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被誉为古代的高考,其考场被称作贡院。
1.贡院的含义:贡院是古代会试的举办地,即选拔人才的考试场所。
贡,意味着为皇帝或国家选拔人才。
贡院内设有明远楼,供监考和巡查官员观察考生以防作弊,银迅时期的明远楼起到了指挥全考场的作用,并以此名称命名。
贡院四周还遍植荆棘,以示警戒,故又称棘围。
2.贡院的考试制度:(1)贡院内的监考非常严格。
考生进入贡院大门时需接受严格搜身,以防携带违禁物品。
如有违规,将送交刑部处理。
考生进入考棚后,考门即刻关闭。
贡院内排列着一系列号房,供考生住宿和答题使用,号房之间由砖墙隔开,并设有门禁。
(2)考生进入考场后,需挂上油布帘子以遮挡风雨。
待考题下发后,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生方才开始作答。
贡院的价值与意义:1.贡院承载着历史传承的重要作用。
贡院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关键部分,它让我们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悠久历史。
贡院内的书院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学生们在这里接受文化熏陶。
2.贡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
在中国古代,礼节和道德被高度重视,这种精神在贡院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贡院中,学生们接受各种道德和礼节的训练,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贡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科举制度和贡院的出现,为优秀人才提供了展示和发挥才华的机会,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视频介绍
贡院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时会试使用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又称为考棚。
贡院的设置,最早开始于唐朝。
为什么我国古代的考场叫“贡院”呢?在古代,凡是送给皇帝的物品都叫贡品,唯独“贡院”贡献的是人才。
所以贡院就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北京的贡院建立于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大门五间,称为“龙门”,寓意鲤鱼跳龙门。
中间三门上有横匾,中题“天开文运”,东题“明经取士”,西题“为国求贤”。
贡院内沿中路主要有明远楼、公堂、聚奎阁和会经堂等建筑。
东西两旁则分布着九千多间被称之为“号棚”的低矮考棚。
在贡院的四角还建有了望楼。
北京的贡院既是全国明、清会试的考场,也是顺天府乡试的地方。
乡试每三年一次。
于农历的八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共考九天。
全国的会试科考也是每三年一次,在春天,故叫“春试”,又叫“春闱”,考试时间也是九天,于农历的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连考三场,每场时间三天。
考试时的监考很严,考生进贡院大门时,要进行严格地搜身,以防考生身上藏有“夹带”。
所谓“夹带”,即是把与考试相关的资料、答案等藏在身上。
如有夹带,则送刑部严办。
当考生进入考场的考棚后,就要锁门,称之为“锁院贡试”。
因贡院的四周是用荆棘围圈起来的,所以又叫“锁棘贡试”。
考生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蜡烛。
试题发下,明远楼上响起鼓声,考生们就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来。
“锁院贡试”最怕着火,贡院着火的事件也很多,如在明朝天顺七年(1463),春试的第一天夜晚,贡院考场发生了严重的火灾,被大火烧死的考生有九十多人。
明英宗很痛心,特恩赐死者每人一口棺材,将他们埋在朝阳门外,并立了一块“天下英才之墓”石碑,民间称之为举人冢。
由于贡院屡屡失火,所以历朝不断改建。
如清朝乾隆时期,又把贡院修葺一新,竣工时,乾隆皇帝还亲临视察,并高兴地赋诗一首,诗中有“从今不薄读书人”之句。
(来源:国学大师网)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