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博士是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的官员,同时也负责教导弟子。
这些博士通常是由学识渊博的学者担任,他们的职责包括整理古籍、传授学问、解答疑难问题等。
因此,博士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具备了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职责,成为了古代教育的重要代表。
随着历史的演进,博士的职责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
在秦朝时期,博士开始成为政府机构的正式官员,负责为朝廷提供学术咨询和决策支持。
到了汉朝时期,博士的地位更加提高,成为了国家最高学府——太学中的高级教职,负责教授经学、律令等科目,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人才。
因此,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随着历史的发展,博士的职责和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成为了古代教育和政府机构中的重要角色。
视频介绍
来源:运城新闻网
在古代中国,“博士”这一称谓可追溯至战国时期,后来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官职,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践能力。
古代的“博士们”除了精研传统经学,还是法律、书画、医学等领域的专家,可谓是博古通今、多才多艺……
“博士”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指的就是学识渊博之人,就像颜师古所说:“博士者,多闻之士。
”这一时期见诸于史籍的博士已有数人,例如《战国策·赵策》记载,赵王见到郑同时说:“子,南方之博士也,何以教我?”《史记·循吏列传》记载:“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这些人都是当时富有学识的士人,是“博物通达之士”,被称为“博士”,并受到人们尊敬。
魏文侯曾说:“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
”这些博士作为高级人才,自然成为国君们拉拢的对象。
大约在战国末期,一些诸侯国为了延揽人才,专门设立了博士官,博士也正式成为一种官职。
《宋书》中有“六国时往往有博士,掌通古今”的说法,可见当时的博士官要具备丰富的知识,为国君起到参谋的作用。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设立了博士官。
《汉书·百官公卿表》中有“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秦始皇时有博士官七十人,六百石的品秩相当于郡承,并不是很高的官阶,也没有什么实权,只是起到咨议的作用。
(《北京晚报》)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