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浮岛物语》这部有着独特风格的动漫中,宝石岛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
宝石岛上有着各种各样的宝石,每一种宝石都拥有着独特的力量和能量。
那么,宝石岛到底是哪块地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宝石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而是《浮岛物语》这部动漫中虚构的一个场景。
宝石岛被描绘成一个漂浮在天空中的神秘岛屿,周围被浓密的云雾所笼罩,给人一种神秘而又梦幻的感觉。
岛上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宝石,它们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神话般的世界中。
宝石岛是动漫中的一个重要场景,它承载着许多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宝石岛上,主人公们经历了许多冒险和挑战,他们发现了许多宝石的秘密,也结识了许多新朋友。
宝石岛的美丽景色和神秘力量吸引着人们前来探寻,也让观众们沉浸在这个奇幻世界中。
最后,虽然宝石岛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但它在《浮岛物语》这部动漫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宝石岛代表着美丽和神秘,它是主人公们探险的起点,也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源泉。
宝石岛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让观众们感受到了奇幻世界的无限魅力。
《浮岛物语》中的宝石岛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神秘的地方,它承载着许多故事情节的发展,也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虽然宝石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在动漫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视频介绍
近日的连续爆炸案,将斯里兰卡再次推向世界的风口浪尖。
数千年来,这滴印度洋上的眼泪,曾饱受战乱流离之苦,却又幸得佛陀庇佑,纷争渐逝,莲花依旧,更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丰硕成果。
无数艺术价值颇高的作品应运而生,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来源于佛教。
《坐佛》
材质:铜合金
时间:8世纪末
大小:10.12×11×4.12英寸
来自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如此神秘静谧的一个国家,其艺术展品也具有颇高的价值,无数人神往着能在有生之年亲眼目睹它的艺术作品。
但长达25年的内战,导致斯里兰卡一直禁止将艺术品带离该岛,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2009年才结束。
《大佛》
时间:8世纪晚期
来自都会美术馆
对该国艺术的研究,其实早该迈出第一步。
直到2018年底,美国才终于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首次全面展示了斯里兰卡横跨接近两千年的艺术作品,也就是本次的“宝石岛:斯里兰卡艺术”展览。
展览中斯里兰卡的面具艺术品
作为南亚文化的一个大熔炉,“宝石岛”这个称呼,是对斯里兰卡地域复杂性和种族多元化的探索和颂扬。
“宝石岛:斯里兰卡艺术”展览开幕式表演
展览中,一些艺术品表达了斯里兰卡作为佛教圣地和遗迹的重要性,而另一些印度教神像,则展现了斯里兰卡和南印度之间,长期以来不断进行互动的过程。
展览中的舞王湿婆雕像,湿婆是印度教中的三大主神之一
最引人入胜的展品,也许还要属这次展览中的佛像。
这些作品有一种真正的、根深蒂固的品质,在殖民时期的作品中,显得相对缺乏。
斯里兰卡与佛教历史最早的记载是“锡兰大事记”,这是用古巴利语写的史诗,描述了斯里兰卡的早期历史,从它传奇性的诞生故事,到马哈塞纳(Mahasena)统治阿努拉德普勒圣城的时期。
展品中精雕细琢的佛像
阿努拉德普勒王国从公元前377年一直持续到公元1017年,佛教是在阿努拉德普勒王国早期传入的。
将佛教带入斯里兰卡的人是斯里兰卡最早的国王之一,提萨。
这也是源于提萨国王和印度早期佛教最重要的传教士印度国王阿育王有良好的私交。
展品中凝神微笑的佛像
作为一个几乎全民信佛的国家,斯里兰卡的电台和喇叭每天晨晚都会播放经书,寺庙每天香火旺盛。
《立佛》
材质:铜合金,镀金
时间:10世纪
大小:23¾×7×4英寸
1993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来自Enid A Haupt的捐赠
而它接近6500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6500多座寺庙,几乎每10平方公里就有1个。
所以有人说,斯里兰卡是“佛祖流下的一滴眼泪“。
展品中斯里兰卡的的佛像
这些人物优雅地休息、静坐或自信地站立,散发出一种崇敬和虔诚的气息。
但这种气息,似乎随着欧洲殖民的到来、对当地文化进行影响后,就逐渐消失了。
《释迦牟尼卧佛》
时间:18世纪
