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最初是形容狄仁杰的。
“桃李满天下”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这一名句最初是出自《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久视元年》载:狄仁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
“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所以“桃李满天下”最初指的是狄仁杰。
唐代武则天当皇帝时,宰相狄仁杰,字怀英,太原(今属山西)人。
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深得武则天赏识。
狄仁杰推荐了张柬之、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多成了名臣。
有人对狄仁杰说:“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里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荐的,真是桃李满天下啊。
”狄仁杰说:“推荐有才能的人为国家效力,不是为私,是我应该做的。
”“桃李满天下”是形容老师教的学生很多,遍布各地,“桃李”是学生的代称。
视频介绍
小时候,特别喜欢“青梅竹马”这个成语,觉得它充满了幻想,长大后才知道,它原来出自于李白的诗《长干行》,而且背后确实有一段凄美的爱情。
其实,除了“青梅竹马”,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成语都来自于历史中的诗词,比如“心有灵犀”出自于李商隐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春风得意”出自于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而提到赞美老师的成语,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桃李满天下”。
但是你知道吗?这个成语最早出自于白居易的一首冷门小诗。
《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白居易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唱和之作,而唱和的对象是居住于绿野堂的裴度。
裴度,即裴晋公,是唐中时期在朝为将相二十余年的一位名臣,被称为是“郭子仪第二”。
裴度一生功勋卓绝,不仅平定了淮西,还帮助唐宪宗实现了“元和中兴”,为大唐续命100多年,而且他还非常注重人才的培养,曾引荐李德裕、韩愈等名士,重用李光颜、李愬等名将。
可能是为职场所累,晚年的裴度有了隐退之心,开始在东都洛阳建立府宅,修缮绿野堂,据说闲来无事时,常和白居易、刘禹锡在此酣畅宴饮,纵情谈论。
而因绿野堂修的好,当时的很多文人名士都会慕名而来,就连唐文宗,每次见到名士将相从东都返回京都时,都忍不住要询问一番。
所以,白居易才会在诗的前两句写道:“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绿野堂建成后占尽了万物的精华,它的美名无人不知,所以随便找一个路人都能指出它的所在地裴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这两句是对裴度的劝慰,希望他不要太消极避世,仍能像前二十年一样引荐人才。
令公您的学生已经遍布天下,哪还用得着再在门前屋后种花。
言外之意就是,大家之所以都知道您的家,不光是因为绿野堂,还因为您“桃李满天下”的美名。
这里的“桃李”借指学生,最早出自于汉代韩婴所作的传记《韩诗外传》。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
他非常有学问,经他指点的学生都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但因得罪魏文侯,他不得不逃离魏国去了北方。
在逃离的路上,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学者,他便向子简发牢骚,埋怨那些他教过的人忘恩负义。
子简听后率真地说道:“夫春树桃李,夏得荫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
由此观之,在所树也,今子所树非其人也。
故君子择而后种。
”
春天种下桃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乘凉,秋天可以吃到果实,可你在春天种的是蒺藜,不仅没有树叶可以乘凉,更没有果实可以吃,而且还容易刺伤自己。
所以君子培养人才,首先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培养。
子质接受了子简的说法,在北方开了个学馆,种了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
在他严格的教导下,学生们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才。
而学生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也都在自家门前栽种了桃树和李子树。
这就是“桃李”借指学生的由来。
后来经过白居易的总结,才有了“桃李满天下”这个成语。
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声明:本号为“全民阅读推广”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
我们将及时更正。
谢谢】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