这是飞艇所在中队的求救信号,意思是“紧急,我中弹着火了”。

K-74最终坠海,艇员们先尽量远离飞艇残骸,他们担心深水炸弹会爆炸,确定安全后返回残骸,除了指挥官之外被分成2组,一组5人聚集在残骸尾部附近,一组4人因为担心U艇靠近被俘所以远离残骸,指挥官被海浪冲走已经看不见残骸。

因为此前发送位置的电报出了一点差错,导致搜救工作耽误了些时间,第二天上午飞艇残骸完全沉没,依附在这里的5人面临了鲨鱼危险,投弹手惨遭鲨鱼拖走。

幸运的是一架水上飞机发现了艇员,剩余9人全部获救。

至于U-134号,它在19日受到另一队巡逻队伍的攻击并遭到重创,因燃料不足打算返回法国,返程路上被英军护卫舰击沉。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第1张图片-拓城游

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领土主权,爆发了二战结束以来南大西洋地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海战,这就是英阿马岛海战。

英国和阿根廷的潜艇均参加了这场海战,并在战争中都有上佳表现,特别是英国核潜艇首次展示了其强大攻击力和战略威慑力,这是核潜艇诞生30多年来首次战争尝试。

一鸣惊人的英国“征服者”号核潜艇

“征服者”号核潜艇属于英国“勇敢”级核潜艇,是奉命赶赴马岛的5艘核潜艇之一。

该艇于1971年11月9日建成服役,水上排水量4200吨,水下排水4900吨,水下最大航速28节,人员编制103名。

该艇装备了在美国帮助下由英国设计和制造的NR-2型压水堆,核反应堆那近乎于用之不竭的动力赋予了该艇无限的水下航力,装备的6具533毫米鱼雷管和多种型号的雷达、声纳则让该艇拥有了强大的攻击力和敏锐的探测力。

4月2日阿军突然攻占马岛后,正在海上训练的“征服者”号立即被召回苏格兰法斯兰潜艇基地,进行补给并装载英海军陆战队登陆突击队员,于4月3日18时离开基地开赴南大西洋,经过11个昼夜的水下强机动,4月14日22时到达南乔治亚岛东北部海域,将登陆突击队员输送上岸后,奉命在马岛西南海域进行巡逻,执行区域封锁任务,随时准备袭击进入马岛附近海域的阿根廷任何舰艇和飞机。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第2张图片-拓城游

返回母港的征服者号核潜艇

4月30日晚6时许,正在执行封锁警戒任务的“征服者”号核潜艇,在埃斯塔多斯岛以北海域突然发现了阿根廷水面舰艇编队。

艇长理查德·拉思立即指挥潜艇接敌机动,并下令判断目标性质、数量和运动要素。

3分钟之后,声纳分辨出有3个目标,经过噪声与水声数据库比对,判定为阿根廷水面舰艇编队,并确定了编队内3艘舰艇为“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队形为巡洋舰拖后的倒三角队。

1951年从美国购买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3645吨,舰长184.4米,宽21米,航速32.5节,续航力7600海里/15节,装备有2座4联装“海猫”式舰空导弹发射装置,2架直升机以及近80门各种口径火炮,显示其具有强大的作战能力。

该舰是阿海军中仅次于“五月二十五日”航母的2号主力战舰,仅从该舰的舰名就可以看出其在阿根廷人心目中的地位——贝尔格拉诺将军是阿根廷独立战争时期的著名领袖。

只要击沉了它,就会给阿根廷的民心士气以致命打击。

拉思艇长感觉战机稍纵即逝,随即指挥潜艇下潜到150英尺,继续在有利于听测的水层远距离跟踪,并通过通信卫星向伦敦潜艇作战指挥中心作了汇报,并请求准许发起攻击,同时,将情况通报给“竞技神”号航母上的英特混舰队司令部。

伍德沃德将军担心阿巡洋舰一旦摆脱了“征服者”号的跟踪监视,将可能成为阿海军对其构筑钳形攻势的重要一翼,不敢怠慢,也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伦敦联合作战司令部和战时内阁,请求下令对“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实施攻击。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经过短暂讨论,战争最高指挥官——首相撒切尔夫人亲自下达了对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的攻击令。

5月2日15时30分,“征服者”号核潜艇收到了攻击命令。

拉思艇长根据三天来的连续跟踪情况,判断阿水面舰艇丝毫没有察觉到愈来愈近的危险,2艘担任护航任务的驱逐舰甚至连声纳系统都没有启动——因为他们的军舰始终在英国人划定的200海里封锁区外航行。

