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苗族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苗族人民的餐桌上,糯米饭、腊肉串等传统美食必不可少。
除此之外,靖州苗族还有许多美味的特色点心,今天就来介绍几款靖州苗族有名的甜品。
1.红糯米卷
这是靖州苗族最受欢迎的传统糕点之一。
它有着浓郁的苦味和麻辣香气,使人回味无穷。
制作方法是先将红糯米蒸熟,然后拌上芝麻饼干、辣椒粉、葱姜等调料,揉成团后在竹席上擀成片,烤至金黄色即可。
红糯米卷既可作为点心零食,也可作为主食搭配肉类一同食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2.花馍
花馍是靖州苗族另一个有名的传统点心。
它的外形像小花一样,因此被称为“花馍”。
花馍做法简单,但制作过程繁琐,需要用到糯米、花生、黑芝麻、白糖等食材。
先将芝麻焙烤至金黄色,然后和糯米搅拌均匀揉成团,分成小块后再逐个包入花生、黑芝麻和白糖,最后在油锅中用大火炸至表面微黄即可。
花馍口感酥脆,香甜可口,绝对是你品尝靖州苗族美食的不二选择。
3.玫瑰卷
玫瑰卷是以糯米和豆沙为主要材料制作的糕点。
在制作时,首先将糯米蒸熟后,加入糖来调味。
将豆沙包入糯米团后,在油锅中炸至表面金黄即可。
整个玫瑰卷仿佛是一个个小型玫瑰,包裹着绵软的豆沙,口感酥甜,清新宜人。
4.芝麻球
作为一种简单却非常受欢迎的零食,芝麻球是苗族人民常年食用的小吃之一。
为制作芝麻球,食材只需米粉和黄糖,而且做法也非常容易:先将黄糖加入开水中慢慢熬至粘稠,然后和米粉充分混合,揉成小团,并在碗中轻轻滚动,在油锅中炸至表面金黄即可。
芝麻球不仅香甜可口,且营养价值也很高,深受人们喜爱。
总之,靖州苗族的美食文化非常适合品尝和探索,无论是上述几款甜点还是其他靖州苗族的特色菜品,都值得我们去尝试体验。
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些美味佳肴所深深吸引!
视频介绍
前段时间,我回靖州参加第二届苗族大戊节,在住宿的房间里,摆着两盘精美、典雅的土特产——靖州雕花蜜饯,这是接待方给客人准备的“水果”“点心”。
作为靖州人,我以前经常能吃到蜜饯,但是现在却舍不得、也不忍心吃掉如此尽善尽美的食品,我把其当作珍贵的礼品
雕花蜜饯再熟悉不过了!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有关雕花蜜饯点点滴滴的故事和趣事,眼前不时浮现出夏天的乡村农家、城镇大院里,到处是男女老少热热闹闹忙着制作雕花蜜饯其乐融融的情景。
靖州雕花蜜饯历史悠久,起源于东周时期,发展在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民间历代上贡朝廷的御品。
它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
那么,这种既能食用,也可当作宝贝来珍藏的“舌尖上的艺术品”,又是怎样做成的?有着什么神秘呢?但凡美好的事物,都有美丽的传说,靖州雕花蜜饯的文人内涵更为丰富和传奇。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某一年,靖州一连下了三天三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县城,城中男女老少都聚到北坡避难。
人们所带的食物渐渐吃光了,只好靠坡上的野菜、树根等维持生活。
这时,一个叫甜姐的侗家媳妇,发现了一株还未成熟的柚子,摘一个下来一咬,顿觉满口苦涩。
她便将柚子切成薄片,放进开水里煮胀,吃起来苦涩味淡多了。
甜姐想,假如给这些柚片拌点蜂糖该是什么滋味呢?洪水退后,她找来蜂糖尝试,结果变得既甜又脆,还散发着淡郁的柚香。
为了便于保存,巧姐将其晒干,柚子蜜饯就这样问世了。
后来,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又将柚片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制成雕花蜜饯,再经逐步改进,于是成为靖州一绝。
当然,甜姐无意间发明蜜饯,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从主人公的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人们对勤劳、智慧的赞美,对幸福甜美生活的追求。
不过,据当地文史专家、县文联主席谢克全考证,靖州雕花蜜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当地赫赫有名的神奇历史人物“飞山太公”杨再思有关联。
五代时,“飞山蛮”首领潘金盛起兵造反,被占据在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一带的“马楚”小朝廷——楚国之王马殷遣将吕周杀害,当地峒民也受到围剿和株连。
“十峒酋长”杨再思率“飞山蛮”余部占据靖地,安抚峒民,维持一方安定,让峒民免予受难。
为表达感激之情,峒民特将青柚切成条块,用水煮沸漂洗洁净,再用蔗糖或蜂蜜腌酿晒干,犒赏杨部官兵。
从此,蜜饯代代相传下来。
无论是传说也好,是历史也罢,反正雕花蜜饯就是集美食和艺术为一体的少数民族特产,是靖州人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不妨从雕花蜜饯的精心制作,看看这样一艺术品的形成,该要花费多少心思,具备怎样的聪明才智。
制作雕花蜜饯需要的工具和材料,有多种型号的柳叶尖刀、菜刀、铁锅、明矾、瓷盘(盆)、优质白糖及各种瓜果等。
它是利用各种瓜、果、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经过小巧柳叶刀精雕细刻,再经特定的工序而制成的传统茶点和观赏品。
雕花蜜饯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万花茶”,其中柚子果品最耐贮藏,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
此外,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等作原料,把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它花样。
苦瓜雕出水癞头蛤蟆;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
