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疯狂回归自动退出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
首先,这个问题可能是由于游戏本身的bug或兼容性问题导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可以尝试更新游戏到最新版本,或者检查游戏是否与他们的操作系统或硬件兼容。
有时,重新安装游戏也可能解决此问题。
其次,自动退出问题也可能与玩家的电脑配置有关。
如果电脑性能不足,例如内存不足或显卡驱动过时,可能会导致游戏无法正常运行。
玩家可以通过升级硬件或更新驱动程序来尝试解决问题。
另外,网络问题也可能是导致游戏自动退出的原因之一。
如果玩家在连接不稳定或速度较慢的网络环境下玩游戏,可能会导致游戏崩溃或自动退出。
在这种情况下,玩家可以尝试优化网络连接,例如通过更换网络设备或升级网络服务。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玩家可能需要联系游戏开发商或客服支持以获取更多帮助。
他们可能会提供更具体的解决方案,或者确认是否是游戏本身的问题。
总之,爱丽丝疯狂回归自动退出的问题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玩家可以通过更新游戏、检查电脑配置、优化网络连接或联系客服支持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视频介绍
文/崔骥
歌曲《童年》有几个意象,池塘边的榕树上、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一个人面对天空发呆、一片一片绿油油的稻田,以及盼望着长大的童年,乍一听是美好的回忆,细细品味却是受限的人生。
因为这些意象都是边界,身体行动的界限,还没有能力也来不及逾越的人生障碍物。
这反应了童年真实的处境。
虽然在生活圈里布满了连接世界的触点,童年对现实世界的处置方式是,要么在受限的空间里尽情游戏,要么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里不愿着陆,唯独不会按照成人的秩序按部就班。
▲居家的后院建构起了孩子独立的王国
设想一下,一堆石子和几个孩子之间如何发生关系?在习惯了沙子、太空沙、橡皮泥的游戏世界里,几个孩子可以在一堆石子上的游戏深度,超出我的想象。
下午放学后,天色尚早时,他们以石子堆为界,玩投球游戏。
夜色降临时,他们以石子为原材料,进行各种搭建与营造。
放。
它不在意自身,不问别人是否堵其芳颜。
」
等到夜色渐暗,他们在三米开外放一个盆,玩起了比赛性质的投掷游戏。
直到团队成员渐渐归家,全部游戏持续了两三个小时,我一直看着。
▲悉尼海德公园,孩子在体验园艺劳作。
这幕场景一直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孩子在受限空间里的游戏能力,太强大了,相比之下,许多所谓为了孩子的空间设计,都变得多余而低效。
儿童只需要开放式的空间使用说明书,成人却一遍一遍地为其写着博士论文般的注解。
对于中间发生了多少无效的浪费,即便无法准确统计,仍是人人遭遇的日常经验。
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第三世界,孩子习得人生的经验是均等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关于好坏、善恶、优劣、爱恨等的认知,并不取决于形式是否丰富、是否易于辨识,关键在于是不是增进心智的训练,是不是对人生意义的精进。
▲泰国舒茲伯利国际学校游乐场景观设计项目
因为孩子的视域和理解力其实很有限,成人世界的意义对他们来说,基本上是相隔的,他们翻译不出那么多的设计和构思,空间设计的趣味与孩子的味觉不在一个频率上。
伯格斯特说,人类的很多悲剧都来自于傲慢。
成人以为儿童世界的存在是附属性质的,其实儿童并不关心成人的意志,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从来不是包含关系,而是一直在相遇,很少碰撞出真正理解的火花。
▲美国孟菲斯谢尔比农场公园里,四位小朋友并排静坐在一起。
那些所谓为了孩子的设计,多数时候是成人创造出来的。
如同大人们以为不偷看孩子的日记本,就算保护了孩子的隐私,其实在孩子的生活世界,他们的隐私是永恒的、真实的存在,他们保护隐私和表达隐私的行为同样需要尊重。
比如孩子的独处。
除了在自己的居室,还需要一个可以放飞梦想的场所。
让其在独处的思考中建构自我的人格和思维方式。
独处不是为了独立于成人的世界,而是仅仅需要一个幽静的角落,在社区、在学校、在城市的公共空间里。
许多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校园里,都会刻意强调这样的空间。
在那里,孩子们能够自己学习,感受发现的乐趣,存放自己的奇思妙想。
成人会辩解说,童年是需要保护和指导的,但是,保护不应局限在身体安全,更需要被保护的是记忆和心灵。
身体安全的保护是易于实现的,把孩子们时刻置于视线范围之内,只是避免了意外发生。
但是,廉价的草坪和水泥铺装更像是隔离设施,而不是有效的保护设施。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阿卡迪亚幼儿园利用地形而不是器械,营造完美的大自然空间
《魔鬼经济学》一书中写到一组数据:美国每一万个家庭游泳池,每年就会发生一起溺亡事件。
这个概率几乎超过了所有游乐场所、交通工具等对孩子的伤害。
我们忽略了这个统计数据,因为家庭游泳池是成人世界的文明象征,即便它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敞口的威胁。
自呱呱坠地,人就要学习同世界相处的方式。
在蹒跚学步时,知道步子大了会摔跤,从烫热的茶杯上,感受到了热。
被表扬了,开怀大笑;被责备了,黯然流泪。
全部的成长过程就是一系列细腻柔和事件的堆积,直到成人把孩子接触世界的通道一一封闭之后,童年开始策划逃跑。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兔子洞把爱丽丝送往另一个世界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青春期的爱丽丝,希望跳出父母设定,去看外边的世界,后院的兔子洞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入口。
电影《仙境之桥》中,孩子们通过一个秋千和一座桥,抵达了一个可望不可即的仙境——特雷比西亚。
▲《仙境之桥》中通过仙境的小桥
这种逃跑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对成人世界的疏离和自我世界的探寻。
逃跑的起点往往是家里的后院。
如同本雅明所说,屋后庭院饱含着隐喻的空气,这些空气主宰了人的思维。
逃跑之后,「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从一个小国到另一个小国,一边迷着路,一边开始一个遥远的旅程。
」安野光雅在《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写道。
像新生儿再次投入母亲的怀抱,在没有被吵醒而熟睡的时刻,就是一次次完整的逃跑。
不管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都需要为孩子提供“逃跑的空间”。
这是童年成长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人一生中的美好经历。
经历了思维的逃跑与回归,才算真正开启了肆意奔放的人生。
如果有一些逃跑空间存在的话,那么,逃跑计划或能成就一个接近完美的童年。
欢迎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总编|喻潇潇 顾问|王淑琪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