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泳方式
豚泳是海豚科动物独有的游泳方式,整个身体以小角度跃离水面再以小角度入水,这是区别海豚和其他鲸目动物的方法之一(鼠海豚科和其他鲸类动物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游泳)。
海豚游速迅捷,通常最快速度在每小时30-40km左右,个别种类的海豚时速可以超过55km/h,并能维持很长时间,是海洋中的长距离游泳冠军。
2、种群生存方式
有些海豚是高度社会化物种,生活在大群体中(有时超过100,000头个体组成),呈现出许多有趣的集体行为。
群内成员间有多种合作方式,成员间也会协作救助受伤或生病的个体。
海豚群经常追随船只乘浪前行,时而杂技般的跃水腾空,景象蔚为壮观。
3、捕食方式
海豚主要以鱼类和乌贼为食,其中虎鲸也捕食哺乳动物(比如鲸鱼、鳍足类)以及鸟类和大型鱼类。
像其他齿鲸一样,海豚依赖回声定位进行捕食,甚至可以用高声强击晕猎物。
扩展资料:
海豚救人历史悠久:
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曾记载过一件海豚救人的奇事。
音乐家阿里昂带着钱财乘船返回希腊的科林斯,在航海途中水手们意欲谋财害命。
阿里昂见势不妙,纵身投入了大海的怀抱。
正当他生命危急时刻,一条海豚游了过来,驮着这位音乐家,一直把他送到伯罗奔尼撒半岛。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
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
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
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
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海豚救人绝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1959年夏天,“里奥·阿泰罗”号客轮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中挣扎。
不料祸不单行,大群鲨鱼云集周围,眼看众人就要葬身鱼腹了。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犹如“天兵神将”突然出现,向贪婪的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魔,使遇难的乘客转危为安。
视频介绍
所谓海豚泳就是“蝶泳”,蝶泳又是从蛙泳进化过来的,是4种竞技游泳姿势中最后发展起来的泳姿,因为腿部动作酷似海豚,所以又被称为海豚泳,不了解这个由来的小伙伴不知道有没有被标题骗进来,哈哈哈哈……小编是故意的!
蝶泳口诀:
胸腋下压,肘尖相离,收腹提臀, 入水铁律。
侧压划水,内扫发力, 虎背升腾,后摆弹臂。
耸肩甩腕,悠移双翼,轻拿轻放,肘高手低。
腿起腿落,源自腰脊, 蛇态波状,首项为旗。
蝶泳手臂动作可分为入水、抱水、划水、出水、空中移臂五个部分 。
入水
手肘稍微弯曲,略高于小臂,掌心向下,手掌跟水平面大概成45°角入水,接着带动小臂和大臂依此入水。
抱水
完成入水之后,手臂外旋,掌心逐渐转为向后,手的运动方向逐渐变为向外、再向后、再向下抱水。
划水
完成抱水之后,前臂外旋的同时,逐渐加大曲臂的动作,双臂慢慢划水至肩部下方(标准动作要求此时的大小臂刚好形成90°),再继续往下划水至腹部下方,此时双手几乎碰到一起。
出水
推水还没有结束之前,双肘就已经开始往上提,掌心向外后侧,由于推水的惯性,自然提肘出水。
空中移臂
手臂出水后,在肩的带动下迅速从空中前移到头前,准备入水和做下一个周期的动作。
蝶泳腿部的打水动作是由腰部发力,经过髋、膝、踝关节并与躯干、脊柱动作相协调一致配合完成的。
腿部动作:向上打水和向下打水
向上打水:向上抬起时,膝关节必须伸直,如果稍有弯曲,小腿的背面将产生很大的阻力。
此外,向上抬腿时,不要过于用力,以便减少阻力。
向下打水:打腿的重点应放在向下打水动作上,腿向下打水的速度应比向上抬腿快约两倍多。
最后就是蝶泳的呼吸应该配合着完整的技巧,一般采用两次打水、一次划水和一次呼吸的完整配合技术。
专业的运动员通常都采用晚呼吸技术,即手臂推水时抬头吸气,空中移臂时低头入水。
低头一定要在手人水前完成,否则会使手臂和肩难以伸展,影响入水的远度,使有效的划水路线缩短。
希望能给大家一点点帮助~
整合来源: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图文
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编辑
若有违侵请告知侵删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