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

2024-10-27 15:15:57|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

1、“情侣去死去死团”,简称“去死去死团”,再简称为“去死团”或“死死团”,它最早源自于日本的漫画,后来传到台湾,在网络上流行了起来,很多单身的网友在论坛上自发组成“去死去死团”,暗示自己是单身一族,并且仇视反对恋人、以情侣为敌。

这是一个虚拟的组织、一个无形的组织,或者说根本就没有组织,只要你现阶段没有男朋友或女朋友,你就可以说自己是去死去死团的一员。

2、去死团的代表性口号是“情侣去死”,这个字眼初看起来有点反动和偏激,但透过字的表面意思,它是一种健康的自我发泄的方式,同时也体现了去死团真正内涵。

当看见情侣而想到曾经受过的伤害,自己想要爱却得不到爱,没有男/女朋友,心中会有一种无穷尽的憎恨和恼怒,这就是所谓的“怨念”,在怨念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喊“情侣去死吧,我是光荣的团员”。

诚然,这有一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和“阿Q精神”的感觉,但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种很好很合理的发泄和调节方式。

当你失恋时,大家会安慰你说“情侣去死,单身万岁”、“欢迎回到温暖的团部”,听到这些话语后,心中的痛苦和压力会立即化解开来,这比某些失恋后轻生或者一蹶不振的人要好得多。

当然,没有人愿意一直单身,在去死团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不想脱团的团员不是一个好团员”,每个团员在鄙视和嘲笑那种堕落的爱欲的同时,心中都渴望得到纯洁幸福的真爱。

在某种程度上,去死团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积极向上的释减感情压力的途径和引导着大家追求自由高尚的爱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去死团是充满正义与爱的。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1张图片-拓城游

“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

视频介绍

题图 / “情侣去死团”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其实,你是个好人


再次提起“情侣去死去死团”给人一种科技考古的错觉。


曾几何时,情人节、七夕节以及双十一,它们除了本身的含义之外,还被一群网友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其中双十一成了调侃单身狗们的节日,而后愤怒的单身狗们在网络上自发组建了“情侣去死去死团”。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这个团体也已经销声匿迹,即便是当年在团体中活跃的团员们,再次相见也仅仅是嘴角上扬微微一笑。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2张图片-拓城游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早期,“情侣去死去死团”多见于各大论坛和网络社区。

这个舶来词被当时的网友简称为“去死团”或者“死死团”(以下简称“死死团”),它最早源自于日本川内康范的特摄片《彩虹化身侠》(其后推出过动画版),而后在日本漫画《去吧!稻中桌球社》其中的一篇“恋爱去死去死团登场”引申到情侣关系上,再往后传到了著名的游戏论坛巴哈姆特和猫扑里屋,“死死团”就这样开启了互联网古早潮流路线。


从口号到行动,二次元群体早期的“中二行为艺术”

2004年,中国超人气论坛猫扑的神秘版块“里屋”迎来了“死死团”,团员大多因感叹自己单身而加入,但是除了在论坛上喊喊口号之外,并无破坏他人情侣关系的实际行为。

“死死团”的名号吓人,但是最早活跃在这个团体的团员被人们称之为“御宅族”,在当时的主流报道中是这样描述御宅族的:没有攻击性,长时间趴在电脑前,热衷于各种亚文化,并对该文化有极度深入的了解的人。

所以,早期的“死死团”团员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在各大论坛喊口号:情侣去死!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3张图片-拓城游


“死死团”在发展过程中,还引出了另外两大文化:网络黑话和颜文字。

因为“死死团”的团员会经常收到来自表白对象的“其实,你是一个好人”“我把你当妹妹/哥哥一样看待”等委婉拒绝的“好人卡”,于是“好人卡”成为了当年伴随“死死团”一路成长的网络黑话。

“你是一个好人”的意思则在当时更多的网友看起来是一种拒绝,为不愿与你为伍的一种表态,收获“好人卡”的团员则会用“Orz”的颜文字来表示自己的心情。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4张图片-拓城游


而后,随着团员的人数越来越多,里屋的MOP-EPC便写下了第一份《猫扑里屋去死去死团章程》,根据MOP-EPC的章程可以看出,当时里屋推崇的“死死团”精神反对的是“资本主义商品化的虚伪爱情观和情爱文化”,而不是“反对爱情”。

“死死团”成为了里屋的标志及影响力最大的联盟,在随后的日子里,“死死团”和他的团员们活跃在里屋的各个角落。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5张图片-拓城游


