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冷时身体会发抖,这种生理机制是为了产生热量。
2、冷的时候发抖是因为身体无法承受寒冷时的低温环境,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启动,通过发抖来保持体温。
这种机制称为寒冷反应,是身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3、当身体感受到寒冷时,它会通过调节体温来保持恒定。
这种调节包括散热和产热两个途径。
散热主要通过皮肤的散热来实现,当皮肤温度低于周围环境温度时,会通过出汗、呼吸等方式增加皮肤的散热,以降低体温。
产热则主要通过肌肉、骨骼等组织的代谢活动来实现,当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时,会通过增加代谢率来产热,以维持体温。
视频介绍
这是一条带“冻感”的天气预报!
虽然早上阳光准时上线,
但科科仍然感受到了彻骨的寒冷,
经历了又一个寒冷的早晨,
要出门的小伙伴
一定要加衣加衣再加衣
把自己裹严实了!
科
普
延
伸
天冷时为什么会发抖?
冬天里,当我们感觉到冷时,身体经常不由自主的发抖,也就是打哆嗦,想必这种感觉大家都深有体会。
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就如同在高温天里身体会自动排汗一样。
在严寒的天气,与寒冷战斗并存活下来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身体内部的重要区域始终保持在37度左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身体会使出各种“招数”:身体会自发地调节体内能量的产生和消耗量,以减少身体能耗,保持体内热量;减少外围皮肤的血流量,从而减少身体散失到环境中的热量,这也是为什么这些部位(如双手、双脚)温度最低、冷的最快的原因;再一个,就是身体会自主颤抖产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冷颤。
皮肤表面温度下降会刺激神经发出信号,肌肉会剧烈收缩,因此就产生了冷颤。
明白了这一点,以后冬天就可以在办公室光明正大的抖腿了。
随着冷空气影响结束,今天(18日)开始,全国大部地区又将回归降水稀少状态。
由于没有降水,晴空辐射降温显著,南方地区最低气温都将持续偏低,尤其江南地区最低气温普遍在0℃左右,天气非常寒冷,需注意防寒保暖。
过去几天,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了大范围降水,东北、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南方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不过随着冷空气影响结束,雨雪逐步停止,全国大部再度进入雨雪稀少的一段时期,尤其是明后天,将迎来全国性的晴好天气。
北风频频吹拂,加上雨雪过程结束,导致湿度下降。
昨天14时,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江淮北部、江汉等多地的相对湿度只有20%左右,非常干燥,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等地相对湿度还不足20%。
未来几天全国持续雨雪稀少的状态,天干物燥,需注意防范火灾的发生。
随着天空放晴,受晴空辐射降温影响,各地气温下降明显,昨天早晨最低气温的0℃线向南推进到了江南北部一带,乌鲁木齐、西安、兰州、南京、长沙、武汉、合肥、南宁、海口等16个省会级城市度过了下半年以来最冷的一个早晨。
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0℃线还将继续向南推进,抵达江南南部地区。
杭州、长沙、贵阳都有望出现下半年来首次跌破0℃的最低气温,福州、广州、南宁最低气温也有望出现今年下半年来的新低。
12月16日下午,广东清远金子山出现雾凇景观。
雾凇
是什么
雾凇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树枝、电线或其他细长物体上的由冰粒或冰晶组成的凝附物。
根据雾凇的结构和形成条件,又分为粒状雾凇和晶状雾凇 。
粒状雾凇
结构紧密
由雾滴冻结成冰粒
往往在风速大
气温为-2℃~-7℃出现
晶状雾凇
结构松散
由水汽凝华形成冰晶
往往在风速小
气温低于-15℃出现
◆ ◆ ◆
未来几天,冷空气仍十分活跃,18日,20-21日,23日冷空气还将轮番上场,但实力不算太强,总体来看,全国大部地区最高气温都会逐步回归到正常或较常年同期略偏高的水平;不过由于未来一周晴朗少雨,南方多地的最低气温还将持续偏低,昼夜温差多在10℃以上,早晚天气寒意十足,要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