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就与当时岛上的科特王国形成了紧密的商业关系,互相交易众多高档的商品,比如大象、珍贵的乌木木材、宝石、桂皮香料,以及象牙制作的、镶嵌着金子或者珍贵宝石的奢侈品。
展品中,来自斯里兰卡绚丽多彩的饰品
展览中珍稀昂贵的金银制品
18~19世纪的器皿
明亮多彩的人物形象,在斯里兰卡的后现代艺术作品中比比皆是,就像在康缇著名的年度佛牙节中一样,到处都是装饰华丽的大象、大批穿着华丽服装的表演者、灯光和鲜花。
色彩鲜艳的斯里兰卡画作
展品中斯里兰卡的人物画像
精美的象牙制品、纺织品和家具,进一步反映了近四个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在斯里兰卡生活的缩影、本土和国外绘画传统的有机互动、以及在多重文化背景下,当地民众真实的生活状态。
《梳子:女人与众侍从》
材质:象牙,油漆颜料
时间:18~19世纪
来自Corinne和Don Whitaker的捐赠
《佛的足迹》
时间:18世纪
材质:布料,不透明水彩
展品中精美的纺织品画
展品中精美的斯里兰卡家具
带有斯里兰卡当地特色的桌椅
然而,本土风格与欧洲风格融合的一些例子,成功地捕捉到了这两个世界的精华。
《瓦片画:乐师》
材质:赤陶土,不透明水彩颜料
时间:18世纪末
《瓦片画:踩高跷的人》
材质:赤陶土,不透明水彩颜料
时间:18世纪末
大小:5.34×7.12英寸
来自Marilyn Walter Grounds的捐赠
与此同时,《完美构想的圣母玛利亚》等象牙雕像,揭示了英国统治和基督教传教士对该岛艺术主题和风格的影响。
《完美构想的圣母玛利亚》
材质:象牙镀金和绘画
时间:17世纪
大小:10.14×2.34×2.18英寸
来自巴尔的摩的沃尔特斯艺术博物馆
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还有一些17世纪和18世纪的木制神龛板,它们的绘画描绘了印度诸神(其中一些是印度教徒)与斯里兰卡佛教人物组成的保护性万神殿的结合。
《释迦牟尼佛祖》
材质:镀金铜合金部分黑色涂层
时间:18世纪
大小:41.91×36.2×21.13厘米
但展览也表明,尽管在这片并不广袤的土地上,文化受到各种来自外国的影响,斯里兰卡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身份和遗产。
除了佛教的艺术作品,还有一组很重要的展览作品——圣殿的墙板遗迹,这些墙板就是佛教徒将印度神纳入万神殿的最好证明。
在节日和治疗仪式中使用的面具、绘满图画的陶制器皿更加证实了宗教在民间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来自一个佛教圣地的嵌板(下面两张图为其中两幅作品)
来自佛教圣地的嵌板
材质:木材,不透明水彩颜料
时间:17~18世纪
大小:59.12×11×12英寸
来自James Coburn(詹姆斯·科伯恩)先生和夫人的捐赠
来自佛教圣地的嵌板
材质:木材,不透明水彩颜料
时间:17~18世纪
大小:59.34×13×12英寸
来自James Coburn(詹姆斯·科伯恩)先生和夫人的捐赠
贯穿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线索,来自于19世纪末期英国殖民者拍摄的相片。
考古的和建筑的照片都是关于英国统治下的“锡兰国”的重要记录。
《康缇酋长》
材质:蛋白银印刷
时间:1870年
大小:10.14×7.34英寸
来自Gloria Katz和Willard Huyck的捐赠
它们展现出斯里兰卡在南传佛教中的重要性,也间接描绘了斯里兰卡在被殖民期间的风貌。
圣牙舍利庙的入口,19世纪初建于斯里兰卡的坎迪
作为与英国殖民者拍摄的、关于斯里兰卡的照片的对比,临近展览馆出口处的一面墙,展示了20世纪摄影师雷格·范·库伦伯格的照片。
他在1949年至1988年期间,进行了多次环游斯里兰卡的旅行,用摄影记录下了他去的各种地方,见证的不同节庆,以及遇到的人们。
他的照片反映了1948年之后,斯里兰卡独立以来的欢乐岁月。
下面这幅作品,则是一年一度的佛牙节游行上的舞者画像,描绘了斯里兰卡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一年一度的“佛牙节”游行的舞者》
时间:1957
地点:斯里兰卡,康堤
博物馆首席执行官兼沃利斯·安能伯格博物馆馆长迈克尔·戈文表示,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在南亚和东南亚艺术
展品中独特的艺术雕像
“宝石岛:斯里兰卡的艺术”是一个伟大的机会,让世界得以探索和熟悉一个地域不广袤、却有着令人难以置信般丰富的亚洲国家的艺术和历史。
《玛哈·科拉·桑尼·燕莎的仪式面具》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福勒博物馆
斯里兰卡驻洛杉矶总领事斯瓦纳·古纳拉特尼在“宝石岛:斯里兰卡”展览开幕式上曾说过,文化,是人类最重要的道德价值,它促进了人类美学的发展。
文化改善人际交往,稳固了社会的和平与稳定。
它同时也以特定的形式和方式,表达和反映了人们的梦想和愿望、传统和风俗习惯。
展品中,欧洲殖民时期的艺术作品
作为一个民族存在的核心价值,艺术文化是一个民族存在的根本,而这正是人类在自我表达上的一种延伸。
艺术和文化作为进步的多元文化主义催化剂的作用,正在被得到更多的承认,而本次展览中的文物,则让我们看到了斯里兰卡的历史。
展品中斯里兰卡的艺术雕像
正是因为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才能使我们对他们的信仰和文化表达、以及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一直记忆犹新。
来源:网络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