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介绍
我军空中突击旅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备受目前,在我军序列当中,空军和陆军都有空中突击旅。
首次进入人民军队战斗序列的,是在2017年朱日和沙场阅兵中出现的隶属于第83集团军的空中突击旅。
当时这支梯队总共由36架直升机组成,根据作战任务分为侦察警戒分队、火力突击分队、机降分队和护航分队。
率先进入作战区域的是侦察警戒分队,由两架武直-10组成。
随后飞来的是火力突击分队,由8架武直-10编成1个四机作战群和1个四机横队,模拟火力开辟机降场,确保突击步兵能够安全机降到预定地域。
在它的后面是机降分队,18架直-8B运输直升机编成6个三机楔形队,载着数百名突击步兵到达机降地域。
在他们周围,是8架武装直升机组成的护航分队,编成4个双机队形,掩护突击步兵快速实施机降。
两个连的突击队员从直-8B机舱一跃而出,眨眼之间就形成了战术队形,向预定地域集结。
通过这次阅兵,空中突击旅向大众展示了它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的优势。
那么这样一支著名的部队,战斗能力究竟如何呢?
2018年,在太行山下某野外训练场举行了一场由直升机编队和突击步兵协同配合的立体夺控演练,这场演练的主角就是当时刚刚满周岁的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
十多架由侦察、武装、运输等机型组成的直升机编队依次升空。
没过多久,天空出现的积云让飞行员的视野变得窄了起来,这极易引发空中特情。
为了能够使飞行编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始终处于可控范围,编队采用的是密集队形飞行。
可刚刚穿过云区,直升机又受到了模拟雷达照射的干扰。
利用雷达盲区贴地隐蔽飞行是直升机躲避侦察的常用手段,机群接近目标区域,侦察机发现敌方机场火力部署。
成功摧毁敌前沿装甲目标后,运输直升机搭载突击队员向预定着陆场机动。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营长王俊:先遣队飞抵机降地域的时候,敌情顾虑比较大,小速度掠地跳下机降主要就在敌人威胁比较大的情况下,在飞机不停机10到20公里的时速边飞边跳下。
通过小速度掠地机降这种方式,突击步兵可以很快地进行部署,更有利于直升机脱离战争环境,让直升机形成一个更好的战场生存能力。
在最后夺控塔台的战斗中,指挥员采用了正面、背面和空中三路合击的战术。
先遣队率先对塔台前侧实施烟雾封锁,突击步兵连从右翼迂回至敌方后侧,迅速翻越围墙突入,运输直升机上的战士用机枪扫射,压制塔台上的残余火力,另一架直升机上的突击队员趁机强行索降至塔台顶部。
作为中国陆军空中突击旅,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55年9月在牡丹江成立的“空军第一救护大队”和1937年11月在河北高阳组建的人民自卫军。
担任飞行任务的部队前身被誉为直升机部队的“种子团”,曾参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科学试验任务以及汶川抗震救灾、“和平使命”联演等重大任务,被誉为“铁军猎鹰”。
现在的空中突击旅不仅有空中力量,也有地面力量,要很好地把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融合到一起,才能发挥空中突击作战的最大优势。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飞行员封国波:这里就牵扯到空地协同和低空协同,另外包括一些作战的思维,对兵力的灵活的运用。
一个转变就是从以前的重单机训练的技术向现在的全要素、全流程的整体作战考虑和筹划。
事实上,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要想配合默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飞行员沈瑞卿:比如说你的指挥用语不一样、作战方式不一样。
之前我们在陆航旅时,只了解我们飞行的,不了解地面他们的作战方式是什么。
但是到空中突击旅以后,你只有更了解作战方式,一些战术的思想,你才能更好地配合他们,才能更好地相互协同配合,达到最大的一个战斗力。
“空中突击作战”实际上就是直升机机降作战,是指以直升机为主要载具,从空中将作战部队或分队投送到地面载具难以快速到达的重要地域,实施突击作战任务的作战行动形式。
在我军的空突旅当中,直-10、直-19等武装直升机就是空突旅主要的空中火力支援力量。