原料各不相同,蜜饯的色、型、味也各有千秋。
雕花蜜饯造型美观、工艺精细,有平雕、浮雕、透雕和圆雕四种方法。
平雕是在平面果皮上刻出所需形状,简单利落,只能从一个面去欣赏;浮雕利用压缩果皮形体厚度的办法,把拟刻物组织在较薄的体积上,比平雕立体感强;透雕是将物象之间不表达具体内容的部分镂空,可从正、反两面欣赏;圆雕是将圆状体水果内物镂空,然后在圆状表面镌刻物象,图样丰富,可从四面欣赏。
镌刻不同形状物体,需更换不同的柳叶刀,巧妇们在图案组织和刀法上创造出独特的风格,无不体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
2009年,“靖州雕花蜜饯制作工艺”成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雕刻蜜饯是一项充满灵思巧慧的艺术创作活动。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雕花蜜饯和江永女书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女儿家的活。
靖州各族妇女大多精于此道。
她们像魔术师似的,用小巧而锋利的柳叶刀,左一下,右一下,上一下,下一下,几雕几刻,一副精美的图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看雕刻蜜饯是一种美的享受。
大娘、老嫂、巧妇、姑娘们把柚子等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然后操起柳叶尖刀施展才艺,她们一个个俨然天才艺术家。
一手捏片、一手拿刀,一穿一插,一削一挑,只见柳刀翻转,果屑纷落,一眨眼的功夫,一朵菊花或一尾鱼虾就雕好了。
俗话说:草有百态,树有百姿,花有百色,人有百相。
由百家巧手雕刻出的蜜饯,绝对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多朵,每一朵都是精品和绝品。
巧妇们手中的柳叶刀就像画家手中的笔和绣女手中的针,任凭展开想像的翅膀,雕刻出千姿百态的图画,真正得心应手、巧夺天工。
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技法娴熟,其线条流畅,刀工细腻,所有半成品形象生动、诙谐有趣。
雕花蜜饯的造型花样繁多: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喜鹊含梅、雄鹰展翅、燕子衔春、蟹兵虾将、蜂飞蝶舞、人物山水,还有同心结、双喜图、福临门……无不手到“擒”来,应有尽有、美轮美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如痴如醉。
煮蜜饯是一件有趣而又复杂的事。
无论在哪里,只要煮蜜饯,那么整个院子都是最热闹的。
大家自觉地把家里的老古董铜锁、铜钱什么的拿出来,以备煮蜜饯用。
先将雕花蜜饯用水洗过,再把锅子和铜器洗得发亮,然后将铜器和清水一起煮。
水烧开后,放入适当的明矾,明矾可以使肉体紧固,铜则使肉体保持原色:表皮呈绿,内部呈白,鲜艳透明,图案清晰,堪称一绝。
蜜饯煮熟后,清新的瓜果香味弥漫了整个院落。
接下来是“簌蜜饯”,也就是将清水里的蜜饯捞起来,挤出其中的苦水。
要用干净的水一遍遍地反复清洗,直到没有了苦味为止,再用清澈的水一直侵泡着。
第二天,把清洗之后的蜜饯挤干水分,置于盆内,用一斤蜜饯一斤白糖的比例腌制。
等糖溶化后,放到阳光下暴晒,稍干后,又放进糖水里,反复不断的让蜜饯喝糖水,直到喝饱为止。
几天后,糖水干了,雕花蜜饯也就做好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想吃蜜饯难上难。
从一个瓜果变成一朵雕花蜜饯,要经过一道道繁琐细微的工序,半点也马虎不得。
那凝结了众多心意与心血的蜜饯,人们一般是不会轻易拿出来吃的。
只有家中来了贵客或逢喜事,人们才会取出三两片蜜饯放入茶杯,冲上滚烫的开水,恭恭敬敬地呈给客人。
一见到雕花蜜饯,人们自然被其精巧有趣的图案所吸引,食欲倍增。
食之则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口味独特、气爽神清。
吃雕花蜜饯既可直接食用,咬在嘴里“咯嘣咯嘣”作响,也可用开水冲泡,果柔水甜。
靖州人比较普遍的食用方法是将蜜饯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三至四分钟,有时还放入一些蜜枣、花茶等。
冲泡后的蜜饯晶莹剔透,甜美清香,茶水也幽香甘甜。
大凡精美的食品,都讲究一个色、香、味、形,靖州雕花蜜饯是正宗的色香味俱全。
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药用价值。
病者食之,能健胃助消化,增强食欲;老年人食之,可润喉、化痰、顺气;孕妇食之,能促发乳汁;酒醉者食之,可提神醒酒。
这大概就是雕花蜜饯货源奇缺、供不应求的缘故。
过去,靖州人只是把雕花蜜饯用作招待贵客佳宾的茶饮食品和馈赠亲朋好友的往来礼物。
改革开放以来,雕花蜜饯这小礼品已经有了大市场,成为了一项富民产业。
如今,全县雕花蜜饯生产企业已达10余家、年产雕花蜜饯100多万公斤,经营雕花蜜饯的特产店和超市近100家,从业农户达3000多户,实现人均创收4000余元。
产品不仅在湘黔桂周边地区声名远播,还远销到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地,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随着全球“绿色餐饮”“精致餐饮”“视觉餐饮”的风潮,靖州雕花蜜饯已经成为绿色食品里的一朵奇葩。
然而,与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因是吃技术饭、干技术活,靖州雕花蜜饯的传承同样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
现在做蜜饯的人比过去少了很多,年轻人会做的更是少之又少。
希望当地政府对此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在抓工艺改进、抓质量提升、抓品牌宣传包装的同时,加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千万莫让雕花蜜饯“绝艺”处于“绝境”,而要千方百计将其发扬光大,助力打造靖州特色产业“升级版”,成为推动地方发展的最佳名片。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