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河注入的海洋是渤海。
2.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多个省份后,最终流入渤海。
3.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
4.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的省份包括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最后注入渤海。
5.黄河的入海地点位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此处是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
6.黄河入海口的形成经历了淤积、延伸和摆动的过程,入海流路也随之改道变迁。
7.1976年人工改道后,黄河通过清水沟形成的新河道流入渤海,这一段被称为黄河河口段,是一个弱潮陆相河口。
视频介绍
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河,从青藏高原一路向东流向渤海,每年都会携带大量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导致渤海的海岸线不断向前、面积越来越小,历史上黄河也曾经历过多次改道,为了防止渤海被越填越小,有人建议将黄河进行改道直接注入黄海,从而换个地方进行造陆,那么该方案究竟可不可行呢?
我国的母亲河—黄河
黄河是世界长河之一也是我国的第二长河,该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之所以被称为“黄河”,是因为该河中上游是著名的黄土高原地区,该地区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当遇到雨水冲刷时会流失大量水土,泥沙与雨水一同注入到河流之中,使其颜色呈现为黄色,因此就被人们称为“黄河”。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每年都会携带大约十六亿吨的泥沙,其中有四亿吨随着地势的变化留在了下游地区,形成了土壤肥沃、利于种植的冲积平原,
其余的12亿吨则会全部流入大海。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并自西向东随着我国地势变化而流动,分别流经我国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以及山东省,共九个省份,最后以山东省的东营市作为入海口,注入渤海。
黄河自发源地到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一段为河流的上游,总长度为3471.6千米,流域面积可达42.8万平方千米,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53.8%,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口镇到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一段为黄河的中游,该河段总长度为1206.4千米,流域面积为34.4万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的43.3%,高低落差可达到890米。
黄海在该河段的河口镇开始急转直下向南流动,经过725千米以后到达禹门口,水面跌落高度达到600米以上,该河段奔腾不息的河流将黄土高原分割为两部分,并形成了峡谷地形,以黄河为分界线,左侧为山西省、右侧为陕西省,该峡谷也因此被称为晋陕峡谷。
峡谷的两侧就是面积广阔且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该河段的拥有发达的支流,
有多达50多条支流大于100平方千米,晋陕峡谷的流域面积为11万平方千米,
运输的泥沙总量可达9亿吨,占河流年输沙量的一半以上,是黄河携带泥沙来源最多的地区。
该河段下游拥有黄河干流唯一的瀑布,也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世界最大的黄色瀑布—壶口瀑布,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下。
晋陕峡谷末端是地势险要的龙门,通过此段之后黄河河面会豁然开阔,水流也随之变得平缓。
在流经陕西潼关之后流向会向东转移,流经356千米之后到达河南省桃花峪,高低落差在231米,此河段中的三门峡到桃花峪区间是黄河流域中主要的暴雨地区,该地区暴雨强度大并且汇集的速度快,是导致黄河下游发生洪水的主要来源之一。
黄河下游是从郑州市的桃花峪一直到入海口这一河段,流域面积为2.3万平方千米,仅占总流域面积的3%,该段河道贯穿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由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携带了大量泥沙,到该地区时地势平缓,导致大量泥沙在此堆积,河床高度可以高出地面3—5米,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地上悬河”。
在黄河流域发现的人类活动痕迹最早可以追溯到110万年以前“蓝田猿人”的生活时期,6000多年以前,流域内就出现了农事活动,黄河流域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我们的祖先在此进行辛勤劳作创造出了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正在逐渐缩小的渤海
渤海是地处于我国最北部的近海,是一个近似封闭的内海,三面被陆地环绕,分别与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以及山东省相毗邻,东面被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角以及山东半岛最北端的蓬莱角的连线与黄海进行分界,渤海海岸线总长约3800千米,东西方向宽度约为346千米,南北方向长约550千米,总面积为8万平方千米左右。
渤海凭借着便利的海路运输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沿岸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并形成了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的环渤海经济圈,然而由于携带大量泥沙的黄河在此入海,使得渤海的面积正在逐渐缩小。
以我国史料文献的记载为依据,近千年来渤海海岸线已经向前推进了70多千米,
1940年时渤海的海域面积为8万多平方千米,而现在渤海的面积已经缩小到7.7万平方千米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有可能在几百年之后随着渤海内胶州湾的淤平,渤海整片海域也随之慢慢“消失”。
黄河改道黄海是否可行?
作为我国的母亲河黄河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黄河所携带的泥沙却给渤海带来威胁,其实在历史上黄河曾经历过多次改道,其中有几次影响巨大,
在公元前602年,将黄河下游向东迁移,从今天河北省沧州市的北部注入渤海。
王莽建国的第三年时,因黄河在河北地区发生决口,便再次进行迁移,向南经过河南、山东等地之后由今天的东营市利津县入海。
下一次迁移为1048年,黄河在河南濮阳附近发生决口,再次进行改道,此次改道被人们称之为“黄河北流”,然而仅仅过了12年黄河便又发生决口,将河道改为“东流”,这一改变也仅持续了40年便发生了断流。
南宋时期,为了抵御金兵南下,便挖开黄河堤坝造成决口,黄河向东南方向改道并首次注入到黄海海域。
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的国力衰微无暇顾及黄河,1855年在河南兰考发生了黄河决口,在夺回山东大清河河道后,黄河再次向北流入渤海。
最后一次1938年的抗战时期,为了防止日军的侵犯,当时的统治者便下令扒开黄河的堤坝,虽然一定程度上阻隔了日军,但也使我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直到1947年才对该地区进行修堵,黄河重新回到北道,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黄河河道。
如果将黄河改道到黄海,拥有不小的建设难度,不仅河道需要又宽又长,对沿线地区环境也会造成不小的影响。
此外如将黄河改道注入黄海也一样会有泥沙堆积问题,到时黄海海域的连云港等港口在通航能力上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山东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离不开黄河对于沿线地区的灌溉作用,如果将黄河进行改道势必会引起山东省境内的水资源短缺,对山东乃至我国的经济都会有所不利。
因此将黄河改道到黄海的方案是行不通的,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渤海缩小的问题就应该从治理泥沙入手,加强对黄土高原地区的植被保护,减少水土流失,才能减慢泥沙进入渤海的速度。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