很多军迷朋友对于武直-10应该都不陌生,它是我国研制的第一种专用武装直升机,采用了纵列座舱设计。
从正面来看,它座舱的横截面看上去非常窄小,其实这就意味着它的被弹面小,从正面是不容易被击中的,而且还可以减小风阻,提高飞行速度。
再来看下飞机的旋翼位置,武直-10有5片桨叶,比常见的直升机要多出1片。
这是因为在提供相同升力的情况下,桨叶的片数越多,转速就会越慢,这样就可以减少旋翼和空气的碰撞、摩擦,从而降低直升机飞行时的噪声。
除此之外,武直-10的尾桨设计也非常特别。
这个尾桨采用了剪刀式的设计,两组桨翼产生的噪音可以互相抵消掉一部分,这样也可以降低直升机在飞行时产生的噪声,相对更安静。
为了能够携带更多的武器装备,它还增加了短翼。
除此之外,武直-10还安装了防弹钢板,正面能够承受12.7毫米机枪的子弹射击。
在武直-10飞机机头的前方是一枚航炮,网上一些军迷朋友纷纷猜测它是一款23毫米的新型航炮。
它的特点是可以随着飞行员的视线进行瞄准,这是因为飞行员的头盔瞄准器可以锁定目标,意思就是飞行员看向哪儿,它就可以打到哪儿。
另一款备受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就是采用了串列式座舱布局,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小机身面积,还能增大战场的隐蔽性,提升战场的生存能力。
另外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起落架,它采用的是前三点式起落架,这种起落架是不能收放的,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飞机滑跑、起飞、着陆以及地面滑行的过程中,大大增加了直升机的稳定性。
武直-19在装备部队后也在不断改进升级,用网友们的话来说,它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头顶上的蘑菇。
可别小瞧这个蘑菇头,它里面却大有学问。
军事专家介绍说,它的学名叫毫米波雷达,也叫桅顶雷达,是直升机火控雷达的一种,也是武装侦察直升机的标配。
在美国的AH64D武装直升机的头顶上也有这样的雷达。
那么为什么这种毫米波雷达非要安装在主旋翼顶上呢?
军事专家王明亮:就是三步道理。
第一,因为直升机通常在低空作战,它这个点是它整个直升机能够达到的最高点,站得高看得远,最简单的道理是在这儿。
第二,头盔瞄准具它的信号源就来自这个雷达。
第三个更重要的一点,从直升机进攻的角度来讲,它就相当于一个潜望镜。
所以这个桅顶雷达,其实小小的这么一个东西,还是很有讲究的。
虽然这个雷达看上去并不大,但还真的是很有讲究。
除此之外,武直-19重量也比较小,使用成本较低,因此还可以作为武直-10的有效补充,形成高低搭配。
要在作战中形成高低搭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侦察和火力协同的问题,比如武直-10的信息源就是由武直-19提供的,它不仅可以一对一,还可以一对多。
而且武直-19也能携带一定的武器装备,承担辅助支援工作,与武直-10形成协同作战。
空中突击旅作为一支新型作战力量,除了武装直升机以外,装备的运输直升机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陆军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在豫中某综合训练场开展了野外环境下跨昼夜立体投送训练。
指挥员下达口令后,十多架满载人员装备的运输直升机腾空而起,在空中按照侦察、火力、保障等不同单元完成编组,向指定地域展开快速机动。
抵达投送场地上空后,侦察分队率先从小速度掠地飞行的直升机上跳下,占领机降场地并实施警戒,掩护主力部队迅速施展滑降索降。
为了能够早一秒抵达战场投入战斗,像这样的训练,每名突击队员每天至少要进行三到四个波次。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战士李伟:通过这种强化性训练,提高我们的战斗技能,使每名战士熟练掌握在不同地形和复杂天候下的各种离机方式。
夜幕降临,官兵们继续开展夜间兵力投送训练,飞行员要驾驶满载突击步兵的运输直升机,在夜暗环境下进行多次高度调整和起降动作,这就对飞行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飞行员沈瑞卿:因为直升机速度小,主要是在低空,但是低空的障碍物又比较多,一根电线就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危险。
最大的威胁就是低空进入低高度以后,50米以下,障碍物分布不明确,发现不及时,对你造成很大的威胁。
