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全诗是什么?(杨知寒《百花杀》获短篇小说奖主奖 她站在“远处”观察记录真实的东北|华语青年作家奖)

2024-11-04 05:17:52|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全诗是什么?

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这首诗是出自唐末黄巢的一首诗《不第后赋菊》,全诗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咏颂菊花的,秋天的时候,菊花开了的时候,很多花就已经凋谢了,也几乎没有花在开放了,所以说“我花开后百花杀”。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意思是重阳佳节未到,而诗人即赋诗遥庆之。

“待到”二字迸发突兀,“骤响如爆竹”,具有凌厉、激越的韵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

“九月八”在重阳节的前一天,从诗情奔腾的湍流来考察,诗人不写“九月九”而写“九月八”,并不仅仅是为了押韵,而且还透露出一种迫不及待,呼唤革命暴风雨早日来到的情绪。

次句“我花开后百花杀”,一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一种不可抗御的自然规律,用金菊傲霜盛开与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强烈对比,显示出菊花生机盎然的顽强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农民革命风暴一旦来临,腐败的唐王朝立刻就会像“百花”遇霜一样,变成枯枝败叶。

第三、四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则是对菊花胜利远景的预见和憧憬。

第三句写味,“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冲天香阵”。

“冲天”二字,写出了菊花香气浓郁、直冲云天的非凡气势;“香阵”二字说明金菊胜利时决非一枝独放,而是群体皆荣,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观念;一个“透”字,又显示了菊花香气沁人心脾、芳贯广宇、无所不至的进取精神。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满京都;“尽带”是说这遍满长安的菊花,无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黄金甲。

“满”、“尽”二字,则状摹出菊花夺魁天下时的奇观——重阳佳节,菊花盛开,整个长安成了菊花的世界,这就充分展示出农民革命风暴摧旧更新、主宰一切的胜利前景。

扩展资料:

黄巢流传下来的三首诗中,有两首是以菊花为题材的咏物诗。

其中,《题菊花》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表现了他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必胜信念。

这首《不第后赋菊》的境界比《题菊花》更雄伟、豪迈。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菊花以农民起义军的英雄风貌与高洁品格。

菊花,历来被视为华夏的国花,咏菊花而写不出国魂者,皆下品。

黄巢的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菊以抒抱负,境界瑰丽,气魄恢宏,笔势刚劲,格调雄迈,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胄,手擎长剑,气冲霄汉的英雄形象,诸如“我花开后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句,语调斩截,气势凌厉,对后世许多有志之士的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全诗是什么?(杨知寒《百花杀》获短篇小说奖主奖 她站在“远处”观察记录真实的东北|华语青年作家奖)-第1张图片-拓城游

杨知寒《百花杀》获短篇小说奖主奖 她站在“远处”观察记录真实的东北|华语青年作家奖

视频介绍

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 摄影 陈羽啸

东北是当代作家城市书写的核心,东北文学也成为近年来文学研究由第五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篇小说主奖获得者班宇担任文学策划的热门影视剧《漫长的季节》,将“东北文艺复兴”送上热搜,成功唤起了普罗大众对东北文学的全面“东北”无疑已经成为一个热词。

在5月13日揭晓的第八届华语青年作家奖中,有一位来自东北的90后青年女作家,凭借作品《百花杀》获得短篇小说奖主奖,她是杨知寒。

颁奖词里写道:杨知寒的创作秉承现实主义传统,善于通过细腻敏感的笔触,勾勒时代巨变下小人物的命运变迁。

《百花杀》深入生活的细枝末节,于人性幽微中彰显叙事魅力。

其通过对主人公心理状态的刻画,对百姓充满妙趣的生活场景和世情百态进行了准确描摹,撕开了隐藏在人与人之间的芥蒂与隔膜,彰显了小人物鲜活的生命力,实现了对地方叙事审美期待的超越。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全诗是什么?(杨知寒《百花杀》获短篇小说奖主奖 她站在“远处”观察记录真实的东北|华语青年作家奖)-第2张图片-拓城游

杨知寒(右)在获奖现场

有距离地书写东北

产生了碰撞和差异

杨知寒出生于1994年,与记者在领奖现场初打照面时,身材小巧的她流露出的知性与淡淡温婉,似乎都与“东北”这个地方搭不上边,就像一部分读者评价她的作品:“不太有东北味”。

杨知寒初次接触写作,是从小将老师布置的写日记变成写小说,不是小女生喜欢的情感作品,而是刀光剑影的武侠世界,老师不怒反喜,觉得很有意思和特色,她连载的武侠小说就在班级里传开了;日常最喜欢的休闲是玩游戏,最近塞尔达新作刚刚上市,她已经迫不及待入手了。