将“死死团”从口号转为行动力这事儿,还得从2005年说起。

2005年12月24日,“死死团”在中国台北市西门町“传教”,除了一边游行一边高喊“欢迎加入死死团”外,偶尔还会对路边的情侣传送“怨念光波”,成为当年平安夜的一次另类行动。

到了2006年2月14日,中国台湾网友小双在自己的网站上播放着梁静茹的《分手快乐》,在巴哈姆特上面征集单身网友线下共同度过情人节。

他们最终选择过节的地点是位于新北市淡水区的渔人码头,渔人码头被不少台湾网友视为爱情驻留的地方,在这里有着著名的情人桥,相传情侣一起牵手走过情人桥,就可以一生相伴。

小双组织的“死死团”的核心与MOP-EPC的章程无二,痛恨商家藉此机会大肆炒作,让孤单的人格外心酸,于是便想到了用自己的方式与资本主义抗衡。


而后的几年里面,每到情人节,七夕节、圣诞节以及一些容易被商家炒作的日子,就成为了“死死团”为爱而战斗的日子。

这种形式也从海峡的那边传到了大陆,各个城市的“死死团”相续走上街头,形成了二次元群体早期的“中二行为艺术”。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6张图片-拓城游


在当时,“死死团”团员主流的战斗方式包括线下聚会、看电影等等。

线下聚会必须身穿团服,在团服的背面印有“情侣去死”的字样,有的地方还会与“快闪”行为结合,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来自四方的团员在此聚集,高唱团歌,唱完之后在做鸟兽散。

在2008年左右,我曾有幸被资深团员邀请到重庆解放碑参加过一次活动,热闹非凡,令人怀念。


对“死死团”来说,看电影也是一次团员集中行动——团员选择一个场次,隔座购买,保证让情侣无法入座。

但是令人比较遗憾的是,如今电影院已经不再允许观众隔座购买,将此设立为标准的原因也只是商业上的考量,与当年“死死团”发起的战斗并无太大关系。


虽然他们自称“死死团”团员,他们“战斗时”冲锋在前,而他们心里最想的便是早日脱团,像极了当下流行的“我是废物”的对比表情包,但是在“死死团”团员心中,他们却与表情包的情绪恰好相反。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7张图片-拓城游


当“死死团”发动的“爱与正义”的战斗打响之后,“死死团”在2008年开始全面向国内不同的社区、论坛蔓延开,比如豆瓣、贴吧等等,至此,“死死团”成为了中国互联网早期破圈的二次元文化现象。


消失的“死死团”是互联网文化的变迁史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死死团”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团员们都去哪里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答,一方面是“死死团”的出现较早,团员年龄层普遍较高以80后为主。

如今大部分80后早已成家立业,“死死团”的威名自然烟消云散。

另一方面是中国互联网环境的快速迭代,更多的人群、更多的社群、更多的文化开始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生根发芽,而作为早期小众的二次元文化自然会被其他类型文化所取代。


其实,“死死团”的消失并不算一个个例,在互联网高速发达的这些年,消失的文化现象可谓是犹如漫天繁星。

比如依然是二次元顶流的Bilibili,可能已经有许多人忘记了2017年被官方评选出来的年度弹幕是什么了,但是网友们却依旧把弹幕刷得飞起。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8张图片-拓城游


每一个文化现象诞生都是有一定的契机,比如“死死团”的契机是来自于一部漫画,最终却被梁静茹的《分手快乐》点燃,比如“awsl”的爆红契机则来源于b站在2019年1月独播的新番《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等等。

这些文化之所以能够传播开来,因为在不同的环境下,这些文化所表达的含义可能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更多的是用“懂的都懂”的“黑话”去寻找“同类”,不光是过去的“死死团”团员,还是现在刷着“yyds”“绝绝子”的年轻人们,本质上都是不同年代的年轻人,在文化圈层中不断寻求“身份认同”、寻找“同道中人”过程的产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互联网文化已经不知进入到了第几代,从2021年3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来看,中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的速度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越来越多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擅长各类文化领域的年轻人开始在互联网上展示自己,各种不同类型的文化在不断地交融和碰撞下催生出新的文化。


去死去死团是什么意思(“情侣去死团”怎么就销声匿迹了?)-第9张图片-拓城游


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下,“死死团”虽然已经消失不见,但是谁也无法预料在未来的某一天,它会不会被新一代的年轻人挖掘出来继承其“教义”,再次复兴。

​​​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