按照国际公约履行实践,禁航区外的目标是不应进行攻击的。

但阿根廷人忘记了另外一条规则:战争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拉思艇长一方面命令潜艇全速追上正调头向阿大陆方向返航的阿巡洋舰,并占领有利攻击阵位,另一方面要求计算鱼雷射击诸运动要素,做好鱼雷攻击准备。

由于本艇携带的线导鱼雷没有经过实战检验,而且只能单雷发射,即使命中也有可能威力有限。

为保证一次击沉敌主力战舰,他果断地决定使用老式的“MK-8”型直航鱼雷多雷射击。

“MK-8”型鱼雷是英国20世纪30年代服役的潜用反舰鱼雷,是热动力推进的直航鱼雷。

该雷直径533.4毫米,长度6500毫米,重1453千克,装药220千克当量,触发引信,最大航速46节,航程5850米。

16时刚过,夜幕已垂。

“征服者”号上浮至潜望深度,在马岛以南236海里处,发现阿2艘护航驱逐舰正处于“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右前方和右舷正横附近,而左舷方向则出现了一个较大的空档。

拉思艇长一边指挥潜艇下潜到46米,一边使用12节速度迅速向敌编队左侧机动。

16时18分,“征服者”号转入与阿巡洋舰左舷成正横的航向,当听到声纳兵“倾角92°,距离1400码”的报告后,拉思艇长果断下令,“1-3号鱼雷管,预备!”“发射!”只见3道闪光如离弦之箭直奔“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紧接着,便传来2响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其中1枚鱼雷没有命中),2枚“MK—8”型直航鱼雷命中了阿巡洋舰,其中一枚击中舰身中部一号炮塔前水下部分,另一枚击中尾部左机舱。

顿时,阿巡洋舰失去了动力,舱室引起大火,浓烟滚滚,舰体多处破裂,海水大量涌进舱内,舰体产生倾斜,逐渐下沉。

头部受伤的邦佐舰长眼看大势已去,无力回天,只好下令官兵弃舰逃生。

45分钟后,“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便沉没于4000米深的大西洋洋底。

舰上1000多名官兵中,死亡321人,仅700余人获救。

阿海军因此遭受沉重打击。

自此以后,为保存海军实力,阿根廷将大部分舰艇撤回大陆沿岸基地和12海里的领海线以内,再未敢轻易出战。

“征服者”号此次攻击行动,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核潜艇击沉敌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的先例,第一次向世人宣告了核潜艇的巨大威力,书写了核潜艇作战的新篇章。

悲壮执着的阿根廷“圣路易斯”号潜艇

马岛海战爆发时,阿根廷海军拥有4艘常规动力潜艇,其中有2艘因年久失修和有故障而没能参战,实际参战的只有“圣菲”号(注:该艇秘密向南乔治亚岛输送作战物资途中被英军发现并击沉)和“圣路易斯”号2艘潜艇。

其中,“圣路易斯”号潜艇是联邦德国20世纪60年代末研制的攻击型常规动力潜艇。

潜艇全长54米,水下排水量1290吨,水下航速为21节,下潜深度260米,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发射16枚德制线导鱼雷。

另外,该艇还装有先进的电脑作战系统,包括鱼雷射击控制系统和战术情报处理系统,具备很强的海上作战能力。

正因如此,“圣路易斯”号被阿军视为“撒手锏”力量,阿根廷海军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第3张图片-拓城游

战争初期,“圣路易斯”号潜艇一直负责在马岛以北海域巡逻,执行对英军的封锁任务。

5月1日清晨,“圣路易斯”号小心翼翼地潜行在马岛附近,伺机寻找猎物。

“报告,发现水面目标!”声纳兵报告,潜艇声纳测距仪上显示:一艘英军大型战斗舰艇距离本艇约10海里。

艇长果断下达了“准备战斗”的命令,“圣路易斯”号如幽灵般机动、接敌。

此时,英军护卫舰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逼近。

这也难怪,因为自开战以来还没有英舰被阿潜艇击沉的记录,所以对于来自大西洋水下的威胁,毫无戒心的英国护卫舰毫无防备,仍就不紧不慢地游荡着。

在距离目标大约10000码(49.4链)时,“瞄准发射!”艇长下达了攻击命令,一枚德制“SST-4”型线导鱼雷从艇艏呼啸而出,犹如一把利剑直奔目标,包括艇长在内的全体官兵满心欢喜的等待着那一声意料中的爆炸巨响。