“我打游戏的时候很狂野。

”这可能就是来自90后杨知寒身上的“反差萌”。

杨知寒18岁上大学,就从家乡齐齐哈尔来到杭州,而后在那里职业写作再到成家,在南方已经生活了10年。

她形容自己的样子和给人的初印象“十分具有欺骗性”,在安静内向的外表背后,隐藏的是东北人的气质与内核,“那股劲儿还是在的”。

江南居住地与东北故乡之间形成的城市文化冲撞,展示在杨知寒的形象上,也集中体现在了她的书写当中。

在杭州回望东北,是对相隔10年以前的童年的追忆,也是在相距2000公里之外的物理距离上,对东北的观察和再审视。

“从某种意义而言,在有了距离之后,这种书写对我而言是有助力的。

你所观察到的东西和你现在脑海里重新整合的东西是分开的,它们的碰撞和差异性会显得很有意思。

杨知寒喜静,性格细腻而敏感,这和传统意义上的东北特质显得格格不入,但却给了她一个“观察东北”的绝妙出口。

当大家都在疯狂进行语言输出的时候,她站在一个物理和心理两个层面都有距离的地方,去感受和观察,这是其写作的特征之一。

在本次获奖的作品《百花杀》中,这样的感觉尤为明显。

获奖作品《百花杀》

灵感来源于网络

短篇小说《百花杀》讲述的是发生在东北的一处地下批发市场百花园的故事。

这里曾是城市的潮流地标,也是店家与顾客通过“杀价”进行博弈、与同行“明枪暗箭”的战场。

随着市场一年一年发生变化,这些批发市场也在走向落败。

《百花杀》的灵感源自杨知寒无意间在网络刷到一段杀价模仿秀,表演得活灵活现,这让她想起了童年时熟悉的东北地下批发市场,在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架间可以看到浮生百态。

对于年幼的杨知寒来说,她只能看着大人们杀价,自己无法参与,但她却对当时那种博弈异常崇拜。

现在想来,那自然是一场场精彩的心理战,有时候双方仅仅是出于乐趣在互相“攻杀”。

如今,随着线上购物的花样越来越多,普及越来越广,我们已经很难看到童年时司空见惯的“战役”,于是杨知寒勾勒出了《百花杀》这个故事,以此记录。

在大多数人的记忆里,批发市场的确与喧闹吵嚷、拥挤凌乱相关联,似乎都有一些是厉害的女人们。

在杨知寒初期的构思中,她经常和母亲通电话,去贴近和找寻儿时记忆。

对她来说,母亲并没有给出很多建议,反而更像是一个倾诉的对象,通过“唠嗑”获得清晰的脉络:“写两个牙尖嘴利的女人,没意思;写一个衰败的行业,也难免失之空泛。

那么就写写两个牙尖嘴利的女人,是怎么随着百花园的衰落,嘴不见静默、身心先静默了的故事吧。

”她们没有斗败彼此,却随着市场的发展,被更庞大的存在斗败了。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命运之感油然而生。

“东北是我的文学母地”

用文学记录、等待新的理解

很多作家都有文学母地的情结,不管一个作家走多远,他的文字中总能在故土中寻根。

这也是东北之于杨知寒的意义,她对东北的感情很深。

这种深沉的情感是连带着喜爱、质问甚至是批判兼容并有的。

“比如那时我也会看到很多不太好的东西,在去杭州生活后,也不可能完全与之和解。

”她选择带着这些疑惑,以文学的方式真诚记录下来,后续有一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以对此产生新的理解。

因此,杨知寒会尝试持续地书写东北,这个可以为她带来源源不竭的灵感之地。

“没有一个地方可以真正地写穷尽,哪怕再伟大的作家。

”诚然,当遇到合适的题材,杨知寒也会有其他的尝试。

但她确实自持而沉稳,对于中短篇小说的写作,杨知寒自认为还并不足够。

在获奖感言中,她提到对短篇小说是有偏爱的,对长篇的写作暂时不打算涉及,但在持续准备。

“长篇小说的写作需要积蓄更大的力量,或者说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有一个固定想表达的目标,甚至一种执念。

准备我一直在做,后面也可能会尝试下。

”杨知寒说。

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全诗是什么?(杨知寒《百花杀》获短篇小说奖主奖 她站在“远处”观察记录真实的东北|华语青年作家奖)-第3张图片-拓城游

获奖作家与评委嘉宾合影

据悉,本次颁奖典礼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成都市龙泉驿区委宣传部、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主办,成都市文艺发展服务中心(《青年作家》杂志社)、成都市作协、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社、成都市龙泉驿区文联、成都市简阳市文联等单位承办。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