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27 19:22:34|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都好玩。
1、国王指意:国王指意是一款运气和策略并存的游戏,玩家需要根据国王的指示来选择不同的策略,获得胜利。
2、正中靶心:正中靶心要玩家精准地瞄准目标,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击中,让玩家在游戏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视频介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编辑|老闫侃史
1792年,一队神秘的英国外交使团远涉重洋,来到了清朝的都城北京。
他们此行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向清廷贺寿那么简单。
但是当他们远渡重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之后,却受到了清政府的冷淡待遇。
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外交冒险?清朝又为何对他们如此冷淡?一场跨文化的碰撞即将上演。
179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主导下的英国商人,通过东南亚等地建立的贸易网络,已经在广州等地经商多年。
然而英商往来广州一地,其贸易额与利润均有限。
当时的英国已是工业革命后的新兴海上强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这个巨大市场。
于是英商力促本国政府出面向清政府施加影响力。
经过多方考量,英王乔治三世最终决定派遣一支庞大的特使团出访中国,表面是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实则拉拢清廷,谋求在中国更大范围通商。
特使团团长即英国著名外交家马戛尔尼爵士,此人22岁曾出使俄国,斡旋签订通商协定,素有“外交第一人”之称。
使团人数近700人,携带大批奇珍异宝。
1793年7月,使团历时9个月乘风破浪,终于抵达天津。
天津总督梁肯堂等清官儒雅地接待了英使团。
当时乾隆正在避暑山庄,特使团需前往热河面圣。
乾隆对英使携来的厚礼极感兴趣,下令将大部分礼物运往承德,以便“先睹为快”。
英使团一行于8月中抵达承德,准备面见乾隆。
然而双方在礼节问题上矛盾激化。
英国坚持两国地位平等,拒绝向中国皇帝行“三跪九叩礼”。
在英使反复据理力争下,最终与清廷达成妥协,英使可仅“单膝跪拜”。
面圣时,马戛尔尼遵国王旨意,向乾隆递交一封信函。
信中赞颂清朝盛世,随后直抒胸臆,提出设立多个贸易点,在中国各地经商等诉求。
乾隆认为“关系重大,不方便答应”,当场拒绝英国所有要求。
马戛尔尼为完成使命,再三要求与清廷谈判,仍被拒。
乾隆心生不悦,下令催促英使尽早离境。
英使团无功而返,仅收获一堆金银珠宝和乾隆皇帝的一封谕旨。
谕旨中,乾隆更加傲慢地称呼英国为“外藩”。
英使团于10月悻悻离开中国。
此次交锋中,乾隆对英国的轻蔑态度昭示其外交上的盲目自大。
英国实力日益强盛,中英差距正在缩小,清廷却不思进取,眼界狭隘。
这为此后中英关系恶化埋下隐患。
实际上马戛尔尼使团访问中国,带来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技产品,其中包括天文仪器、反射望远镜、船只模型、枪支弹药等。
这些礼物体现了英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清朝统治者如乾隆皇帝和大臣们并没有意识到英国的实力正在迅速增强。
他们仍沉浸在康乾盛世的繁荣之中,自视甚高,对西方文明的进步视而不见。
马戛尔尼亲眼见证了乾隆皇帝的盛大万寿庆典。
他描述乾隆“精神饱满,像英国的老绅士,明明已经80岁了,看起来不过60岁”。
可见乾隆皇帝虽已古稀,但仍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马戛尔尼还提出用热气球载人升空,来展示西方的科技成就。
但是这一建议遭到拒绝,理由是热气球会凌驾于皇帝之上。
清朝统治者乾隆自身傲慢和短视。
他不愿意接受西方的新事物,也看不到英国实力的增长所带来的潜在威胁。
与清朝的自满不同,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国力日益强盛。
英国开展的工业革命为其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快速的社会经济发展。
到18世纪后期,英国殖民地遍布全球,大肆掠夺原始资源。
英国渴望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野心日益膨胀。
而乾隆皇帝这时却生活在奢华之中,被人民称为“明君”,没有意识到国力的衰退。
事实上,乾隆并没有像父亲雍正那样经历残酷的夺嫡之争,很轻松就登上了皇位,开始长期执政。
雍正为避免出现夺嫡之争,提前安排好了皇位继承人。
乾隆则一直受到祖父康熙的宠爱,多次被康熙公开点名为最喜欢的孙子。
所以无论如何,这皇位也一定会落在乾隆的头上。
乾隆继位后,把前人没有完成的事都打理妥当,数次南巡却没有真正造福百姓,反而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乾隆沉迷于“万国来朝”的虚荣,却没有意识到国家实力的衰退。
马戛尔尼使团带来的礼物就清楚显示了欧洲的科技领先,可惜乾隆和大臣们都视而不见。
到鸦片战争时,落后的清军已不敌西方先进武器,清政府终于在轰炸中覆亡。
如果能早日认清西方的实力,采取开明政策,或许就不会导致这样的结局。
当年马戛尔尼率领的英国使团踏上中国大地时,正值大清枝叶茂盛,领土辽阔,富甲天下。
乾隆皇帝接受外国来使,盛情款待,一派和睦景象。
使团献上模型舰只,乾隆并不在意。
他高高在上,将外国使者视为马首是瞻的“蛮子”。
通商要求更是遭到一一驳回,他坚信列强应当感恩戴德,哪里配与天朝谈判。
乾隆给英王写了一封信,最主要的表达就是:尔等小国,何尝与我华夏通商“。
翻译过来就是凭你们想要和我们通商,那是不可能的。
这般傲慢是建立在对国力的误判之上。
马戛尔尼一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清廷表面光鲜,实则积弱已久:武备粗陋,百姓困苦,隐患无数。
这使英国确信,落后的中国必将倾覆
。
几年后,英使再度来访,仍怀抱幻想与乾隆谈判。
嘉庆皇帝毫不客气,予以驱逐。
到此为止,清廷自引祸端的种子已然埋下,列强窥视这片肥沃的土地,蓄势待发。
若说乾嘉盛世是清朝鼎盛时期,那么“万国来朝”也预示着这巨树即将倾倒,清廷的没落就是从马戛尔尼踏上中土开始的。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不因任何个人意志而停顿。
对此您怎么看?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看法
【免责声明】文章案例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案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