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击图标然后选择游戏的G再双击你要的G即可开启请设为最佳答案
视频介绍
南都记者以未成年人身份账号在“代练通”App上成功接单。
“随身代”进入后变成“代练通”界面。
近年来,网络游戏行业高速发展,衍生出游戏代练服务。
南都记者近期发现,虽然游戏代练已被游戏厂商明令拒绝,却仍在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专业代打App等平台大行其道。
更为严重的是,通过游戏代练,未成年人却得以绕开实名认证,顺利登录网络无限制进行网络游戏。
游戏代练纠纷维权难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民调数据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接触过“代练通”、“代练妈妈”等专门的游戏代练App;近一半受访者在电商平台上接触过游戏代练服务,如淘宝、闲鱼等。
南都记者调查发现,淘宝等电商平台是游戏代练工作室活跃的主要场所。
此外,在短视频以及知乎、微博等社交平台上,代练工作室和私人代练也以视频等各种形式吸引买家。
比如,在微博了一个粉丝数160多万的游戏博主,其后委托对方代练《王者荣耀》账号。
支付了2000元服务费后,孙先生却被“炸单”,还被对方拉黑。
孙先生称,对方工作室并没有营业执照,只是简单拉个“打手群”,“我都不知道怎么维权?”
网络上同样充斥大量关于游戏代练的投诉。
南都记者浏览代练商品月销量达10万+的淘宝店“猎象**”,留意到在评论区有买家表示“商家把单放到代练平台上”“都是丢单给伪代,封号禁言,泄露你密码”,据一爆料玩家提供的消费记录显示,其在“猎象**”下的单,不久即能在代练平台上找到。
此外,由于游戏账号内的一些装备物品并非实物,且价值认定困难,导致纠纷频生。
有玩家反映,在账号上积攒的上千元物品被无良代练转走;还有代练恶意操作,比如“借号”“毁号”等,而号主往往维权无门。
未成年人代练不少见
随着游戏代练兴起,也出现了一批遭遇中间商压价,被平台克扣报酬的游戏代练选手。
据悉,部分平台会对代练收益采取高抽成的模式,部分代练人员提供服务还需要交效率金和保证金。
以“代练通”App为例,在社交软件能看到类似“黑心商家联合平台坑下家”的大量用户负面评价。
梳理发现,用户对“代练通”的投诉主要为压榨“打手”、垄断信息、骗子多这三个方面。
曾在“代练通”做过英雄联盟“打手”的黄先生向南都记者反映,“代练通”向“打手”收取各种服务费,“提现要服务费,充钱要服务费,打单子结算也要服务费”。
曾经从事过游戏代练服务的刘先生向南都记者透露,代练也是有组织的,加入代练工作室可以获取流量,且不会被查验身份年龄,“有未成年人,而且不少。
”
事实上,游戏代练已经被未成年玩家作为除租号外无限制游戏的一种方式。
在闲鱼、小红书等平台搜索有关游戏代打的内容,能看到许多未成年人提供代练服务的身影。
如在“原神代练吧”,就有用户称自己是高中生,因为想赚零花钱或想玩游戏而成为游戏代练。
许多代练平台也存在鼓励和纵容未成年人提供游戏代练服务的现象。
以今年1月被上海法院责令停止未成年人代练行为的“代练帮”App为例,其要求用户注册为“打手”时提供身份证信息,并进行实名认证,但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生成或购买的身份信息照样可以通过认证,并进入游戏,赚取费用。
在“代练帮”一案中,腾讯发现,“代练帮”App以“发单返现金”、设立《王者荣耀》专区的形式引诱、鼓励包括未成年人在内的用户通过其平台进行商业化、规模化的《王者荣耀》游戏代练交易,未成年人因此能够绕开“防沉迷”机制进入游戏并赚取费用。
南都记者加了一位自称高中生的游戏“打手”,他表示,比起租号或者买二手游戏账号,他更青睐做不加入工作室的游戏代练,因为这样既可以玩游戏又可以稳赚钱。
“平时找你代打的人多吗?”记者问,对方回答“挺多的,低段位我一天能接3-4次”。
可见,游戏代练使得“打手”可绕开网络游戏实名制和防沉迷措施,给未成年玩家无限制游戏提供了机会。
游戏厂商抵制代练,未成年人代练违规
目前,针对代练和代打的约束只是停留在游戏厂商用户协议层面,尚未有专门针对此类行为的法律法规。
对此,上海协力(杭州)律师事务所律师曾祥欣表示,涉及未成年人的代练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有关未成年人实名注册登录网络游戏的要求。
另一方面,即便不涉及未成年人,代练行为存在明显的不正当性,因为其破坏了“一身专属性”这一互联网账号生态的“基石”——在几乎所有基于网络账号的互联网服务协议中都会有的条款:“账号仅供注册人一人使用”且“不得转让、出借、共用”。
因为互联网账号具有人身属性。
很多通过代练平台拿到的QQ号、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