夜间飞行,飞行员要尽量减少误判,避免出现误高为低、降落位置不准的状况,影响投送效果。
除了运输直升机,武装直升机在夜间也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
第83集团军某空中突击旅飞行员张炳义:运输机它需要到一个陌生的场景机降一类的,作为直-19来说,会协助运输机一块过去,到那以后实施火力打击。
现在夜航,打击的目标如果没有灯光设备照射,比如说像比较小的建筑物只通过目视还是很难发现的。
对于空中突击旅来说,无论是运输直升机还是武装直升机,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两者协同配合,才能在战争中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作战效能。
武装直升机可以说是现代战争中作战力量的基础,而重点执行侦察和配合武装直升机作战的是侦察型直升机,在国外直升机作战部队装备体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针对这一需求,也研制了一款专用出口型武装直升机直19E。
从外表上看,它的基本构型与直-19差别并不大,但是它的任务设备会根据不同的出口国家而有不同的变化。
直19E的空机重量比较小,最大起飞重量有4吨左右,不仅有效任务载荷大,在巡航速度、爬升率、使用升限和航程等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直19E最大的特色设计就是它的涵道式尾桨了,和传统尾桨相比,这样的设计不仅增加了飞机低空机动性和着陆时尾桨的安全性,也大大减小了尾桨碰伤地勤人员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飞机在高速飞行时,涵道尾桨的消耗功率相对来说会比较小,从而提高了寿命,还可以提高巡航速度。
目前,直19E能携带的武器装备有蓝箭-9空地导弹、天燕-90空空导弹、57毫米航空火箭、12.7毫米机枪吊舱等。
作为中国第一款专用出口型武装直升机,武直19E在技术上做出了众多针对性的改进。
直-19武装直升机已经批量列装解放军战斗序列,与武直-10一起,成为解放军重要的作战力量。
而直19E,也将成为“中国智造”的又一张崭新名片。
空军的空中突击旅首次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是在第七届吉林长春空军航空的开放日活动上。
相比于传统的特种作战部队,空中突击力量不仅可以依托空中投送平台和火力平台,采取空地一体方式连续夺控、蛙跳突击,还可以抽组模块化作战单元执行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空中安保等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
这支部队的前身是传统的摩托化部队,以遂行伞降作战任务为主。
王明亮:其实就是把空降兵攻守兼备这么一种特质,以及最善于在绝地作战、在最危险的情况作战、最危险的禁地作战的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2018年4月份,在鄂北某军用机场开展了多机型伞降训练和空地协同训练,这也是空军空中突击旅成立以来首次亮相演兵场。
官兵们进行完伞具装备最后的整理工作后,在投放员的带领下依次登上飞机。
当跳伞准备信号灯亮起,两路跳伞员迅速起身转向机门,跃出机舱。
王明亮:这些年空中突击旅很多训练课目跟以前都完全不一样了,大大地拓展了,标准也比以前提高了。
单兵的技能分队作战技能、空地协同能力、横向协同能力,都比以前要强得多。
在空地协同课目战斗演练中,停机坪上数架运输直升机搭载着全副武装的突击分队官兵,在多架武装直升机的掩护下依次起飞,按照战斗编队扑向目标地域。
机群到达目标地域后,运输直升机悬停打开舱门,突击队员分别从侧门、尾门和中洞三路同时滑下,突击队员相互掩护,按照计划对目标发起进攻,最终顺利完成了任务。
据专家介绍,从基本结构和职能使命上来说,陆军和空军的空中突击旅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两者在某些编配比例上略有不同。
而在执行任务时,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如今中国已经有了空中突击旅,并且装备了多种型号的直升机,未来的空中突击旅将会如何发展?它的价值会如何增长呢?又是否会向无人化发展?比如有没有可能用无人机去侦察,去打击目标,甚至有没有可能实现投送无人坦克呢?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