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楚河汉界”指的是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
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是古代的一处军事要地。
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
2、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典故。
楚、汉两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前205年到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中国象棋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在棋盘中间一般会标注四个大字——楚河汉界,大家知道楚河汉界的来历吗?它们的位置又在哪里呢?
今天我们介绍的古城位于郑州北郊的黄河南岸,被称为汉霸二王城。
两城坐落在一条河谷的东西两侧,西侧为汉王城,是汉王刘邦驻守的城池,东侧为霸王城,曾经驻扎着西楚霸王项羽的军队。
河谷深约百米,因位于广武山之间被称为广武涧,也就是著名的鸿沟。
鸿沟是中国古代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
公元前364年,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
为了保障新国都大梁的供给以及与原国都之间的高效运输,同时也兼顾战争等方面的需要,从魏惠王十年(公元前361年)开始,两次动工开挖了鸿沟。
鸿沟示意图
战国时期的黄河与现在的河道不同,而是在流经荥阳广武山之后就折向东北进入到今河南新乡境内,如果引流黄河之水就只能在荥阳广武山开渠。
所以整个鸿沟水系就是从广武山开始,向东流经今中牟、开封,折而南下,入颍河通淮河,把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济、濮、汴、睢、颍、涡、汝、泗、菏等主要河道连接起来。
鸿沟有圃田泽(今郑州市区东部)调节,水量充沛,与其相连的河道,水位相对稳定,对发展航运很有利。
通过鸿沟水系,将黄河流域、淮河流域甚至长江流域连为一体,使河南成为当时全国水路交通的核心地区。
鸿沟的开凿,也为后来南北大运河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广武山属于邙山山系,在郑州都被统称为邙山。
中国有句老话叫“生于苏杭葬在北邙”,近现代当地人在广武山上修了很多的公墓,甚至把周围的山头都占满了,包括非常著名的三皇山,原来是一个风景名胜,现在则被大大小小的陵园所包围,导致现在鲜有游人过来参观游览,景区随之也荒废了。
但其实所谓的北邙并不是指广武山附近,而是在洛阳北郊的孟津一带的邙山,因位于洛阳以北故称北邙。
汉霸二王城大约建于公元前203年左右楚汉争霸时期,距今已经超过2200年,现在还保存着部分城墙的遗迹,虽然名为汉霸二王城,但其实二城都是加强版的军营,两座军营都是依山滨河而建,且都跟着山势又夯筑了墙体。
汉霸二王城石碑
霸王城东侧便是桃花峪黄河大桥。
桃花峪是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线,黄河从桃花峪之后就属于黄河的下游,黄河也是从桃花峪之后便成为地上悬河。
公元前203年,汉王刘邦引兵渡黄河击败楚军夺回成皋后(今荥阳汜水),随即在广武山构筑城垒,阻楚西进,这就是汉王城。
当时楚霸王项羽正在齐地与彭越作战,听说成皋失守,遂率兵西进至广武,同样在广武山上构筑城垒,也就是霸王城,与刘邦形成楚汉对垒局面,时间长达数月之久。
因为在汉霸二王城中间的河谷就是鸿沟,因此这场对峙也被称为鸿沟对峙。
霸王城雪霁
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而这些历史事件被司马迁详细记载在《史记》中的《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里,另外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中也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卫星图示(红绿黄线条分别为霸王城、汉王城、张良寨城墙遗址)
霸王城东西宽约400米,南北现存约200米,城的偏北部分可能大部分沦陷于黄河。
城东和城南都是深涧,城西为鸿沟,城北则濒临河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现存的城内部分近似于凹字形,在城中间部分则是个山谷,因此,整座城池除了作为军营之外,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城市。
霸王城入口
霸王城南城墙
霸王城南城墙西段外侧(720暴雨坍塌部分)
目前霸王城的南城墙保存地相对完整,可以看到较为明显的夯土层,城墙与地面的落差最高达到10米以上,南城墙正中有一豁口,推测为原来的城门位置,现在被开辟成景区的出入通道,2021年郑州720暴雨南城墙坍塌了一部分,部分已经得到修补。
西城墙建在一道山岭之上,利用了山岭的地势特征进行了修筑,不过现在并没有太明显的墙体留存,但是在山岭外侧,与山岭垂直处,有一处比较明显的夯土城墙遗存,应该是属于西城区的附属建筑。
在西城墙最北端的一个平台上,后人建有一座太公亭,太公亭上视野开阔,可以清楚地看到鸿沟对岸的汉王城。
当年楚霸王项羽应该也是站在此处,”随后回退到成皋养伤。
即使这样,为稳定军心,张良硬是请刘邦带伤出去巡视部队,没有让军心动摇。
太公亭遥望汉王城
汉王城遗址位于鸿沟西侧,目前仅剩下南城墙部分遗址,北侧已经完全被黄河所冲毁,几乎只剩下南城墙所在的山岭,所以汉王城最初是什么布局,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推测应该和霸王城大同小异,为凹字形布局。
不过汉王城整体要比霸王城靠北,也就是更靠近黄河一侧,因此更容易受到黄河侵蚀,大部分都已坍塌在黄河河道之中,现在在南城墙的内侧下方,只有几处鱼塘和黄河的防护堤了。
汉王城南城墙西段
汉王城南城墙东段外侧
在汉王城西侧另有一夯土城,据传为张良所居之“子房城”,规模较小,不可考,当地人也称为张良寨,距离汉王城只有一道不太深的山涧,推测应为汉王城的附属建筑,或者为刘邦的后营。
张良寨
鸿沟对峙后期,彭越带兵驻在梁地,田横又前往梁地依附彭越。
项羽虽多次攻击彭越等人,但韩信又在齐地进兵攻打楚军,项羽害怕腹背受敌,就想跟刘邦约定平分天下,鸿沟以西的地方归汉,鸿沟以东的地方归楚,鸿沟于是就成为“楚河汉界”。
达成约定后,项羽随后罢兵回东方,刘邦也想率军回西方。
但张良、陈平向刘邦建议,乘楚军兵疲粮尽,是消灭楚军的最佳时机。
荥阳之战时,亚父范增也是这样劝谏项羽,让项羽在刘邦弱小的时候及时消灭,并没有得到项羽的重视,反而中了刘邦的反间计,削去了范增的兵权,但刘邦却非常重视谋士的意见。
于是刘邦进兵追击项羽,随之就有了后面著名的垓下之战,四面楚歌,霸王兵败如山倒,最终于乌江自刎。
霸王城外项羽、范增、虞姬塑像
霸王城下乌骓马铜像
鸿沟对峙之后,汉霸二王城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而广武涧所在的鸿沟段也在东汉后期因长期淤积无法行船而被弃用,逐渐湮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中,空留着几处残垣断壁静静地看着脚下的黄河流淌。
复制本文链接攻略资讯文章为拓城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