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攻略资讯 - 详情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

2024-12-21 20:35:48|网友 |来源:互联网整理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

纪录片《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观后感:艺术传承与音乐之光观看纪录片《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后,我深受触动,对艺术传承和音乐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部纪录片不仅展示了延安鲁艺和中央音乐学院两个重要音乐教育机构的发展历程,更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感人的个人叙述,呈现了音乐艺术在中国社会变迁中的独特作用。

纪录片通过展现延安鲁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强调了艺术在战争年代的重要价值。

延安鲁艺作为一所培养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人才的学校,为当时的抗日救亡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持。

这种将艺术与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的传统,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们今天理解艺术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纪录片中对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呈现,则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央音乐学院作为中国最高水平的音乐学府,不仅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也为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纪录片通过采访多位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和校友,生动展现了他们在教学和创作中的辛勤付出和丰硕成果。

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社会价值。

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传递美好的愿景,更能够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我也更加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全面发展,更是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艺术教育,让音乐艺术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1张图片-拓城游

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

视频介绍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这段诞生于延安的旋律

鼓舞一代代中国人奋勇向前

近日,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

特邀7位顶尖钢琴家

云合奏《保卫黄河》

耳熟能详的经典

每每听到,热血沸腾↓

《黄河大合唱》

由冼星海于1939年在陕西延安创作

《从延安出发》节目中

揭秘了整个谱曲的过程

背后故事令人动容

他熬了6天

完成《黄河大合唱》谱曲

1938年11月3日

音乐家冼星海

带着对自由和进步的向往

奔赴延安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2张图片-拓城游

△年轻时的冼星海

1939年3月

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

寻找谱曲灵感

在延安的窑洞里

冼星海拉着

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3张图片-拓城游

意犹未尽的冼星海

又找来当时渡过黄河的抗演三队队员

听他们复述黄河壮丽的景色

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

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

他的创作灵感瞬间被激发:

船夫号子就是黄河的声音

用它撞开《黄河大合唱》的门!”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4张图片-拓城游

△冼星海在窑洞里创作《黄河大合唱》

有了灵感的冼星海

完全陷入忘我的创作状态

偶尔躺在床上沉吟一会儿

很快又继续工作

熬了6天

他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初步创作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5张图片-拓城游

△《黄河大合唱》手稿

演出时没有像样乐器

他们用搪瓷缸、金属勺伴奏

1939年5月11日

在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纪念晚会上

冼星海亲自上台指挥《黄河大合唱》

这场没有几件像样乐器

甚至加入了搪瓷缸和金属勺的演出

却令“台下发出狂热而持久的掌声”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6张图片-拓城游

△冼星海(右一站立者)与鲁艺男生合唱部

冼星海的学生孟于曾参加演唱

回忆起当年的演唱场景,她眼含热泪

“当时乐队里只有几把小提琴、二胡

一把笛子和一个小小的手风琴

都是大家到延安时背着来的”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7张图片-拓城游

没有低音乐器

冼星海就找来一个洋油桶

安上一个把和几根弦

大家克服重重困难

开始了《黄河大合唱》的演唱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8张图片-拓城游

△冼星海指挥《黄河大合唱》

从此,保卫黄河、保卫华北

保卫全中国的歌声

在中华大地上处处传唱

这首歌也成为抗战救亡的精神号角

使得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这场“隔空”同台演出

弥补了他临终前的最大遗憾

1940年

冼星海前往莫斯科

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

进行音乐创作和后期制作

其间,遭遇苏德战争爆发

冼星海滞留苏联

饥饿和疾病击垮了他的身体

即便如此,在病床上的冼星海

依然完成了《中国狂想曲》等

一大批音乐作品和文论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9张图片-拓城游

1945年,年仅40岁的冼星海

病逝于莫斯科

临终前,他在日记里写下最大的遗憾:

“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作曲家

至今没有看到我的交响曲公演过

从延安鲁艺到中央音乐学院纪录片观后感?(星海先生,您听到了吗?)-第10张图片-拓城游

当时没有被交响乐团演奏的作品

在冼星海逝世后

被无数的交响乐团传承、演奏

历久弥新

“中华民族的儿女呀

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胜的决心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3日晚,《从延安出发》节目中

中国交响乐团重新奏响《保卫黄河》

这场首次与冼星海“隔空”同台的演出

弥补了其一生未见的遗憾

听,这一声声融入血脉的“怒吼”

依然使我们泪流满面↓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

献给劳动人民大众……”

——冼星海

这首融在中华儿女血脉里的歌曲

直至今日

仍深深振奋着每一个人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admin@bb131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