不过,一分钟过去了,又一分钟过去了,焦急的艇员们始终没听到那一声激动人心的爆炸声。

鱼雷最终偏离了目标,艇员们不无遗憾,又感到莫名其妙。

唯一一次飞艇与潜艇大战(马岛海战中的潜艇大战)-第4张图片-拓城游

首次攻击失败后,“圣路易斯”号潜艇自身也被英舰发现。

英国3艘护卫舰和2架直升机快速驶近潜艇附近海域,展开搜索攻击,并先后投掷了多枚深水炸弹和一枚“MK46-1”型反潜鱼雷,由于弹雷投放点距离潜艇较远,均没有命中潜艇。

“圣路易斯”号经过一段时间的机动规避,最后成功摆脱了英舰的追击。

撤离英舰威胁区域后,艇员们立即开始检查武器发射系统,结果发现一切设备运行正常。

5月8日晚7时左右,几经周折后,“圣路易斯”号潜艇声纳捕捉到一水下目标正以6-8节低速航行。

又是一个大目标。

“圣路易斯”号又一次沉稳地靠近、仔细地瞄准。

距离目标大约3000码(14.8链)时,瞄准!射击!一切都准确无误。

1分钟,2分钟,3分钟……潜艇内鸦雀无声,大家都在静静的等待,然而等待的结果依然是一场空欢喜。

精确瞄准的美制“MK-37”型线导反潜鱼雷离开潜艇后就再无声讯,又一次偏离了目标!全艇的官兵迷惑不解,为什么瞄准好的鱼雷会屡屡偏离航向呢?大家立刻开始检查线路和各种设备,结果白忙乎一场,什么也没有查出来。

“或许是鱼雷太老,性能不过关吧”,有人自嘲地解释说。

5月11日凌晨,南大西洋上浪涛滚滚,英国一艘大型驱逐舰正迎面快速驶来。

此时,“圣路易斯”号潜艇正处于有利阵位,声纳探测到目标后,立即确定了敌舰的距离、航向和航速等运动要素,艇长决定再度准备新的战斗!瞄准十字线对准目标,距离目标5000码(24.7链)时,鱼雷兵领命又一次从容按下发射按钮,“SST-4”型线导鱼雷再一次呼啸而出。

此刻全艇官兵的心绷得紧紧的,不祥的阴影掠过心头。

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几分钟后,海面沉静如初,不同的目标换回了相同的结果。

英军驱逐舰大摇大摆地从潜艇头顶驶过,毫无警觉,毫发无损,仿佛在嘲笑它的无能,当时艇员们的失望和无奈可想而知。

截至6月14日马岛海战结束,“圣路易斯”号潜艇在英反潜警戒极为严密的情况下,总共向英国6艘军舰发动了鱼雷攻击,其中3艘军舰是大型目标,但无一命中,因此,被讥笑为没牙的“大西洋鲨鱼”。

当时英军共有57艘军舰参战,只有2艘航母和一些驱逐舰、护卫舰算得上大型目标。

如果这些大型舰艇被击沉或遭受重创,那么必定会影响马岛海战的进程甚至会改变战争的结局。

但是,幸运女神始终没有眷顾阿根廷,一直没有给“圣路易斯”号潜艇以自我展示的机会。

事后调查,原来“圣路易斯”号潜艇的潜望镜出现了同步不同轴现象和错误的方位信息,致使鱼雷操作兵虽然把目标套在了十字线上,准确地锁定了目标,可是鱼雷数据中心的电脑却判定目标在别处,结果错误的数据信息一次又一次地把鱼雷导向了错误的方向。

阿根廷人事后感叹:“如果机会没有错失,马岛海战可能会出现另外的结局!”

尽管如此,“圣路易斯”号潜艇的历史功绩却不能被抹杀掉。

实际上,自5月2日英“征服者”号核潜艇一举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后,阿水面舰艇就自动地退出了马岛战区,但是,阿根廷这艘没牙的“大西洋鲨鱼”凭借其顽强的意志,继续逗留在英马岛封锁区,独立坚持战斗了一个多月,直至战争最后结束。

在血与火的困境中,“圣路易斯”号潜艇演绎出一段屡败屡战而又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悲壮历史,尽管未取得明显战绩,却有效地牵制了英军大量的作战兵力,给英特混舰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威胁,成为令英军寝食难安、时刻提防的“水下杀手”。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